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佛观音(SSSJ4299)
绿松石这几年特别火爆,是什么原因让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绿石头”,现在比黄金还要贵?实际上,绿松石很早就出名,它的开发利用历史与和田玉一样久远,甚至还要早。绿松石是唯一被全世界东西方各民族、各宗教共同推崇的玉石,上下几千年遍及全世界:从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古中国,一路走来;从阿拉伯国家到印第安部落;从伊斯兰教到藏族同胞·····,不管是黑白黄等各色人种都佩戴绿松石。世界绿松石在中国,中国绿松石在十堰,十堰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绿松石产销集散地。怀着对绿松石的深厚情感,我闲暇之余阅读先辈著作,学习当今专家文献,编发了一组系列文章,把自己多年来对绿松石的理解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交流,以期待这个产业健康发展。
宝宝佛观音(SSSJ4299)
因“形如松球,色近松绿”
而得 名的绿松石,
她尽管名曰“绿”松石,
却是以“蓝”为最美。
蓝色象征清新、宁静和端庄。
如果你爱蓝色,你一定会爱松石,
更会因拥有一件精美的松石 而欣喜
不论是醉人的蔚蓝,
还是润眼的蓝绿,
看上去都很美,
让人如痴、如醉、如迷!
云盖松SSSJ4299
绿松石的矿物成分是什么?
绿松石是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CuAl6(PO3)4(OH)8·4H2O,因为含铜离子所以呈现出蔚蓝色,尽管名曰“绿”松石,而以蓝色为最美。由于绿松石内部还容易混入一些其他矿物元素而呈现出多种颜色,看下面多种颜色的绿松石:
蔚蓝色(SSSJ4299)
草绿色(SSSJ4299)
一块松石上几种颜色
唐三彩
孔雀石(SSSJ4299)
与绿松石外表特别相似,同样呈现蓝绿色的还有一种矿物叫 孔雀石 ,化学分子式为:Cu2(OH)2CO3,这是一种碳酸铜矿物,也是因为含有铜致蓝色。
在各大 博物馆里展示的青铜器表面上,都生成了一些的蓝绿色铜锈,也叫“ 铜绿 ”,它与孔雀石的矿物成分是一样的。
这是硅孔雀石( CuSiO 3 ·2H 2 O ),和绿松石也极为相似,硬度比绿松石低。
绿松石的矿脉是怎么长成的?
一般都认为,绿松石矿物是因外生风化淋滤沉积而成。其形成的外部因素是要具备特定的容矿和导矿构造条件以及地下水的综合作用。
其内部成矿机理是:在含碳泥质硅质板岩为主的岩层中,富含Cu、Mo、Ba、Ag、V等元素,并且普遍含有黄铁矿和磷结核。在风化作用下,黄铁矿由于氧化变成氧化铁和硫酸,使溶液变为酸性。岩石中的Cu主要以硫化物黄铜矿形式存在,在风化作用下,Cu元素变为可游离的 Cu2 离子。在酸性条件下,Al元素以游离Al 3 形式存在,磷结核中的磷酸盐矿物中的磷变为游离的(PO3) 3-离子。含有上述物质的水溶液沿裂隙和破碎带渗透,当达到饱和程度时,在适宜的位置Al 3 、 Cu2 、(PO3) 3-相互作用形成绿松石,沉淀于含碳泥质硅质板岩的裂隙和破碎带中,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2 6Al 3 4(PO3) 3- 8H2O 2O2= CuAl 6 (PO 3 ) 4 (OH) 8 ·4H 2 O。
玉化菜籽黄(SSSJ4299)
(SSSJ4299)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绿松石矿脉形成过程中,伴有许多共生矿物,如高岭石、石英、云母、褐铁矿、磷铝石等。 这些结核状松石,表皮粗糙,在凹凸不平的凹槽和凹沟中,往往有碳质、褐铁矿充填,形成皮壳。
绿松石摆件(SSSJ4299)
绿松石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很多水,称为结晶水、结构水,另外,由于绿松石内部孔隙发育,吸附水呈液态、固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于松石内部的许多孔隙之中。当然这些不同形式的水你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它们在绿松石中要占到15%-20%的比例,受温度的变化,这些水特别容易失去而使绿松石褪色。下面两块绿松石,剥去外皮放置一段时间后,因为失水,蓝色调明显变浅了。
(SSSJ4299)
绿松石从远古一路走来----
绿松石作为一种古老的玉石,在历史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中国,我们的祖先远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佩戴的装饰品中就已经出现绿松石坠子了,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前开始~五千到二千多年前不等)开始广泛利用,这从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约8000-7000年)出土文物中有饰绿松石饰物为证:
《考古学报》1984年01期载《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中:绿松石珠二件、绿松石饰一件。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绿松石最早的考古发现。
《中原先秦绿松石制品产源特征探索》(张登毅著):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4000年)出土的绿松石可能是云盖寺绿松石。
我国早期绿松石(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在多个文化遗址都有出现,在裴李岗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使用绿松石,黄河流域的其他主要分布区: 河南淹 池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400年)、 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300-4400年)、 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2000-4000年)、 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距今约5000年-4000年)、 河南龙山文化(距今约4800年-4000年)、 甘肃广河县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 东北地区 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500年); 长江流域 的重庆巫山大溪文化(距今约6400-5500年)、浙江余杭良渚文化(距今约5200-4200年); 江南地区 的广东曲江石峡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
夏代是中国进入历史时期的第一个王朝,这个时期的 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制品集中出土。到了商代,大量绿松石嵌片被镶嵌在兵器上,这一时期绿松石成了威严和权利的象征。周代绿松石的利用出现了新的辉煌,大批量 出现绿松石串珠及饰品。
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云盖寺绿松石矿山附近,发掘2500多年前的 春秋古墓中发现绿松石珠、石柱、石环,经专家鉴定是云盖寺绿松石。
绿松石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产出。 美国曾经是世界绿松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很多地方都盛产绿松石,矿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西南部的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卅、新墨西哥州等地。绿松石对美国人来说是历史悠久的宝石,很早的时候美国人称绿松石为“天空的石头”,大概是由于美国出产的绿松石颜色的与天空的蔚蓝色接近的缘故。 伊朗(古波斯)的尼沙普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绿松石矿, 埃及西奈半岛的绿松石矿迄今有几千年的开采历史了。 此外阿富汉也有绿松山出产。
绿松石曾经的名字----琅玕、甸子
中国古代记载宝玉石的历史文献有《禹贡》、《山海经》、《尔雅》、《穆天子传》等。在元朝之前 一般都称绿松石为琅玕, 元朝时称为甸子 ,清 朝时才开始称之为 绿松石 。
元朝陶宗仪(1329年-1412年,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界)所著《辍耕录》卷七“回回石头”一节中有以下内容:
“甸子
你舍卜的 即 回回甸子,文理细。
乞里马泥 即河西甸子,文理粗。
荆州石 即襄阳甸子,色变。”
“回回“,即古代的大食国,占据中亚广大地区,古波斯(今伊朗)、土耳其均为所属。 古波斯是盛产优质绿松石的地方,你舍卜的、乞里马泥都是古波斯绿松石矿区,这些绿松石 经土耳其销往欧洲,所以欧洲人称为“土耳其石”,也称“突厥玉”(这里人属突厥民族)。 古波斯的绿松石沿古丝绸之路运销到中国内地,国人便称其为 “ 回回甸子” 。“甸子”就是放牧牛羊的草地,用碧绿的青草颜色形容绿松石最形象不过了。这说明,在元代人们就可以通过绿松石的文理粗细和颜色变化来区分绿松石的产地了。
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阿拉伯帝国,历经626年,阿拉伯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1904年,在土耳其斯坦亚诺(今中亚地区)遗墟,考古发掘文物中有绿松石珠类等物品,此遗墟距今约4000年左右,说明那时古波斯人已经采掘绿松石了。
考古发掘表明,在 甘肃广河县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中多处发现绿松石珠,这可以印证河西地区(甘肃西部、黄河以西的地区,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和武威等)很早使用绿松石,这些绿松石很可能来自古波斯,河西地区曾经一度成为绿松石的传销地,所以称其为 “河西甸子” 。
在元朝时盛产绿松石的鄂西北地区(今十堰地区)归属襄阳( 襄阳自古以来是汉江中游的重要城市和商业码头 ) 管辖 ,这里产的绿松石就称为“ 襄阳甸子”, 也叫“荆州石” 。在中国这种以产地命名的叫法特别普遍,如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的岫岩玉、河南南阳独山的独山玉等。产自郧阳鲍峡镇云盖寺的绿松石,因为质地优良、色泽亮丽,深受欧美人喜爱,他们称其为“云盖石”。
十堰绿松石就是古时的 “襄阳甸子”, 古时人们都知道它 “色变”, 这与它特殊的质地结构有关,也正因绿松石盘玩易变色,所以在文玩市场上“一花独秀”,受到众人追捧。
湖北十堰, 位于鄂西北, 是我国绿松石的主产区,“十堰”这个地名是在 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那时的鄂西北因毗邻鄂豫陕渝交界地区,对外统称“荆襄山区”。明成化年间,因为治理“荆襄流民”,朝廷在郧县这个地方设立了相当于省级机构---郧阳抚台,管辖鄂豫陕渝四省周边地区的八府九州六十五县(见上图所示),新置的郧阳是其中的一个府,郧阳府下辖郧县等六个县,当时在郧县城南六十里的山沟里沿河拦堰造地,以解决安置流民的吃饭问题,因为修了十道堰塘,所以后来才有了“十堰”这个地名。
据《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公元前1054年—前949年,西周第五代国君,统治周朝达55年之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周天子)统治期间,国富民强,周天子酷爱游玩,曾西巡到达土耳其斯坦塔什干(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他采回了多种宝石,其中有一种叫做“琅玕”的,其实就是现在的绿松石。这也说明“回回甸子”早在3000年前就传入了中国,这得益于中国最早的旅行家周穆王的功劳。周天子西巡大力促进了中西方民族文化交流。
蒙古汗国 (1206-1635年)鼎盛时期,全国的领土面积4500万平方千米, 蒙古大汗的铁骑征服了欧亚大陆上的大部分领土,疆域 分为5个部分,最主要的是中央汗国,又称大元汗国,即中国元朝(1271-1386年), 鼎盛时期 疆土2600万平方公里,世界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是当时世界上的政治中心,是最强盛的国家。元朝也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执政的朝代,蒙古族人十分喜爱绿松石,视绿松石为圣物,所以自元朝开始,记载绿松石的史书比较详实了。
战国以后,中原地区及黄河下游的汉族祖先,似乎不认为绿松石可贵,倒是满、蒙、回、藏及西南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特别爱好绿松石,特别是在元朝蒙古族和清朝满族统治中国期间,多以绿松石饰與服和朝珠,他们对绿松石的崇拜就像汉族人喜爱和田玉一样。但在世界各地的宗教场所、或宫廷、或寺庙,作为法器和礼器,会大量使用绿松石的。
绿松石的中国近代名称,始见于《清会典图考》文献中:“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密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所以我国近代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老先生在其著作《石雅》中解释说:“中国绿松石之名始于清,甸子之名始见于元”、“此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球,故以为名”。为什么清朝皇帝祀月用绿松石,《大清会典》中解释:“朝珠之绿松石饰,惟月坛用之,正与朝带之用白玉,祭月之用白璧相等,以用色近月白也”。这是因为绿松石的浅白蓝色与月色相近的缘故。
把绿松石、松果和松枝放在一起对比一下,“绿”松石确实名副其实。下面这块极品云盖寺绿松石就是典型的形似松球状,色近松枝绿。
绿松石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世界贸易品,在向东、西方传输的过程中,其原产地一直不为人所重视,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东西方对绿松石的称谓上。古波斯绿松石传到欧洲被叫作"土耳其石”,而传到中国则具有“回回甸子”、“河西甸子”之名,当时的土耳其和河西,皆非绿松石产地,而是贸易中转地。十堰地区产的绿松石称为“襄阳甸子”、“荆州石”,襄阳、荆州也是从来不产绿松石的。商品的名称以中转地之名传播,而原产地却被忽瞎了,这种现象不仅仅表现在绿松石身上,其他许多贸易品亦是如此。究其原因,这与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够通畅有关。在世界范围内的长途贸易中,商品往往要经过多次中转才到达最终目的地,对目的地一方来说,很难了解商品的整个流动历程,只知道自己获得商品的渠道,因而造成传播者比产出地更具声名。
【参考文献】:
1、《石雅》-张鸿钊(1877-1951年)著。
2、《南村辍耕录》-陶宗仪[元](1329-1412年)著。
3、《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夏湘蓉(1901-2001年)著。
4、《中原先秦绿松石制品产源特征探索》-张登毅著。
5、《宋元明时期波斯绿松石入华考》-陈春晓著。
作者:他山之石 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