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徐州再添1处“国保”

它是下邳古城遗址。

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其中,徐州1处上榜,成为新晋“国保”,它是下邳古城遗址。至此,我市共有“国保”9处(含大运河)。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

下邳古城遗址

“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

这是今人对下邳历史的精辟总结。

奚仲开国、宋襄筑城、

圯桥进履、季礼挂剑、邹忌封邑、刘备屯军、

曹操擒布、葛洪炼丹等历史典故,

均发生在古邳,并留下了众多古迹。

吕布吊死白门楼的故事,

在这里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长久以来,

人们只能从地方志或其他记载中

去寻找下邳古城的影子。

吕布殒命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下邳古城遗址在哪儿?

2014年9月到2017年8月,

睢宁县和南京博物院联合

对下邳旧城遗址进行勘探。

▽下邳古城位置示意图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2)

由于东城墙所处位置河塘密布,

目前只发现有北门、西门和南门,

与嘉靖《重修邳州府志》中记载的

明代邳州城形制相近。

▽嘉靖《重修邳州府志》中明代邳州城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3)

下邳古城历史可追溯至东汉

勘探发现,

明清时期的下邳古城遗址为一座长方形城址,

南北长约930米、东西宽约630米,

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

▽东汉时期下邳古城城墙剖面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4)

在以下邳古城为中心的聚落遗址考古调查中,

在明清时期下邳古城东侧1000多米处

又发现夯土城墙。

经勘探,确定为一城址,时代较早。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

城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50米。

城墙残高约5.5米,顶宽约16米,底宽约32米。

经解剖确认为东汉时期下邳古城遗址

▽东汉时期下邳古城发掘现场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5)

专家认为,

下邳古城的时代上限

最晚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其时为下邳国都城;

魏晋时期下邳城依然存在,

为西晋下邳国治所所在。

下邳古城“城上有城、城下有城”

专家指出,

下邳古城遗址属于叠加古城,

现了至少具有东汉、西晋、宋金、明清时期

的城址堆积四叠层现象,

说明下邳古城“城上有城、城下有城”。

▽宋代庭院遗迹发掘现场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6)

而其中东汉末年的下邳古城,

正是一代名将吕布的陨落之地。

专家说,

当时吕布在下邳白门楼被曹操擒获,

之后被缢死。

下邳城就是吕布英雄末路的地方,

这样的定论也符合史书的记载。

墓地航拍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7)

徐州还有这些“国保”

你都知道吗?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8)

汉楚王墓葬群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9)

狮子山楚王墓

汉楚王墓葬群含有9个部分,分别是:楚王山汉墓群(西汉)、狮子山楚王墓(西汉)、北洞山楚王墓(西汉)、驮篮山楚王夫妇墓(西汉)、龟山楚王夫妇墓(西汉)、东洞山楚王夫妇墓(西汉)、南洞山楚王夫妇墓(西汉)、卧牛山楚王夫妇墓(西汉)、汉代采石厂遗址(汉代)。

汉墓群发现了大量文物,包括兵马俑、金缕玉衣、彩绘陶俑、玉器、兵器、铜钱等。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0)

户部山古建筑群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1)

户部山空中俯瞰图

户部山古建筑群由9部分组成,分别是:

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崔焘故居、郑家大院、刘家院、魏家园、李蟠状元府、李家大楼、老盐店。

古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

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风格独特。

户部山古建筑群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古建筑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2)

徐州墓群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3)

茅村汉画像石墓

徐州墓群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拉犁山东汉墓(东汉)、白集汉画像石墓(东汉)、茅村汉画像石墓(东汉熹平四年)。

徐州墓群是东汉时期徐州彭城国列侯、官吏和富户的墓葬,它是汉代独具特色的埋藏方式之一,是汉代丧葬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标志着汉代埋藏习俗的一次重要变化,对于研究汉代国彭城国王侯、官吏和富户的葬制葬俗,乃至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4)

花厅遗址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5)

花厅遗址(新石器时期)位于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马陵山丘陵地南端的高地上,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花厅遗址占地面积大约有70万平方米,主要由墓葬分布区和遗址居住区两部分组成。

花厅遗址是中国史前文化遗址中,同时存在南北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为认识中国史前时期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模式提供了例证 ,对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花厅遗址聚落构成形态自然,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和谐的原始生态关系;出土的器物和图案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6)

大墩子遗址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7)

大墩子遗址发掘现场

大墩子遗址(新石器时期),位于徐州市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下层为青莲岗期,中层为刘林期,上层为花厅期。

大墩子遗址平面近圆形,直径约25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发掘出6000余件器物和554座墓葬。大墩子遗址与山东大汶口文化为同一种族类型,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大汶口文化各时期特点以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大墩子遗址大汶口文化早、中、晚的墓葬中,都存在着随葬品多寡不均的现象。多的达50-60件,有的还用狗殉葬,少的只有1-2件,有的甚至一无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当时已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8)

梁王城遗址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19)

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是新石器至战国时代的遗址。

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经过钻探确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时期,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

该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有多达五千年的文化堆积,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的“活教材”。对研究史前聚落和黄淮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20)

刘林遗址

徐州29件文物展览(国宝)(21)

刘林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刘庄村西南,为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处于大汶口文化的早期,被发现于1957年,是新中国最早发掘的一批遗址,也是江苏唯一的出土彩陶的遗址。

1959-1960年两次调查、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资料。遗址约370多万平方米,共发现墓葬145座。出土文物804件,其中石器69件,骨、角、牙器215件,陶器530件。它说明了当时人类已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逐步产生了产品交换和财产私有。

该遗址对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厉害啦!

徐州这些“国保”

你都去过吗?

(来源:守望家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