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问:气浮池投加PAC 和PAM 后在反应室里有明显的分层,上清液约30cm,下层都是絮状沉淀物,流入上浮室后的出水又变浑了,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呢?

答:不知你们是采用CAF还是DAF,根据你说的情况投加药剂后有絮体产生,但絮凝效果不大好,这就要确认药剂投加环节是否有问题,PAC 和PAM 不能同时投加,应有分别投加单元,还要有适当的混合搅拌絮凝过程。如果排除药剂投加因素,就是气浮设施和设备方面的问题,如:气液界面不够;有溶气罐的话要确认溶气罐压力是否正常;4、虽然专业书上有介绍加氯等杀死丝状菌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说对膜法而言让其长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现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种作用。

258.问:接触氧化池在进水时曝气是否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投加营养是在进水前或后各个生化池均加?进水时投加是否会造成营养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养过程中,无论是闷曝或进水曝气营养流失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做到尽可能少流失。我不认为进水时曝气会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连续进水培养关键是要控制好进水量和曝气量。

华北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改造 废水治理300招下东邪西毒(1)

华北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改造 废水治理300招下东邪西毒(2)

华北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改造 废水治理300招下东邪西毒(3)

华北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改造 废水治理300招下东邪西毒(4)

华北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改造 废水治理300招下东邪西毒(5)

华北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改造 废水治理300招下东邪西毒(6)

255.问:普通的开放式厌氧折流式反应装置的厌氧泥流失后,回流量怎么控制?如何安装搅拌?如用液下搅拌一台控制面积有多少?

答:折流式厌氧反应池的泥水混合是通过水流的上下向交替来实现的,所以不需安装搅拌器。厌氧泥流失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与回流量联系起来。 增加的过程。虽然专业书上有介绍加氯等杀死丝状菌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说对膜法而言让其长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现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种作用。

258.问:接触氧化池在进水时曝气是否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投加营养是在进水前或后各个生化池均加?进水时投加是否会造成营养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养过程中,无论是闷曝或进水曝气营养流失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做到尽可能少流失。我不认为进水时曝气会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连续进水培养关键是要控制好进水量和曝气量。

259.问:本公司在处理一医药废水,废水含大量苯环类物质,水量600t/d,进水COD平均27000 mg/L。工艺:预处理 厌氧 活性污泥池 两个串连接触氧化池。目前出水在300 mg/L左右(要求是综合排放一级标准,COD100mg/L以下)。现接触氧化出水C0D降到200 mg/L左右以后就再也无法下降了,继续闷曝还有回升现象。现想采用纯氧曝气,先作中试,看看有没有效果,还准备加活性炭试试。是否还有其它办法?

答:在排除运行控制方面因素外,如果COD 确实只能降至200 mg/L左右,说明废水的B/C比太低;如果继续闷曝还有回升现象,说明曝气时间过长生物膜出现老化而部分解体了。想采用纯氧曝气是否是因曝气池供氧不能满足而考虑的,如果废水可生化性差,用纯氧曝气也没用的,加活性炭有用,但不经济。我感觉这样的工艺组合有问题,也不知厌氧工序前还有什么预处理工序,所以无法作进一步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