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22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我们都知道大暑之后便是立秋,但是三伏不出,三伏天仍然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大暑处于中伏前后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除了二十四节气之外,我国还有七十二候,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其五天为一候,节分三候。我国古代对大暑特点的总结极为到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中大暑对应的三候分别为为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大暑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大暑将至民间说的)(1)

所谓一候的腐草为萤,是指大暑的前五天。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变。大暑之时萤火虫便会出现,唐代诗人杜牧有诗道:轻罗小扇扑流萤。就是指夏夜拿扇送凉之意。二候即是土润溽暑,溽就是潮湿闷热的意思,大暑二候天气闷热,土地潮湿。三候为大雨时行,大暑之时我们会经常遇到雷电暴雨。今年我国的南方地区,多地频发涝灾,南方的朋友们要注意躲避灾害。

大暑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大暑将至民间说的)(2)

大暑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并不好熬,但对于农业来说却至关重要,民间有很多关于大暑的农事谚语,那么“大暑不暑,五谷不鼓”,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农作物的生长有两个必备条件,即水分和热量。水分宜适度,过多过少都不行。农作物所需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光照,有了充分的光照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而进行有机物合成,使农作物的种子穗肥粒大。我国夏季雨热同期,对于农作物来说,夏天充足热量可以消耗过量的雨水,雨水也可抵消过多的热量。

大暑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大暑将至民间说的)(3)

从地理上来说,我国主要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天受来自东南沿海的暖湿气流影响,高温湿润多雨,而“大暑不暑”的“暑”字就是指大暑的两个特点,即高温多雨,二者缺一不可。单纯的高温会导致干旱,单方面的多雨则会产生水灾,必须高温多雨兼备才能使农作物健康生长。 在大暑之际,我国的长城以北种植着春小麦,即将在八九月份收获。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单季水稻和南方种植的双季稻,这些农作物的能否有一个好收成,大暑的“暑”起着重要作用。

大暑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大暑将至民间说的)(4)

大暑节气通常是我国南方光热最足,降水最多的时节。尤其对于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双季稻来说,大暑所在的七月正是上一轮水稻抽穗结穗,下一轮秧苗种植生长的关键时期。

总结

与“大暑不暑,五谷不鼓”相对应的还有很多谚语,比如“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等等,都体现了大暑时节对我国农业种植的重要作用。

农作物在大暑的酷热和多雨下可待丰年,而我们应该怎么度过酷暑呢。大暑之时全国普遍高温,我们都靠着风扇或空调消暑,但是一些大暑之中的养生小知识应也该了解一些。

大暑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大暑将至民间说的)(5)

大暑应当养心。夏天天热很容易就会出汗,中医把汗液视为“心之液”,出汗太多容易消耗心液。我们可以适当泡制一些养心凉茶。大暑注意“避湿”。大暑前后是一年中雨热最足的时候,也是湿气最重的时候。夏季除避暑外也要适当锻炼,身体能出汗后,才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注意适度使用空调。有些人总是把空调的温度调很低,但长时间吹空调或者太低的室温,在夏天的冷热之间容易着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