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很多历史事件中都能衍生出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大多都是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些典故也会引起人的深思,关于项羽的一些典故就有不少,而关于项羽的最后一个典故就是乌江自刎,也就是说项羽是在乌江边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项羽为什么不愿意去乌江(本可以渡江重新开始的项羽)(1)

(图一:项羽)

项羽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武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好的谋略者,那他还就差点,他在谋略上有所欠缺,他曾经与刘邦是仇家,而且他还一直蓄谋杀刘邦,于是就设下鸿门宴,但是他在鸿门宴上的计策却被刘邦看出来了,刘邦也就逃走了。

在楚汉战争时项羽被刘邦给打败了,刘邦将项羽追到乌江,其实如果项羽过了乌江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但是他却放弃渡过武将的船,自己在乌江边自行了断了,而他拒绝渡江的原因就是愧对江东父老,我想这个原因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图二:项羽和楚军将士)

有道是大丈夫能伸能屈,这点委屈都承受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但是项羽却不是这么想的,虞姬的去世让他深受打击,再加上部队的军心已经涣散,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所以即便是江东父老愿意接受他,他那个烂摊子却早已拾不起来。

虽然这些都是历史记载的,但是专家关于项羽自刎的事件还是一个劲的查证,他们查出在后期虽然项羽每次的战争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他将最后的战争带到乌江这里来可见这些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将最终的战场引到乌江,项羽也是经历过许多的困难,他先是接受虞姬去世的事实,然后和自己的儿子走散,当时部队只有百号十人,迷路还被人骗,这些困难都没有完全打倒项羽,项羽也没有选择自杀,在乌江边,项羽突出刘军的包围却选择了自杀,却有些说不过去。

项羽为什么不愿意去乌江(本可以渡江重新开始的项羽)(2)

(图三:霸王别姬)

而最重要的就是项羽是斗不过刘邦的,这一点项羽的心里是很清楚的,项羽是一员武将,自然没有刘邦那么圆滑,当时刘邦项羽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他们曾经有个约定,但是刘邦并没有遵守那个约定。

所以项羽在内心的深处就已经输给了刘邦,而项羽本身也是忠义之人,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黎民百姓,就在最危急的关头,项羽还将自己的宝马送给了劝他渡江的那位老人,而自己却与刘军部队展开肉搏。

项羽为什么不愿意去乌江(本可以渡江重新开始的项羽)(3)

(图四:霸王乌江自刎)

身负重伤的项羽早已经失去反抗的力气,就将自己的项上人头送给了昔日的旧友吕马童,所以自己就在乌江边自杀了,所以项羽的心里当时也是很矛盾的,如果逃出去就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他最终的对手还是刘邦,如果在日后被刘邦打败还不如今日做了结。

项羽的去世也就让一代英雄就此结束了,而项羽的性格决定他是要输给刘邦的,刘邦这个人比较奸诈狡猾,也没有人能都过他,所以只好自己退出才是最好的下场。可见项羽还是想的比较周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