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冬至、冬月、冬节——我老家叫“交九”

今天冬至,我老家叫“交九”,要吃饺子的。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小年环开始,是大吉之日,要拜岁和贺冬,称为至又冬,说明年关将近。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一笑三冬暖(一笑三语冬至冬月)(1)

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冬至后便开始"数九",也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农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有“九九艳阳天”之说。记得小时候还有歌谣:一九二九不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范云峰庚子冬月初七(冬至)北京早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