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的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有些特点是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及启蒙之士,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常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宣头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渐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看作100%,那么4岁的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利于家庭的早期教育。
哥德2~3岁时,父亲就报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哥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故事,并有意识让他在众人面前演讲,培养他的口才能力。
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与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成为了文明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矛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