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界经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通胀危机和债务危机。尤其是通胀危机,以欧美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几乎全部沦陷。

数据显示,欧元区19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8.6%,创下自199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

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呢(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1)

根据统计,通胀率超10%的欧元区国家共9个:爱沙尼亚(22%)、立陶宛(20.5%)、拉脱维亚(19%)、斯洛伐克(12.5%)、希腊(12%)、斯洛文尼亚(10.8%)、卢森堡(10.3%)、比利时(10.5%)、西班牙(10%)。

总体来看,能源价格上涨是导致通货膨胀率创纪录的最主要原因,能源价格飙升41.9%。

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呢(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2)

美国通胀已经达到40年来的新高,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6%,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的最大值。英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更为严重,5月CPI同比涨幅9.1%,达到198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IMF 预测 2022 全球平均通胀率将达 7.4%,创 1997 年以来新高,通胀风险上行将为全球经济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呢(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3)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面临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只有2.1%。为什么在全球通胀浪潮中,中国能够很好地控制住物价指数,避免陷入通胀危机之中呢?

通胀的本质是啥?

通胀可以简单理解为物价上涨。费里德曼说过,通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但这样描述对一些朋友的理解还是有点抽象,咱们再简化一下。

从货币供给与物质供给来说,假设市场上有100块钱,对应的是100个鸡蛋。现在印刷货币太多了,变成了500块钱,那么1个鸡蛋的价格就由1块钱涨到了5块钱,这就是通胀。

在过去几十年,是世界各大经济体债务危机累加的几十年。世界各大经济体不断地放水刺激经济,市场上印太多钱了!

尤其是2020年初,因为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开启了印钞模式。

下图可见,中国是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央行资产负债表开始扩大。而美欧日则是自08年开始一路宽松,在2020年疫情期间更是陡增式放水。

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呢(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4)

关联现实经济中,我们暂且用鸡蛋代替生活中的基础民生用品。国家多印的钱可都是上万亿,为什么我们基础民生物资价格与十年前相比差别不大呢?比如说我们吃的鸡腿,鸡蛋饼,十年间涨了几块钱?还有过去十多年美国印钞机都冒烟了,为啥多年炸鸡都是一个价?直到最近通胀了,价格才上去?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中国而言,基础民生物资价格与市场关联度小,主要是国家调控,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属于“扭曲价格”。

1978年以前,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也就是超级费钱的)重工业产业链,只有国家统筹管理,将另外的一些领域价格扭曲了,把钱挤出来,往重工业上砸。

后来改革开放,我们与俄罗斯最大的不同是,北极熊玩的是休克疗法,就是一夜之间从黑到白,过去的全否定,一棍子打死,直接开启市场经济,不留任何缓冲空间。

而我们属于“渐进式”改革,就是先计划经济单轨制,再计划与市场双轨制,慢慢地一步步朝着市场经济单轨制前进。这个过程中,是一点点缓慢放手的。这过程中凡是牵涉到国防安全,民众基础物资,军事安全等领域的,还是国家垄断,也就是价格还是处于计划经济中,统一由国家说了算。

想想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盐,粮食等物资的价格就明白了。

记得有个经济学家说过,只要是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要想发展成功的,必须是从国家主导型经济开始的。日本,中国等都是这个模式,印度为啥不成?因为太散装了。俄罗斯是国家主导不错,放得太彻底了,直接休克式放权,那么好的重工业底子竟把自己玩成资源国了。

第二个原因,物价指数与产能高度相关。

这个很好理解,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产能大大提升。规模经济压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国家是100天内多印了1000块钱,可是工厂也在100天内多生产了1000件衬衫,供需之间相对应,物资价格水平自然就被拉平了。

比如说美元,美国那么无节制的放水,美国照样几十年物价没啥变化,一元炸鸡还是那个一元炸鸡。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全世界收铸币税。

这个铸币税就是人家可以拿美元全世界买买买,过去几十年是发展中国家产能不断提升的主要时期。美元虽多,世界工业品生产得更多,一对冲,美国炸鸡当然还是一个价,欧元区也是一个道理。

第三个,通胀是结构性的,每个国家都有吸收资本的蓄水池。

假设国家释放了1万亿的资本,怎么释放的?通过信贷!

国内民众用信贷买了房,房地产成了国家放水的蓄水池,这1万亿被锁到房地产上,未曾流到实业和民生领域,那么国内CPI(物价指数)自然也就不会提高,提高的是房价。

或者换一种说法,通胀是存在的,但是不在没有房子的穷人手中,通胀是属于富人世界的。

穷人挣得工资购买了鸡蛋饼,鸡腿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也就涨了几块钱,感觉几十年这消费品价格也没啥变化,每日喝喝小酒唱唱小曲,日子一天天重复着。

富人买的股票,买的核心区域的N多套房子,价格早翻了好几倍了,通胀是在股票和房子里,变成了纸面财富,把富人的阶级又推高了一层。

过去几十年,各个国家CPI没有涨上去的原因主要就是结构性通胀,比如说美国钱都流入股市了,中国的钱很多都流入房市和基建领域了,日本的钱都流到债市了。

为啥资本这么听话,往这些领域流动呢?因为这些领域利润高,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同时规避风险。中国前些年的实体经济是代工经济,辛苦还挣钱少。科技研发也处处受限,因为缺乏法律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高附加值领域没有打开。民生领域呢,国家不让碰,没有市场化资本进不去,进去了也是不挣钱。

所以说,结构性通胀的本质就是资本情绪引导下,选择性聚集引起的。

现阶段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通胀的原因

宽货币 低通胀维持了几十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咋就又陷入了通胀危机了呢?

我们再探究下通胀的本质,也就是货币超发的本质。货币超发是美国带领全球开启信用货币体系下,领头无克制印钞引发的。

为啥能无克制印钞,因为这种货币体系没有锚,印钱太方便了。

以前美元还和黄金勾连,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就和粮食,石油相锚定了。一个是人类的食物,一个是工业的食物。但是这两样产能一直在提升的,粮食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多,油气也随着探测开采越来越多,美元要保住世界份额,自然越印越多。

人们手里的钱多了,需求就多了,因为钱需要流动起来才有价值,所以,世界需求是扩张的。

但是在疫情期间的产能供给端,却是向下的:

全球供应链短缺,物流,人工都断了,产能跟不上不说,生产出来运输出去也受限;

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农产品(含化肥等物资),金属原材料等三方面短缺;

疫情开始之前,全球干旱等原因造成的粮食危机;

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呢(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5)

需求向上,供给向下,货币印发的速度超过了产能增加的速度,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升,最终推高所有工业品价格。

据统计,跟疫情之前相比,美国市场的塑料价格涨了71%,欧洲市场涨了112%,美国的钢铁价格涨了76%,欧洲更是上涨了184%,铝的价格翻了几乎一倍。

在俄乌危机影响下,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简直是一天一个样,越来越高。欧洲国家因为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出现了天然气荒,石油荒,严重影响到国内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得已之下,欧洲一些国家又开始全球购买煤炭资源。

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推动下,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自然都会受到波及,没有谁能够幸免,结果就是全社会的通货膨胀,物价的普遍上涨。

中国为什么不通胀?

中国不是不通胀,而是结构性通胀。这个结构性通胀不仅仅是资产通胀,民生不通胀。而是民生里的粮食,衣物等不通胀,但是油气等需要进口的能源及原材料资源通胀,这也是大家感觉油价出行比以前吃力的原因,也是PPI和CPI出现剪刀差的原因。

但是,国内PPI为什么没有向CPI传导呢?这里我们拿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做一些对比,就能知道具体原因了。

1、在中国,基础民生物资由国家垄断管控价格。

这里就不再说猪周期了,正好处于低位,拉低了CPI。

说民众刚需吧,比如说粮食,这个价格一直没有市场化,属于国家调控范畴内。对于油气来说,也是国企垄断,能源价格受国家调控。

虽然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很高,但是我国与伊朗,俄罗斯等签订的都是“长协”,进口的都是俄罗斯相对便宜的油气,进口成本并没有被疫情和地缘危机过度推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国家很大的调控空间。

加上国内还有煤炭可以替代油气能源,我国煤炭可不缺,国家今年也增产了。

但是美国市场油气价格与国际市场挂钩,自拜登上任以来,美国汽车加油站油气价格上涨了1倍多。俄乌危机爆发之后,全美电力价格上涨了15%,欧洲电力价格更是翻了好几倍。

中国虽然也面临进口石油价格大涨的冲击,但是全国汽油价格从国际油气大涨至今,大概上涨了50%左右,是美国上涨幅度的一半,电力价格基本不变。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我国一些发电企业一直在赔钱发电,大家也看到过相关新闻。

2、国家财政发力,打造新的货币蓄水池——新基建领域。同时定向放水电动车,光伏等新能源领域,该领域研发和产业链建设吸走了大多数货币。

我们在上面讲了,全球信贷货币体系下,各主要经济体货币供应量都在增加,之所以不发生通胀的原因就是产能在增长或国内蓄水池把放出来的货币给吸收了。

现在全球经济增长停滞,我国也到了经济下行周期,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只有放水刺激,提振市场提供就业。

资金流入某领域,就会推高该领域资产的价格。比如说房地产,现在国家已经认为房产泡沫足够大,城市化进程,收入房价比,人均套数,人口红利等都已经趋于峰值。而老基建也是通过绑定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得以推进的,现在老基建和房地产这两个蓄水池都不能再用了。

股市的话,在美元加息和金融管制,注册制未完善,高附加值公司群体基数较小的种种前提下,还不适宜成为新的蓄水池。

而为了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替代老基建和房地产成为新的货币蓄水池,要产业链足够长,市场规模足够大的也就只有新基建(特高压,光伏,风电,东数西算等)和新能源(主要是电动车)两个领域了。

新基建是为新的产业业态搭台子,与老基建汇集物流,人流不同,新基建主要是服务于信息流,资金流。

两者的资本注入模式也不同,地方政府靠着“老基建”,用铁公基,市政绿化,公园水利等提升片区价值,从而提升地价和房价,然后是开发商融资开发,钱又以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流到政府财政那里,最终用以偿还做大“基建”的地方债务。

这就是房地产 基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可以说,大基建才是我国过去这些年来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这个闭环自带BUG,在经济发展的不断循环中持续推高了地方政府债务,还推高了企业债务和居民债务,提前透支了国民财富。

而新基建主要是国家财政支出,还有专项发债。除了上述资金来源以外,还有REITS,盘活现有的基础设施,碳减排工具,股票注册制,养老金制度等。

总得来讲就是国家加大赤字出钱,以及引流市场长效投资基金介入。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和国家的债务结构有关系,国内企业和居民债务率已经有些偏高,下阶段将是国家加大负债,提高财政赤字,拉动新基建增速的发力阶段。

想要详细了解这一块的,可以点击我的文章:基建还能搞几年?

关于电动车领域的分析也不多说了,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以前是欧美叫嚣着“环保”、“碳达峰”、“碳中和”等,其实就是想打打秋风收收费,顺便打压一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现在欧洲通胀之下,也不提环保了,下架了环保少女不说,还大量进口煤炭补充能源,不过国内企业都没法开工,居民都没法开车或做饭,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就这还朝其他国家收取“碳排放”费,也真是不要脸面了。

为此,我们的外交部还专门敦促美西方正视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称:光喊口号是不行的!这很有一种触底反制的感觉,非常的有底气,把西方脸打的啪啪的。

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呢(为什么全球都在通胀)(6)

3、居民债务杠杆高,需求端萎缩,价格无法向下传导。

国家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总结的很到位,那就是三座大山的压力: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减弱。

预期减弱和需求收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债务率高企,需求受到抑制。另外就是疫情期间,大家都封控在家,除了日常生活所需,都开始了节俭生活,能不花的钱就不花了,消费欲望走低。

这就造成PPI走高也就是生产成本走高,但是终端产品价格却没法涨,因为涨价就更没人消费了。

好比你生产个蛋糕原先是5块钱,售价10元,利润5块。现在成本高了,一个小蛋糕制作成本8元,售价还是10元,涨到11都没人买,利润大大走低。

这样一来,企业加大信贷投资扩产的欲望没有了,因为利润太低了,挣的钱不够还利息的,这也是我们前一段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资金大多沉淀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核心原因。利息低了,钱供给多了,市场却不需要,一直在金融系统内部来回拆借,而真正有需求的实体经济又风险太大,银行不敢放贷,最终资金低效空转。

这也是通胀低的原因之一,放的水挺多,货币供给量挺大,但是没有真正到市场上变成产能和消费,只在金融系统内部来回流动罢了。

4、国内产业链齐全,且一直是贸易顺差。

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我放到最后说。中国制造业强大,生产力雄厚为中国带来了以下两个核心优势:

第一个是大量基础工业产品自给自足;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大量基础工业产品都依靠进口,尤其是依赖中国进口。好比超市里的各种生活用品,我们自己造和买别人的肯定不一样。

疫情在美国爆发时,我国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国内人工和物流一切恢复正常,国民物资供需稳定。但是美国那边港口却发生世纪大拥堵,一边是供应跟不上,一边是到了港口没有工人装卸,大量生活物资堆积在物流各个环节,直接导致美国超市货架上空一大片。

这个其实不止和产业链是否齐全有关,也和国家内部的动员能力(疫情控制)还有社会治理能力(经济调配能力)有关。

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和经济调配能力强,疫情就能控制得快,产能就能恢复的快。加入美国和中国一样,基础动员和经济调配能力都没得说,美国那些港口堵塞,劳工缺失等各类物流问题很快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但是美国拜登政府却看着那港口一堵再堵,只会转头骗民众说通胀是暂时的。

想想我国每次因为封城,国家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就能明白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送,人手协调,社会治理等能力有多强悍。正是有了国家强悍的调配动员能力,加上重拳打击那些发国难财的,炒作民众生活物资价格的,物资得以供给充足,民众心中不慌,物价当然不会升上去了。

这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做到么?资本家们花大钱,好不容易把民众物资摆上货架了,趁着大家情绪悲观,“适当”涨价是很自然的事情。

还有中美贸易战一直在持续着呢,美国一定要强加关税给中国商品。疫情下全球供应链价格普涨,美国强加给中国的关税多数都加到了美国消费者自己头上,物价通胀少不了美国加的关税助力。

第二个是中国的全业态生产链足够长,足够全面,可以将原材料上升的价格给消化掉。

比如说A组件因为油气价格上涨,其价格也有所提升,但是B组件却因为资源红利或政策红利价格有所下调,多个配件一组合,最后工业成品的价格又给抹平了。

疫情期间全球产能沦陷,中国的全业态生产力开始供给全球的需求,巨大的贸易顺差带来天量的外汇。有外汇在手我们就可以在全世界寻找更合适的资源,用量把价格压下去,这样一来,在进口方面我们也有了议价能力,就可以更好的控制住输入性膨胀。

对比越南,疫情之后越南也承接了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订单,是西方市场日用消费品和轻工业产品的重要来源地。越南的外贸总额增长非常快,但是最近却出现了贸易逆差。

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越南产业链不齐全,需要进口大量组装材料,这就会受到其他国家产品价格浮动和物流的影响。另外,越南的外贸出口多数是短期替代产品,也就是那种简单的代组装加工行业,越南提供的主要是劳力,挣得利润很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议价能力也就相对较低。

加上上游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的上涨,油气价格的上涨,疫情对人工的影响等,越南出口挣得越来越少。同时越南国内市场又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整体进出口贸易就出现了逆差。逆差越大,输入性通胀越高。

通胀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欧美宁愿牺牲经济也要压制通胀?

通胀会使货币贬值,造成贸易逆差,现在世界各大经济体都出现了贸易逆差。

好比越南,今年5月份逆差了。日本已经连续10个月逆差了,韩国连续3个月逆差了。就连出口经济异常强悍的德国,也快不行了,4月份的顺差只剩下13亿欧元,跌到了二十年内最低水平。

长期逆差下去,出多进少,在各国都债务高企的情况下,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就更大了。

这国家破产相当于国库没钱了,不是相当于全世界宣布自己入不敷出,国防安全,科技研发,货币霸权等都会受到冲击。

尤其是货币霸权,在国际上地位弱了,简直比被其他国家拿大炮轰都难受,因为自己的钱买东西少了,不好收铸币税了。大家可以把美元欧元等想象成欧美的产能,好比欧美是个公司,美元欧元是他们的商品,霸权弱了就是市场份额小了,不好出货了,得打折出售了,这搁谁都受不了。

所以,在全球核心生产力主要集中在以中国为首的欧亚大陆的前提下,美国带头,把全球各国的通胀都搞起来,把战争挑起来,把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推起来,大家一起通胀,美元霸权就保住了。

除了保住美元霸权,还有就是稳住欧美国内民众,因为通货膨胀其本质算是一种财富再分配现象,通胀于无形中稀释了底层民众的刚需购买力,算是变相削减了底层民众的蛋糕,使其财富处于蒸发状态之中。长期通胀必然会带来社会动荡,民众游街抗议,社会治理成本走高等各种不稳定因素。

这是美国两党争夺过程中博弈的关键点,谁也不愿意失去底层民众的选票。

所以,拜登政府一直强调一定会加息抑制通胀,就算牺牲经济也要摁住通胀,其实这是诈词,详细分析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美国是如何通过加息挑起全球经济战争的

分享就到这里吧,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观众席上的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