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1)

有这样一位作家,虽生于战火纷飞的乱世,却只爱描摹俗世的男女情爱,她是张爱玲。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大多带着“无可奈何”的悲剧色彩。

我大学时期,读过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

故事讲述了旧上海几对年轻人的爱恨纠葛,其中以主角沈世钧和顾曼桢为主线的情感经历最令人唏嘘不已。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2)

曼桢是典型的工人家庭出身,家里有六个姊妹。父亲去世的早,一家人全靠姐姐曼璐在上海歌厅当舞女来维持生计。

好在曼桢很独立上进,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与从南京独身到上海闯荡的沈世钧成为了同事,两人进而相恋相识。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3)

但家世背景的悬殊注定了两人间的恋情一波三折。

红颜老去的曼璐嫁给了相貌品行都欠佳的祝鸿才,最后她为了讨好祝鸿才,不惜将曼桢骗进祝家,并强迫她为祝鸿才生下一子。

沈世钧在曼璐的刻意欺瞒下,伤心离去,并很快和他人结了婚。

多年后,两人再度重逢,却早已物是人非。

少年的我对幸福美满有着固执的迷信,所以书中的悲情结局常令我感慨万千。

如今再度重温,才惊觉原来有的分离早就有迹可循,而看似温文儒雅的沈世钧原来是个隐藏的“渣男”。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4)

在感情中谨小慎微的试探

沈世钧是南京人,家境殷实,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干,他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打拼。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不愿拼爹的富二代”。

沈世钧第一次见到曼桢时,就对她心生好感,但始终没有勇气向她表明心迹。

相处过程中,沈世钧会反复试探曼桢对待他和旁人的态度。

颇有种“她若不钟情与我,岂不是我自作多情”的小女生心态。

连两人确定关系时,也是在沈世钧含糊不清的表述中开始:

“曼桢,早上我说的话太不清楚了。”然而他一时之间也无法说得更清楚些。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5)

这段感情以半推半就的表白为开端,却也埋下了一段不明朗的隐患。

沈世钧是被动型的恋爱人格,在确定双向有好感的情况下才敢大胆展开。这些也透露出他骨子里是个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

沈世钧的原生家庭环境复杂,从他开始记事起,父亲沈啸桐就常年在姨太太那边长住。

但沈世钧的母亲是个爱面子又克制的女性。不愿背着善妒的骂名,就只能守住名存实亡的婚姻。

因此,沈世钧要一边忍受着母亲的哭诉,一边又要和口蜜腹剑的姨太太家里周旋。明明是家里的长子,他跟父亲的关系却并不亲厚。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6)

推诿问题的“妈宝男”属性

沈世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妈宝”,他自尊独立,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在某些关键问题的抉择上,他的做法是令人失望的。

沈父患病,重新搬回了大宅里休养,沈母忙前忙后,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沈世钧为了让母亲高兴,便放弃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到南京。

这件事中,受到打击最大的是曼桢。

两人当初约好要在上海共同打拼,结果沈世钧没有同她商量,单方面做出了异地恋的决策。

即使在交往期间,沈世钧也没有公开俩人的恋情,带曼桢回家时,更是顾虑良多。

就像一些人在恋爱时总会山盟海誓。原以为相爱可以抵挡风雨,却没想到,风暴前,他就有了撤港的打算。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7)

在之前的几次交涉中,沈世钧埋怨曼桢迟迟没有跟他结婚的打算,害他在顾母跟前失了颜面。

但平心而论,女性的想法更为细腻,曼桢的顾虑合情合理。沈父曾在交际场上见过曼璐,因此对曼桢的身份也有所怀疑。

而沈世钧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平衡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异,所以只能将问题推给女方。并对曼桢提出“暂时”和曼璐断绝关系的要求。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8)

我忽然想到《追风筝的人》中的一句话:“当你说谎,你就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

当他决定隐瞒时,就已经丢弃了诚信的品格。

曼桢对他的想法很失望,在争执中,她反驳道:“有时候不能不拿出点勇气出来。”

但勇气正是沈世钧身上所欠缺的,天性的里的软弱早就将他钉得死死的。

幼时府第女人间你来我往的争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也造就了他成年后对凡事都取中庸平衡的观念。

总想着粉饰太平,裂缝才会越来越大。

但沈世钧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次争吵,造成了两人长达十四年的漫长分别。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9)

意志不坚,另娶新欢

那天争执时的沈世钧在心里揣测:

“你一定对我很灰心,你一定懊悔了,你这时候想起豫瑾来,一定觉得懊悔了。”(豫瑾曾是曼桢的追求者)

这是沈世钧性格里自卑的地方,一旦感情出现端倪,他会不自觉地陷入自己不如曼桢其他追求者的情绪中去。

沈世钧敏感、多疑,但碍于要维持知识分子的表面清高,所以他只肯在心里翻着旧账,怀疑对方。

相比于曼桢的坦坦荡荡,沈世均的想法则显得小肚鸡肠。

书中最令人痛惜的剧情,莫过于曼桢被姐姐曼璐当成贡品一样,献给了姐夫祝鸿才。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10)

曼桢失踪后,沈世钧曾经来祝家找过曼桢,曼璐将两人的定情戒指还给他时,他询问曼桢是否已经嫁给了豫瑾。

这几乎是他心里一个斩钉截铁的猜想,他打从心里认定曼桢已经放弃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得到曼璐的肯定后,沈世钧心灰意冷地回了南京。不久后,便和青梅竹马的表妹石翠芝结了婚。

两人的这次分离,有命运的阴差阳错,有曼璐将计就计的谎言。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沈世均对这段感情不够坚定。

我找过你一段时间,找不到。我以为你嫁给了别人,我便另娶了。

说白了就是以己度人,不信任曼桢。

而失去贞洁后的曼桢一直被囚禁在祝家,直到她顺利产子后,才在医院被好心人救出。

曼桢是新时代的女性,她接受过教育,坚韧果敢,即使在失去了女人最宝贵的清白后,也想要找到世均当面解释当年的事情。

她深信那件事情并不是自己的错,世均会体谅她的难处。但曼桢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沈世均已经另娶了她人。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11)

对比身陷囫囵也要拼命争取自由身的曼桢来说,沈世均未免太过软弱,更没有身为男子应有的责任担当,他对于家庭的妥协,远远超过他们之间的感情。

多年后,两人重逢,曼桢在谈起那段不幸的往事时,沈世钧仍盼望着豫瑾当时能陪在她身边,这样自己的心理负担也不会那么重。

世均顿时惭愧起来,仿佛有豫瑾在那里,他就可以卸责似的。

但经年已逝,过去不堪的记忆城墙已经坍塌,他现在就算粉身碎骨也冲不进去,更无从弥补。

正如曼桢说的那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沈世钧不是严格意义上那种见异思迁的渣男,但在一段感情之中,女方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和心力,而他总是留有余地,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故作伤感地全身而退。

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所以说他渣,确实有理可寻。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12)

写在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半生缘》最初被命名为《十八春》,结局也和文中大相径庭,是读者们喜闻乐见的大团圆式结局。

但张爱玲本人对此却不满意。在晚年移居美国之后,她便开始了大量的改写工作。算起来这本书,共经历经十八年才得以正式问世。

张爱玲以超然冷漠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感情中那些爱而不得的遗憾。

初看时,心酸。时间久了才会明白,红尘中的聚散原来都是人生常态。

沈世钧追求爱情(再读半生缘沈世钧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