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2)

世界读书日

每年春天

总会有很多小学举办

《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四大名著相关的实践活动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年一度的

“四大名著”专题就在春天开讲

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

是专门设置的名著单元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3)

选择了耳熟能详的

《草船借箭》《景阳冈》

《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四篇文章

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

也选取了《智取生辰纲》

《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等文章

高中语文教材不仅选择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等文章进入教材

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单元

要求学生对《红楼梦》

进行整本书阅读

对四大名著,学生们真是又爱又恨。读故事的时候,爱不释手,要求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又有很多人读不进去、读不完。那么,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

充分激发兴趣 适当接触原著

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页上有这样两行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教材编写者希望通过这样的选材和设计带领小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单元。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校长刘燕君认为:“小学阶段阅读四大名著为孩子打开一扇中国文化瑰宝的一扇窗。小学阶段,要充分激发学生愿意阅读的愿望,调动他们未来做深入全面阅读的思考。

”四大名著是故事性非常强的章回体小说。“教材编写者显然更强调故事性,选取了《草船借箭》和《景阳冈》两篇文章作为精读文章,旨在让孩子们在故事的学习中产生兴趣、提炼人物特点、感受人物性格特征。这样符合孩子们的阅读现状,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走进名著。”除了两篇精读文章,《猴王出世》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而《红楼春趣》讲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故事,与孩子们的生活有交融点,吸引孩子从兴趣到“爱读”,从“探究”到“深读”。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4)

以《景阳冈》为例,“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说故事,又有进阶要求,就是请同学们说说对武松的不同评价。参与对人物的评价,鼓励孩子们说出不同的观点和理由,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更深层参与与人物的对话。”刘校长认为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老师一定要走进名著,学深悟透,有了学习和感悟,才能同教共学。”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5)

一提阅读原著,就会有很多孩子像被念“紧箍咒”的孙悟空,头疼啊。

小学阶段,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原著。但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五年级组长、语文教师赵晨认为五年级的学生应当适当接触原著,“五年级下册选择的内容,从教学上侧重了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策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只要不影响阅读,可以略过。所以,应以课内学习为导读,在课下再深入阅读书籍。小学阶段对于四大名著主要推荐《西游记》,对于其他的名著鼓励学生阅读但不强迫。”

在阅读故事的兴趣和阅读原著的困难之间,如何掌握好这个“度”?赵晨老师认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鼓励阅读原著。原著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部编版教材也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所以从学生阅读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是能读懂的。”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6)

丰富学习方式 创设学习氛围

“真人西游棋”、“西游故事会”、拍摄“桃园三结义”、“红楼梦趣配音”、演绎课本剧、观展、游园、追剧......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师们变着花样组织举办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创设名著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

“初中进入高中,学生首先面对的大部头名著就是《红楼梦》,我们虽然从高一入学前的暑假开始就布置了相关阅读任务,但很少有学生能在暑假期间坚持读完一百八十回,而影响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就是没兴趣。因此,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就成为我们着眼解决的问题。”北京市第五十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魏艳辉对记者说。五十中学的老师们组织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活动。

观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只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把《红楼梦》从文字叙述中抽离、转换出一种视觉语言,让学生更具代入感。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7)

游园

组织学生参观恭王府、大观园和香山植物园曹雪芹故居等与红楼梦相关的园林建筑,并且参加讲座。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8)

追剧

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观看87版《红楼梦》,研讨剧中人物表演与书中人物的刻画的不同之处。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9)

这些沉浸式体验,不但拉近了学生与《红楼梦》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名著阅读手段,而且为师生在课堂上能深入解读《红楼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不仅学校,家长也要为孩子们创设学习名著的氛围。四大名著的学习应该是从小到大不断学习、不断巩固的过程。

小学一二年级,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带拼音的四大名著绘本,也可以用听书、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经典故事。

到了五六年级,就可以鼓励孩子阅读原著,尝试从整本书入手再次学习。

到了初中,要鼓励孩子再次阅读,因为孩子不同时期的阅历不同,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品味文化涵养 勿以考试驱动

近几年,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堪称火爆,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书店里摆满了整本书阅读的系列书籍,专家讲座也经常以整本书阅读为旗号。各种所谓整本书阅读书籍、整本书阅读策略培训纷纷出炉,但这些出版和培训,通常只不过是聚焦在如何应对考试的方法和技巧层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年年初,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重申了“整本书阅读”的意图,并对当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整本书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某一类型的书,比如长篇小说、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著作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给些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意图是打破单篇教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掌握更多阅读的方法。要求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0)

刘燕君校长也认为,“阅读四大名著,要摒弃浮躁,静下心慢慢品味经典。用‘小鸡炖蘑菇’的方法致敬经典,炖出味道,品出滋味。名著是用来涵养的,不是用来答题的。”

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于晓兵认为“阅读不能以考试为驱动”。他认为,先要搞清楚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是什么。“打好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放开整本书阅读的限制。”

他认为,在读书问题上,有几个误区需要避免。

一个就是时间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大量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作业练习所占据,常常是完成了这些作业和练习,所剩余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就没办法进行阅读。阅读是实践性活动,是需要花时间的,没有时间的积累,阅读很难跃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先要让孩子爱上读书,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阅读,那么他们自然会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

第二个就是不要刻意规定必须读哪本书。学生个体各个不同,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年龄,依然差异很大,存在性别差异、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差异,非要一刀切地要求读某一本书,违反基本的因材施教原则。整本书阅读可以走能读、爱读、扩展读,深入读的道路,但是,在这个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书籍应该是不同的,要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

还有,不要误以为没有读过某一本书就会产生完全无法弥补的损失,事实上,书籍中所讲的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是互补的,没有人能够读完所有的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

接续文化根脉 学习语言之美

近几年,似乎没有人再讨论要不要读“四大名著”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在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四大名著不可或缺。从水泊梁山到遥遥西域,从由盛而衰的荣国府到三分天下的魏蜀吴,那些浅近通俗的文字,描绘着华夏大地各色山川风物,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写尽了人情世故。我们从中体味汉语的魅力、叙事的技巧,感知人情冷暖、世间万象,更接续起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脉。

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是,《红楼梦》:含蓄典雅,好语如珠;怒骂嬉笑,皆成文章;注重炼字造句,推陈出新。《西游记》:诙谐风趣;官话和淮安方言生动活泼相互融汇。《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辞约意丰,耐人寻味;文采飞扬,富有音乐性;半文半白,多样统一。《水浒传》:极具口语化。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

《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开篇第一回。《西游记》的语言特点是谚语用的多,比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借你口中言,传我心中事”,“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等,数不胜数。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的评论非常精彩。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2)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这个带着江南女子的气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通过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描写了贾府一大批人物的出场。写王熙凤出场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就是王熙凤的泼辣、精明的鲜明色彩。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是略写。有实写,有虚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3)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这是《三国演义》中写赤壁之战最精采的片断之一。该文自始至终围绕反间计来展开,从设计的必要、施计的机会,到中计的过程、中计的后果,步步写来,环环相扣,层层波澜,中间多少起伏跌宕、多少喜、笑、惊、怒,变化莫测,腾挪难料,令人目不暇接。该文题目虽是“蒋干中计”,中心人物却是周瑜。在情节的展开中,不仅借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一惊一喜、一怒一笑去表现其性格,而且借蒋干曹操这两个人物为周瑜作了极好的衬托。蒋干的自负轻信、贪功无能反衬出周瑜的智勇双全;曹操老谋深算却终于败在周瑜手下,也进一步衬托出周瑜的智慧更胜一筹。成功把周瑜的有勇有谋、风流倜傥的统帅形象,还有蒋干这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形象,在这一系列起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4)

文字:郝彬

来源:部分素材来源于光明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小学生四大名著看哪本好(京城名师告诉你课本中四大名著的正确打开方式)(15)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