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鹈鴂、鹧鸪、杜鹃都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都很悲切阮籍的《咏怀》诗说:“鹈鴂发哀音”而鹧鸪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诗词当中,这也是常常引动客愁的鸟,如唐代李涉的《鹧鸪词》诗说,“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杜鹃,又名子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杜甫的《杜鹃行》诗说:“其声哀痛口流血”这里,三种鸟的啼声可以看作是送别之情的引发与亲人离别,心情已经十分悲苦,而这离别又是在暮春时节,悲苦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耳中又听到这三种鸟的凄苦的啼叫,此伏彼起,更令人愁苦不堪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诗歌中的杜鹃鸟意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诗歌中的杜鹃鸟意象(鹈鴂鹧鸪杜鹃在文学作品中的叫声)

诗歌中的杜鹃鸟意象

   肖旭

鹈鴂、鹧鸪、杜鹃都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都很悲切。阮籍的《咏怀》诗说:“鹈鴂发哀音”。而鹧鸪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诗词当中,这也是常常引动客愁的鸟,如唐代李涉的《鹧鸪词》诗说,“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杜鹃,又名子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杜甫的《杜鹃行》诗说:“其声哀痛口流血。”这里,三种鸟的啼声可以看作是送别之情的引发。与亲人离别,心情已经十分悲苦,而这离别又是在暮春时节,悲苦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耳中又听到这三种鸟的凄苦的啼叫,此伏彼起,更令人愁苦不堪了。

   在古代诗词中,这三种鸟的叫声还包含有特殊的意义。

   先说鹈鴂,屈原的《离骚》说:“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一叫,说明春天已经归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这种鸟在诗词中就常被用来表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众芳衰歇、青春迟暮的悲哀。

   再说鹧鸪,这种鸟生在南方,所以在古代诗人看来,它的叫声更让南来的北方人伤心。白居易的《山鹧鸪》诗说它“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张詠的《闻鹧鸪》诗说:“画中曾见曲中闻,不是伤情即断魂。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应在前村。”如辛弃疾是南来的北方人,所以鹧鸪的啼声更能引动他思念北方故土的心情,他的《菩萨蛮》词说:“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杜鹃,古人传说,古代蜀王望帝失国,死后魂魄化为杜鹃,昼夜悲啼,以致口头流血。所以古人诗词中,杜鹃鸟就常与家国乡土之恨联系在一起,如杜甫的《杜鹃》诗说:“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从这些含意看,用这三种鸟声来兴起送别之情,就包含了更深一层的苦心。自从中原沦丧以来,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无心北伐,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敌人,爱国志士只能在投降派的压制之下虚度岁月,而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又令作者深为痛心。在这样的情景之中送别亲人,听到鹈鴂、鹧鸪、杜鹃的啼声,自然就引起这种种悲愁。正如杜甫的《春望》诗所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之所以令人惊心,是因为人在“恨别”,更是因为这“恨别”是在国破家亡之时。

文/肖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