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上午7点,扬州康乐新村居民潘宝明拎着前一晚打包分类好的垃圾来到小区中心广场的垃圾分类收集房。“这两袋是厨余垃圾,这包是可回收物,昨天家里换下的废灯管属于有害垃圾。”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接应下,潘宝明有序地将垃圾扔进了对应的垃圾箱内。

江苏三个垃圾分类试点(扬州今起进入垃圾)(1)

9月1日起,《扬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当天下午,一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打响了扬州垃圾强制分类的“发令枪”。“到2022年底,全市《条例》入户宣传覆盖率和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家喻户晓;新增达标小区228个。”扬州市城管局局长刘忠华介绍,《条例》施行后,无论是对于单位,还是对于个人,垃圾分类都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将加快使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全民“举手之劳”,成为全社会新时尚。

由“倡议分类”变为“强制分类”,虽只是扔垃圾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关系到扬州千家万户生活方式的转变。扬州市环卫处副处长薛生介绍,早在2019年,扬州便制定了垃圾分类“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实现垃圾分类“攻坚战”进行了预热,也为居民提供了“缓冲期”与“适应期”。三年时间里,扬州聚焦垃圾分类全链管理,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健全,全市上下垃圾分类的氛围也越来越浓。

“目前最大的短板依然是市民垃圾分类的知识储备和分类意识。”薛生表示,目前扬州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中的后三个都已到位,唯独“投放”需要继续加强。如何让市民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再到“我会分”?三年来,从社区到村居,从学童到老人,推进垃圾分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社会的“大合唱”。

江苏三个垃圾分类试点(扬州今起进入垃圾)(2)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的“小事”,贵在坚持、重在养成,“从娃娃抓起”便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开心果壳属于什么垃圾?”“湿纸巾其实是其他垃圾”“牛奶盒子是可回收垃圾,但是里面的牛奶需要倒干净后才可以扔”“无汞的干电池居然属于其他垃圾”......今年,扬州很多社区的暑期社会的社区课堂都是围绕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展开。

在扬州竹西社区,这里依托市民卡系统,推出全省首家“互联网 垃圾分类”数据平台。“有规矩,有温度。咱提着垃圾去,拿着物品回,用不完的积分还能兑换成充值券使用,我们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也更有获得感,何乐而不为?”作为市民卡积分兑换平台的“忠实粉丝”,社区工作人员高雅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垃圾分类怎样才能分得更精细、更顺畅?8月31日上午,家住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的高凤兰老人,将事先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拎至楼下,站在单元门口等候。很快,伴随阵阵“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的宣传声,一辆“流动垃圾车”缓缓驶来。“‘流动垃圾车’既是方便群众的垃圾收集车,也是垃圾分类的流动宣传车,运行数日,效果显著。”文昌花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扬州新建小区已同步建设好前端收集设施——定点投放分类厢房,未建设投放设施的小区则同步升级改造。目前扬州市区投放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站”覆盖超过250个小区。在扬州的广陵区,“投放站”分为两种形式,房式或箱式,主要依据场地因素和群众需求。为了给予居民一定的缓冲期与适应期,广陵区还专门按照1比1的配置,设置“误时厢房”,适当将上、下午的投放时间各延长一个小时。

江苏三个垃圾分类试点(扬州今起进入垃圾)(3)

不能“前端分得很辛苦,后端还是全烧掉”,记者了解到,扬州采用了比较普遍的垃圾“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围绕这四种垃圾,扬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方式组建四类垃圾的四支队伍来进行收运。在末端方面,扬州采取“大分类、细分流”模式。新建(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各4座,焚烧处理能力从原来的1610吨/日扩大到4310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从原来的100吨/日扩大到410吨/日。

江苏三个垃圾分类试点(扬州今起进入垃圾)(4)

垃圾强制分类启动,未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是否会面临处罚?“《条例》实施之初,肯定会有一段适应期,仅靠执法人员去处罚,难度非常大。”薛生表示,《条例》对违反者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在实际处罚之前,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先把硬件设施建好,同时提升市民的分类投放意识。

“小区是垃圾分类的主阵地,工作难度最大,宣传动员也比较复杂。实施强制分类依然有一个过程,各小区也有先后,有的小区已撤桶并点、建好收集点,方案成熟了就先实施。”扬州市环卫处处长校建飞表示,将实行“一类住宅区一方案”,新建住宅区、正在改造的老旧住宅区和有物业管理、公共空间较大的既有住宅区应按照300至500户建设一座“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站;无物业管理、公共空间有限的既有住宅区按照单元或者楼栋在适宜的地方设置分类投放收集容器,合理制定每类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为打赢垃圾分类这场城市‘攻坚战’,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居民的‘麻烦感’。”校建飞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源 张韦

通讯员 孟玥

编辑: 李鑫津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