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江苏 王淦生  河南 昝沛妍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1)

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伟大的诗人屈原,以一首《天问》表达了探索宇宙的梦想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上古神话中的仙女腾云、嫦娥奔月,寄托着人们飞天的梦想;人们把七颗明亮的星星联系起来,想象成长柄的斗形,北斗七星为古人指引着时节和方向……

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了珍贵的月壤,“玉兔二号”月球车留在月球上巡视探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三名航天员在太空长驻90天,在完成一系列科学探测实验任务后胜利返航……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材料型作文题。其所列材料可以分为两类——古人的飞天梦、今人的奋斗史。我们在审题时,不必将思维局限于“航空航天”,可以跳出这一思维,看到更深层、更广阔的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怀揣梦想的民族、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民族,而且我们始终为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奋斗着。

昔日的神话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探寻,是在当时的认知水准上的逐梦之旅。而今,我们掌握了世界领先的航天技术,有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不断诞生,而这正是梦想与奋斗相结合的结晶。

没有飞天梦,我们只能在地面逡巡;有了飞天梦而没有奋斗史,飞天梦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所以,成功是梦想与奋斗的结合,未来因梦想与奋斗而精彩!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2)

【参考立意】民族梦想代代传承,一辈辈人接力奋斗;上代人的浪漫梦想,新时代的美好现实;梦想引领前进方向,奋斗乃是圆梦的保障。

精彩时评

“天宫课堂”:现在播下种子,未来收获硕果

张田勘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3)

北京时间2021 年12 月9 日15 时40 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 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 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航天员展示了6 个太空科学实验。很多青少年被水膜张力实验深深迷住: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水膜表面的水分子切面上只有一个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水滴呈现球形,当花朵贴近水膜表面时,花朵在水膜表面张力作用下而逐渐展开。如此在真实太空环境下的实验和讲解,或许会成为青少年未来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一种驱动力。这样的启蒙,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探索事物的规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更重要的是,太空实验是一种刺激人们好奇心和探索事实真相的绝好情景。法布尔曾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未来世界,正有待于更多人探索,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之下,人类会逐步揭开事物的真相和客观规律,从而提升人类的文明和生活水平。

太空空间环境一直都是航天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种传播科学和知识,理解人类发展和使命的重要课堂。以美国为例,2007 年8 月7日,芭芭拉·摩根作为美国第一位“太空教师”向地面学生授课,在视频中向学生展示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2013 年6 月13 日,在得知王亚平会成为中国的“太空教师”向学生授课和展示太空实验后,摩根特意给王亚平写信,“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同年6 月20 日,刚刚完成太空授课的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通过电子邮件给摩根回信,“今天,我们顺利完成了太空授课活动,与亿万中国学生一起分享了太空的神奇和美妙,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希望您和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看到后能够喜欢”。

可见,太空授课不只是传授知识,也在于通过“太空教师”与所有人共同分享太空空间的神奇和美妙。这也正是太空课堂和“太空教师”的任务和魅力所在。

这样的授课和分享,也不只是在展示中国和世界航天科技的新的成就与发展,同样是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播下科学和文化的种子。正如翟志刚所说“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属于你们”。通过这样的科学传递,让年轻一代进行更多的创造和创新,从而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4)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思路梳理】

当华夏先民仰望浩瀚星空,编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时,飞天梦想的种子已根植内心,探索真理的精神已深入骨髓。该文由“天宫课堂”的新闻事实引入,接着重点介绍“天宫课堂”太空实验对激发青少年未来投身科学研究的内驱力,以及培养青年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引用论证进一步指出太空实验对激发人们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真理的意义。之后,作者放眼国际,通过举例论证,指出航天国家都非常重视太空授课的重大意义。最后引用翟志刚的话,进一步明确“天宫课堂”现在播下种子,未来收获硕果的美好愿景。

该文写作角度独特,关注“天宫课堂”播种科学探索种子,时代青年传承赓续科学梦想的重要意义,具有时代价值。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论证方法多样,文笔流畅,风格稳健。

素材金库

戚发轫:以毕生心血

托举航天强国梦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5)

戚发轫,中国航天领域技术专家,参与过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研制,还作为重要技术负责人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研制。1992年,59岁的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他在主持神舟号飞船项目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

戚发轫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戚发轫从小便立志,“以后一定要造飞机,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受欺负”。“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不只是神舟飞船,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背后,都有戚发轫的身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中国航天”。

在我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20世纪50年代,包括戚发轫在内的许多航天人,甚至没有见过导弹、卫星。彼时,国外的严密封锁让戚发轫明白,“我们的航天事业要发展、要壮大,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没有低温实验室,就借用海军的冷库;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就用手摇计算器算、一笔笔地记……戚发轫和同事们一项项攻关、一次次试验,终于让《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太空。没有一个外国元器件的“东方红一号”,映照着我国坚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志气,鼓舞振奋了无数国人。

在接过神舟飞船总设计师重任时,戚发轫已近花甲之年,“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他与同事并肩作战,在发射4 次无人试验飞船、解决一项项难题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终于飞天圆梦。中国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探索、担当奉献,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也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6)

【点石成金】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神舟十二号”让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代代航天人赓续传承、接力奋斗,在浩瀚太空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也激励着更多航天人锐意进取,托举起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

【适用话题】

坚持梦想、航天精神、精神传承、国家梦想、勇于担当、艰苦奋斗……

佳作有约

梦想是船,奋斗是桨,

科学是保障

江苏盐城中学 祁泰霖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7)

梦想是一艘船,能载着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奋斗是一支桨,能划动梦想之舟朝着我们的向往之地进发。不过,有船有桨也未必能抵达你想去的地方,还需有科学保驾护航。

这里说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技术,二是指科学思想。

古人早有飞天梦。但想翱翔蓝天,要么是在《山海经》《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中,要么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李白一般在梦境中,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支撑这一梦想。直到20世纪初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人类的飞行之梦才算有了硬件上的支撑。而今,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创下飞天新纪录,除了离不开我们心中成为航天大国的梦想引领和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领先于世界的航天科技的保障。

古人亦有追求自由、实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美好愿望。陈胜、吴广、李自成……一代代人为之流血牺牲、浴血抗争,但最终只是重演西西弗斯滚石上山的悲剧,助力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原因何在?没有先进的、科学的思想作指导,梦想与奋斗都会无从着落。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从中国全面脱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人民一直行走在一条有梦想、有行动、有科学思想指引的康庄大道上。所以,我们才能够一路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

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是那个时代所有爱国者的共同梦想,而他们对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自信,正是源于和方志敏一样的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敢于牺牲,源于他们心中为人类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先进理念的支撑。所以,即便他们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经受了坎坷与挫折,甚至面临着牺牲,他们心中的信念之火也不会熄灭。这是那些心中无信仰、脚下无方向的人难以想象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牺牲”是奋斗的极致,其目的正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日月换新天”;而“壮志”乃是中国人百折不挠、一路前行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成长在方志敏预言的有着“光明前途”的中国,享受着无数革命先辈用奋斗和牺牲换取的崭新的天地日月,创造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奇迹……除了缅怀与感恩,我们更应当驾起梦想之舟,划动奋斗之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我们心中最神圣的目标奋力启航!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8)

【高分秘诀】

这篇作文写得较有深度和新意。作者在“梦想”“奋斗”之外又添加了“科学”作为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并将“科学”分为“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通过引证和例证的手法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对实现梦想的重要意义,拓展了论述的宽度,使文章更具深度。该文论据充实,各种素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欲求圆梦,唯有拼搏

江苏盐城亭湖高级中学 钱思语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9)

回首华夏历史,自古以来,一代代先民就怀揣着飞天揽月、遨游寰宇的神奇梦想。

君不见,诗人屈原笔下的《天问》,熔诗情与理性思辨于一炉,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渴望;上古时期的神话嫦娥奔月、仙女腾云,文学性与探究性兼具,承载着中华民族一代代人的飞天梦想……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终于让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启迪我们:欲求圆梦,唯有拼搏!

中国航天事业的累累硕果,是用奋斗铸就的卓越。无论是“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玉兔二号”还是“北斗三号”“长征五号”“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升空,都见证着中华民族一次次用智慧和勤劳书写出举世瞩目的辉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串串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火箭之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任新民、空间物理专家钱骥……他们用青春和汗水,铸造了支撑中国航天事业的擎天柱。在国人扬眉吐气的背后,是航天人的艰辛与拼搏。遥想当年,中国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起家,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正如孙家栋先生所言: “就连一个满足质量的简单的21芯插头都找不到。”但是拼搏不止、自强不息的中国科技人硬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实现了从原子弹、氢弹到人造卫星技术的一次次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奇迹。

飞天梦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不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向上精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正如所言:“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勇士叩问苍穹,遥看天外,无疑是中国人奏响的飞天交响乐中的精彩华章,而乐手是一群可敬的英雄——中国航天员。他们在高强度训练中,常常承受着五官被挤压变形、胸部极度压抑、呼吸极端困难等各种强烈的痛苦,但是从未有人选择过放弃甚至暂停。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

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回首中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各项事业的发展,吾辈应勇于担当!

梦想助力成长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导写科学助力奋斗)(10)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主题,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有更新、更美的梦想,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飞天,要下海,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要为实现亿万人民共同期盼的美好愿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而现在我们正在积蓄知识与能量——为了未来追梦路上能更远地续航!

愿你我都能始终牢记:欲求圆梦,唯有拼搏!

【亮点直击】

该文紧扣命题材料,借一代代中国人怀揣梦想并为之不懈拼搏,从而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事实,阐述了“有梦想,要奋斗,能成功”这一主题。文章论证严密,综合运用引证、例证等论证方法,以古人的神话诗作、今人的奋斗拼搏、的殷殷教诲为论据,论证观点,说服力强。文章讲究语言锤炼,句式注意整散结合,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

〔选自《美文读写周刊》高一(下)第15期,2022年4月12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