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朝廷沿袭明朝制度,没有专门设置宰相。宰相的权力分散到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书在朝廷里属于横着走的角色,连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要让着三分。

而在朝廷之外,就属于总督们的天下了。总督统揽一省或数省军政民大权,属于封疆大吏,也是相当拉风。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总督遇上尚书时,他们谁更高人一头?

首先来看品级。

清朝尚书哪个最好(清朝时期当尚书遇上总督)(1)

清朝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制度。正一品最高,从九品最低。当然,在正一品之上还有宗室、蒙古王公以及封爵公、候、伯的超品,以及低于从九品的未入流。

六部尚书属于从一品,总督属于正二品。从品级上来看,尚书高于总督一级。不过,由于总督通常兼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从而可以提高一级,也成为从一品,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了。

其次来看职权。

从职责分工上来看,六部尚书各有其责。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礼部尚书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兵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刑部尚书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工部尚书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其中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最有实权,因为他们一个管着“乌纱帽”,一个管着“钱袋子”。再骄横的总督遇见他们,也得暂时低调。

清朝尚书哪个最好(清朝时期当尚书遇上总督)(2)

这里说一个故事。

我们很熟悉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在晚清政坛呼风唤雨,连恭亲王奕忻都要敬重有加。可是,李鸿章有一个政敌,叫翁同龢。当年,李鸿章帮助曾国藩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差点让翁同书丢了老命,最后还是朝廷考虑到他父亲病重,改为流放新疆。翁同龢正是翁同书的弟弟,他走上政坛后,与李鸿章成为一对死敌。

1875年,李鸿章奉命组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买了一批舰船。当时,国家财政十分困难,几乎入不敷出,然而,户部仍然每年拿出400万两银子,分别拨付给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各200万两银子,作为海防建设的费用。李鸿章说服了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将400万两银子全部拨付给北洋水师。

在户部的全力支持下,李鸿章从国外购买了一批先进的舰船,使得北洋水师迅速壮大起来,舰队实力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然而,翁同龢任职户部尚书后,立即以海军规模已具和国家度支艰难为由,奏请朝廷同意,停止了对北洋水师的大规模财力支持。没有钱,北洋水师多年无法购买舰船,使得舰队发展严重滞后。

清朝尚书哪个最好(清朝时期当尚书遇上总督)(3)

当中日双方战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英国人建议中国“必添购快船两艘,方能备日制胜”,李鸿章看上了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生产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巡洋舰,但由于囊中羞涩,这支舰船最终被智利海军买去。

自然,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局面,不是一艘舰船的得失所能扭转,但由此可以看出,户部尚书这个位置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正因为此,总督往往与六部尚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免得他们在关键时刻“打冷枪”。

最后说待遇。

六部尚书属于京官,拿固定薪水。他们每年的年俸为180两银子,禄米180斛。总督的年俸为155两银子,禄米155斛,比六部尚书稍低;如果兼兵部尚书,即可享受一样的待遇。

清朝尚书哪个最好(清朝时期当尚书遇上总督)(4)

不过,六部尚书有一种总督没有的福利待遇,就是分房。清朝时期,朝廷一品大员的住房标准是20间房子,相当于一套三进三出的四合大院,很是气派,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都没有问题。

总督没有房子可分,他们并不稀罕,因为他们有一笔不菲的“养廉银”。这是总督作为封疆大吏所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每年约有13000至20000两,差不多是俸禄的10倍。这样一来,六部尚书就得垂涎三尺了。

为了平衡六部尚书的心理,情商高的总督们每次到京城办事,都会给熟悉的六部尚书送钱。1868年,曾国藩进京觐见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时,随身携带了一张2万银子的银票,就是为了给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京官们送见面礼。

【参考资料:《清全典事例》《清史稿》《清俾类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