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诗歌在豪迈方面不如唐人,但他们的诗歌也不是一无是处。一般来说,宋诗喜欢讲哲理,唐诗讲哲理的比较少,宋诗则比比皆是。比如,苏东坡引以为傲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

杨万里是此中高手,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们从小就会背诵。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他的几首咏山诗,特别有哲理意味。

比如,这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唐诗山水名句(杨万里的几首哲理性咏山诗)(1)

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通俗易懂,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杨万里对困难的估计总是比较充分,在《雨中春山》中写到:

谁作春山新幛子,尖峰为笔天为纸。

近看点缀八九山,山外远山三万里。

唐诗山水名句(杨万里的几首哲理性咏山诗)(2)

近看点缀八九山,山外远山三万里

这几句诗表面是在描写一幅群山图,实际是说,你近看以为只有八九座山,但实际上山外还有远山,可能还在三万里以外。对待困难,要像红军长征一样,可能要走2万5千里,可能要干上三年五年。

把困难预计充足,我们才有可能坚持下去,不会在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打击下而中途放弃。其实,很多人没有成功,根源是在最后一公里却坚持不下去了。

坚持到最后,你才能拨开云雾,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是杨万里在《晓行望云山》中阐述的道理: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唐诗山水名句(杨万里的几首哲理性咏山诗)(3)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天气放晴东方欲晓已到要亮不亮的时候,隐隐约约可以见到奇异秀丽的山影。忽然一座山峰顷刻间高大起来,才知道屹然不动的才是真正的山峰。

天欲晓未晓,尚未大亮,一切都在朦朦胧胧之中,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奇峰。但等天亮了以后,你看到一座山峰突然变长了,只有它岿然不动,其他的奇峰都消失了。原来,那些奇峰都是云彩而已。作者得出一个道理:只有岿然不动的山峰,才是真正的山峰。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往往是真假混杂、真真假假,不易分辨。但是,只要细心观察,提高警觉,就会发现假的终究是假的,总会有拨开云雾,日朗天清的时候。同时,还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做人要像真山峰一样,不要像霁天的奇峰,一遇到天明(真相或困难)就消失或退缩,而要像真的山峰,迎着真相和困难,风雨不动安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