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年幼的梅绍武在父亲梅兰芳的教导下,看到了一句话: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尸横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

那时候的梅绍武只记得,父亲梅兰芳告诉他,这一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京城大多的戏院、茶园都闭馆停业。

他还不明白,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更不知道对于他们一家人意味着什么。

梅兰芳指着书中的这段话,告诉他五十多年前梅家发生的大事。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1)

八国联军的侵华,不仅不仅让中国陷入了战争劫掠的罕见浩劫,生活在北京城的达官显贵、贫穷百姓也难逃厄运。

那一年,梅兰芳看到伯父紧急变卖了不少的家产,防止被西方列强劫掠一空。

因为没有舞台唱戏,伯父梅雨田为了养家糊口,开始帮人家维修钟表补贴家用。

故事仍旧没有结束,八国联军冲入北京城后,不仅抢劫皇城珍宝,近郊的挨家挨户也全部受到了劫掠。

刚随伯父搬迁不久的梅兰芳家再度遭受劫掠,年幼的梅兰芳站在自家门前看着前来抢劫的洋鬼子,单纯的质问洋鬼子。

“你怎么又来了?我认识你,你来过四趟了?”

家中一些他人交办待修的珍贵钟表也被劫掠一空。

后来,梅兰芳这家人实在没有办法,又搬迁到外祖父杨隆寿的家中避祸。

这一次,几乎是同样的噩梦,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站在门口阻挡洋鬼子,没想到洋鬼子猛然从腰口掏出了手枪,年纪较大的老先生被此举猛然吓了一跳,不仅没能砸烂抢劫,反而因为受到惊吓,不久抑郁成疾,离开人世。

当年年底,梅兰芳的伯父变卖了原来在李铁拐斜街的旧宅,前往百顺胡同租房居住,全家大大小小八口人拥挤在逼厄的三家小屋里面,过着略感凄凉的生活。

梅兰芳和儿子梅绍武讲述了当年的灾祸,也讲述梅家的家世。

梅家在清末算得上是顶流的名角,放在现在最起码属于当红的圈内人。

他的爷爷梅巧玲凭借扮演《雁门关》中的萧太后一角,开始红遍清末京师,被人誉名“活萧太后”。

慈禧太后为了他进宫演出方便,专门赐予他任意出入皇宫的特权。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2)

外祖父杨隆寿又凭借表演赢得了“活武松”、“活石秀‘的誉名。

梅巧玲膝下两子,分别为梅雨田、梅竹芬,两人虽然都爱好戏曲,却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伯父梅雨田精通百家所长,胡琴、笛子、鼓皆有所长,其一手漂亮的胡琴同样和先辈们一样,赢得众人美誉,北京的梨园界称赞其为“胡琴梅”。

父亲梅竹芬和大哥梅雨田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他短暂的一生最喜欢父亲当年表演爆红的《雁门关》,一些经常看梅家人演出的看客,有时候还会错认为梅巧玲。

不过,梅巧玲去世很早,在二十六岁那年,便早早离开了人世。

那一年的梅兰芳也才年仅三岁。

当时,梅雨田膝下无子,梅兰芳开始跟着伯父生活。

清末国难,家庭变故。

年幼的梅兰芳的童年时光里,并没有享受过自家长辈们亲自教授的戏曲才艺,伯父梅雨田擅长器具表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梨园戏曲演员。

所以,出生在梨园世家的梅兰芳反而只能另外拜学恩师。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3)

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出身梨园世家,日后成为戏曲大师的梅兰芳,却是个资质平庸的人。

戏曲界的拜师,十分看重天赋,普通人很少能够进入这门行当,行业上的天然壁垒无形中排斥着很多人,也拒绝了很多人。

梅兰芳第一次拜师,仅四句老腔,他始终无法学会,就连请来的师父都大为诧异,一个出生梨园世家的孩子,怎么资质如此平庸?

老师父当场大怒,直接训斥了梅兰芳: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不仅如此,就连梅兰芳的姑母也常常讥讽梅兰芳:

“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眼皮下垂,见人也不会说话。”

“天赋并不聪明,相貌 也很平常。”

“眼睛近视、呆滞;体格一般,双臂无力。”

那时候,他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

感知到世道无常,感知过人情冷暖。

梅兰芳后来的一骑绝尘和他个人的努力有着天大的关系,没有人的成功可以随随便便,梅兰芳在人生的低谷遇到了恩师吴菱仙。

正因如此,在遇到恩师吴菱仙之后,梅兰芳开始拼命的练习技能,什刹海的冰面成为了少年最好的舞台。

踩跷、踢 腿、打把子、跑圆场⋯⋯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4)

恩师吴菱仙知道梅兰芳资质一般,所以在任何技能方面的训练上,他总要告诉梅兰芳不能偷懒,别人练习二十遍,他要求梅兰芳练习三十遍。

吴菱仙是个教学严苛,性情温和的老师。

他不会大大骂学生,反而每一次都是善意的提醒,对于多数的学徒而言,他师德极佳,深受学生的欢迎。

梅兰芳在他的指导下进步神速,吴菱仙为他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巨大舞台,对于各种各样的演出机会,吴菱仙总会让梅兰芳顶上去。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5)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步入婚姻殿堂,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王明华为梅兰芳生下一子一女后,便做了绝育手术。

没想到,两个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因荨麻疹而早早病逝,加上梅兰芳为梅家独脉单传,子嗣问题成为了梅家最看重的事情。

1921年,梅兰芳认识了福芝芳,贤惠通达的王明华坦然接受了现实,允许梅兰芳隐去福芝芳。

福芝芳一共为梅兰芳育有七个子女,这七位子女中也多有早夭,唯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绍武)、老七葆玥和幺子葆玖。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6)

值得一提的是,梅兰芳并没有让他的子女走上京剧这条道路。

京剧这个行当,其实有着很高的门槛,除非拥有先天性的天赋,除非世家从事这个行业,不然很少有人跨入这个行业。

天生的行业壁垒,已经莫名地排斥了很多人。

而且,这个行业的辛苦非比寻常,经历过这行当心酸、苦楚的梅兰芳很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走上这条路。

他的四个子女相继承认之后,梅兰芳注重因材施教。

除了四子梅葆琛、五子梅绍武外,真正走上这一行业的只有女儿梅葆玥、幼子梅葆玖

四子梅葆琛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建筑设计院,担任高级工程师,胡琴、梅派剧目成为他业余的爱好。

五子梅绍武毕业于燕京大学,毕业长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父亲梅兰芳的表演体系研究也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女儿梅葆玥是梅兰芳唯一的闺女,毕业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年幼的时候,她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总会跟随父亲前往剧场观看演出。

后来,母亲福芝芳的师妹李桂芬看中了梅葆玥的嗓音,主动收其为徒,梅葆玥成为了京剧老生

幼子梅葆玖因为声音、长相酷似父亲,从小就跟随父亲学艺,深得父亲的喜欢。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7)

10岁那年,梅葆玖被梅兰芳正式钦定为梅派京剧传人,他一生主攻京剧旦行,成为了梅兰芳膝下儿子中,唯一的衣钵传人。

梅葆玖长期在梅兰芳的剧团实习参演,同时也会跟随父亲登台演出。

1959年,梅兰芳带着幼子梅葆玖、女儿梅葆玥三人同台演出《穆桂英挂帅》,北京城群英蜂聚,纷纷前来观看这场难得的演出。

1961年,梅兰芳因病去世,梅葆玖成为了梅剧团的掌门人,继续传承着父辈的文化遗产。

梅兰芳晚年近况(四子女皆有所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