李后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

从世界地理范围来看,四渡赤水战役是发生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局部战役,但这场战役却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世界影响。中国共产 党为什么能?四渡赤水战役为什么赢?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第一,世界军事意义

恩格斯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它自己的表现,并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毛泽东作为一名军事家,创造了以弱制强、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世界军事指挥典范——四渡赤水战役,在世界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这一仗打破了以往全世界对战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人类在军事问题领域里的新境界,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为世界军事事业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其中,运动战思想的成功运用是四渡赤水战役的制胜法宝,是世界军事战略战术的又一璀璨成果。面对蒋介石部署的川滇黔桂四方“围剿”的铁桶式包围,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以提挈全军、驾驭全局变化的卓越能力,南北往返、东西纵横,灵活地变换作战防线和作战地区,在40多万敌人之间飘忽往来。充分利用敌人的各种矛盾和弱点,避实就虚,积极创造和寻找战机,牢牢占据主动,在运动战中创造了新势头。而敌人却跟在红军后面处处扑空,晕头转向,疲于奔命,陷入被动。美国著名作家、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评价称:“要重新画出毛泽东反复穿越贵州的复杂路线是不容易的。当年蒋介石的指挥官弄不清楚,今天读者们要弄清也同样困难。”“甚至红军官兵自己也常常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但不管怎么说,蒋介石被搞糊涂了。现在看来,毛泽东的指挥确实天才。”作为世界上最成功、培养出许多军事人才的军事学院之一的西点军校,也将四渡赤水战役写进教材,对毛泽东的运动战推崇备至。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为全世界受压迫的民族、国家提供了抗敌制胜的希望和军事作战方法。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向全世界生动证明:“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二战后许多通过武装斗争而取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大多都把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将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有力武器。在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反殖民斗争中,这些国家或民族成功地将四渡赤水战役中彰显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略战术原则运用到本国的实践中,一支支军队在运动战的指导下神出鬼没地打击着、对抗着强大的殖民者和侵略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第二,世界哲学意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四渡赤水战役把唯物辩证法发挥到了极致。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名军事家、哲学家,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运用于军事斗争中,在军事斗争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鲜明的个性,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渡赤水战役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胜利,在胜利中向世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正确性,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四渡赤水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论四渡赤水战役的世界意义)(1)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个“奇”就在于毛泽东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展示了军事指挥艺术上的优势,有效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毛泽东指出:“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面对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四面楚歌的险境,毛泽东在指挥过程中十分重视情报工作,侦查洞悉敌情。在诸多情报信息中,毛泽东运筹帷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借助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博弈思维,充分正确认识敌我实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出敌人的弱点,揣度敌人心理,充分发挥指挥艺术上的优势,作出正确军事战略安排,在赤水河间来回穿插,“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使敌人陷入判断和行动错误的双重苦境中,最终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取得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个“神”取自《孙子兵法》中“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是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执行军事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敌我情况,根据敌我情况发展的新变化,作出新判断,更改新计划的过程。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是对敌斗争的胜利,是同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胜利,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胜利。长征初期,红军按“铅笔画好”的路线艰难前进,付出了惨痛代价。毛泽东重归领导核心层后,一改这一刻板做法,从全国政治形势出发,在决定渡江北上,赶赴抗日前线的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抓住抗日这个主要矛盾,使红军的长征由消极退却逃跑变成奔赴抗日前线的积极战略进军。从一渡赤水到四渡赤水这一战略目的实现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小方向却多次“变”。“红军必须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军民鱼水一家人”,在战争中“人”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充分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战争不仅仅是双方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智慧和勇气的较量、人心向背的较量。“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人这一要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人”是指人民。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地帮助、团结当地人民,向当地人民宣传党的主张,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热情地拥护共产党,积极地加入红军,参加革命,为红军渡江做船夫、送食物、当向导、搞后勤……当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给予红军大力支持,为四渡赤水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这个“人”是指军人。同国民党军队的众多战士将当兵作为谋生手段不同,红军战士都是有着坚定革命信仰、优良作风的人民子弟兵。

第三,世界文化意义

长征是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文化想象,是一种抗争文化。中国建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是对这种抗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文化角度看,四渡赤水战役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世界上的远征有很多,但红军长征无疑是最长最难最险最成功的,红军长征中所凝聚起的精神文化也是最丰富最有力最动人最深沉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长征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化长征”,四渡赤水战役在其中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章。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革命在无比艰难的形势中奋勇前进的缩影,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全面展开和生动彰显,形成了独特的四渡赤水文化。

四渡赤水战役凝结着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拼搏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文化品格。而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战士以热血和忠诚铸就的拼搏文化,正是对这种伟大品格的空前张扬与升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结晶。唯有拼搏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唯有拼搏才能使下一步峰回路转。四渡赤水战役的拼搏文化,是广大红军官兵永不言败的志气、超越极限的勇气、坚定理想信念的正气,以超常坚韧力创造了一座伟岸的文化丰碑!这种拼搏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激励全世界各国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而进行不懈努力,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四渡赤水战役凝结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文化。在“鸡鸣三省”会议中,面对党内大多数同志推举毛泽东负总责的请求,毛泽东诚恳地提出,应该让洛甫(张闻天)做一个时期,洛甫是从莫斯科回来的,由他负责便于团结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毛泽东宽阔的胸襟,顾全大局、团结同志的精神,让全党和红军为之折服,这种精神也从上至下地教育着全体中央红军战士。四渡赤水战役过程中,虽然许多红军指战员对迂回奔走的作战方针和军队整编不太理解,但还是识大体、顾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此外,在战斗中,为隐藏真实意图,中央红军兵分几路,以军事佯动巧妙地调动敌人,而佯动部队常常需要暴露自己才能掩护主力突出重围。这种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基础。

四渡赤水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论四渡赤水战役的世界意义)(2)

四渡赤水战役凝结着乐观向上、灵活主动的自信文化。四渡赤水战役之所以成为名扬世界的奇观,正是因为它顶住了压力,始终怀抱胜利的信心,将一场看似必败的战斗转为成功。四渡赤水战役中所彰显出的自信文化,是对“丧文化”有力的反驳,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战士所面临的困难是史无前例的,他们没有一味地被动挨打,而是积极主动创造局面,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不断尝试开辟新局面。他们是乐观自信的化身,用胜利的事实向全世界传播着困难是暂时的,相信自己,坚持奋斗,明天一定会更好的正能量。

第四,世界经济意义

战争是政治的极端表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换言之,战争也是经济的延续和升级。四渡赤水战役虽已过去,但其产生的经济意义不仅停留在过去,还辐射到了现在,辐射能量不但不减,还拓展到了全世界。

提供了脱贫奔小康的四渡赤水方案。四渡赤水战役所经过的川滇黔边区地处深山峻岭中,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曾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但依靠四渡赤水的世界影响力,借助四渡赤水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人民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下,当年红军四渡赤水走过的崎岖小路已被现代化的道路所覆盖,当年穷困挨饿的川滇黔边区人民已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为世界提供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四渡赤水方案。

促进了川滇黔边区的贸易繁荣。20世纪30年代,云贵川三省军阀割据,为争夺势力范围,军阀向各族劳苦民众强征苛捐杂税、滥发纸币、物价飞涨,霸占赤水河这条重要的川滇黔边区经济通道,对工商业户强行敲诈勒索,以武力控制边区的盐、布、粮,抢购强收低价夺取土特产和矿产品。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在川滇黔边区广袤的大地上来回行军作战,打退地方反动武装势力,打击恶霸地主和奸商,打通川盐入黔的运输通道,打开被封锁的销售市场,保证当地人民的盐、粮、布等生活物资的平价交易,老百姓得到经济实惠,同时也在这些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区创造了互惠互利的健康经济贸易氛围。

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四川、贵州、云南紧抓四渡赤水这一宝贵文化财富,加大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文化遗产遗迹的保护,加快红色文化经典旅游路线、红色文化旅游片区的规划建设,弘扬四渡赤水文化的同时,融合赤水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名酒文化、夜郎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特色,大力发展地区特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了四渡赤水红色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效应与作用。

成就了享誉世界的顶级白酒。赤水河又称为美酒河,四渡赤水的路线与中国几大名酒的产地重合。四渡赤水前计划从宜宾、泸州之间北过长江,这就涉及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土城受挫时一渡赤水,有习水县的习酒;二渡赤水在二郎滩,有郎酒;三渡赤水过茅台镇,有茅台酒;四渡赤水又过二郎滩,再次与郎酒相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台酒被定为国酒,也就源于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曾以茅台酒解乏、治伤,茅台酒支援了红军,加之品质上乘,为周恩来所钟爱。因此,茅台酒的国酒地位是由红军所确定的,郎酒的市场热捧是由长征文化所赋予的。如今,白酒产业已成为四渡赤水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世界政治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世界政治的新篇章,改变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局势,进而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这场战役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并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关键之战,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保障之战。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挽救和保存了党和红军的核心骨干力量,为万里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将无法成功奔赴抗日的最前线,无法确保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就无法形成反法西斯亚洲战场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没有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就没有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甚至是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正义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为许多第三世界被压迫民族、国家打退强大的敌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助力他们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这些民族和国家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态势,影响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四渡赤水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论四渡赤水战役的世界意义)(3)

四渡赤水战役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锻造了一个更为成熟的党中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但就算在“鸡鸣三省”会议上正式交权后,教条主义者们都还没有完全心服口服。四渡赤水战役作为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圈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其最终胜利让这些反对者们全都闭上了嘴。党和红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领导的路线才是正确的路线,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全党全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展革命斗争,接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四渡赤水战役催生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四渡赤水战役是克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初步阶段。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破产,是以教条主义为指导,从本本出发,脱离中国实际所导致的惨痛教训。四渡赤水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是检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试金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实事求是派的试验场,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渡赤水战役是密切团结当地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遵义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就是独立自主的最新实践和良好开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运用,不仅指导战役取得了胜利,也不断检验、修正、丰富着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思想这一世界性伟大思想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渡赤水战役锻炼了一批世界级政治、军事人才。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伟大的人物。四渡赤水战役的困难程度世所罕见,取得的胜利也世所罕见,这一伟大战役对参与其中党的干部和红军战士的革命生涯都产生重大影响。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五任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飚、张爱萍;十大元帅中的七位——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还有陈云、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国元勋和200余名将军都参与到四渡赤水战役中。谁都不会想到接受这场战役洗礼的人们,未来将在中国政治中甚至是世界政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群中国革命领袖正跨过赤水河向世界走来。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围绕四渡赤水战役,目前已有许多优秀的诗词、小说、绘画、歌曲、电影、电视剧等,在全世界形成了良好影响。但四渡赤水战役这一宝库的影响力还需扩大,各类资源还可深挖,还值得深挖。在不断地挖掘、研究与宣传中,四渡赤水战役这一全世界共享的宝贵财富将生生不息传递下去。

(本文载《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