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 17:4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郑宇民
本文系浙商总会党委书记、秘书长郑宇民,近日在吉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会上所作专题辅导报告,原题为“解放思想、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浙江经验”,由吉林日报根据录音整理,涌金楼整合刊发。
01
“八八战略”带来的新定义
浙江非常幸运,2002年到2007年在浙江工作过。浙江的发展曾经走过许多弯路,经历过“成长的烦恼”,经历了许多关键的、特殊的时期,但浙江发展思路一直保持清晰,具有前瞻性和持续性,根本原因是赋予浙江一个宝贵的财富——“八八战略”。
在浙江,“八八战略”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我们把它理解为是新时代、新思想的早期实践,是一个省域的先期实验版,是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经典版。“八八战略”给我们有许多新定义。
第一,重新定义“资源”。
什么叫资源?资源有地球物理资源,有非物理资源。地球物理资源有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非物理资源,有人力资源、脑力资源。依照“八八战略”观,山山水水皆资源,家家户户全要素。“八八战略”的本质就是大视野、全要素、复合型、多元化、可持续。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资源是个多面体,是个丰富体,是一个完全突破我们原有认知的一个特殊的新领域。
浙江横店影视城是文化产业,它的创始人叫徐文荣,他发明了“社区经济”,所有家家户户的承包责任田都汇集到他的社区里面来。他说你们的土地种黄瓜,一年两百块钱收入,我告诉你们这些地到我手上,我不种黄瓜,我种什么?我要黄土种黄金。
好多人都有疑问,但是徐文荣有魄力,他种黄金怎么种?把黄土坡用炸药炸平,建了一个清明上河图全景,摄制组进去拍电影了。他后来造什么?造圆明园,春宫、夏宫、秋宫、冬宫,搞得沸沸扬扬。
后来北京有关专家认为你怎么可以造圆明园?徐文荣来找我,说知识产权通不过,注册不了。我说,圆明园注册不了,就注册“圆明新园”,通过了,什么专家也不说话了。
目前,电影基地已经成熟,电影的拍摄、制作、创作、发行都形成产业链了,一个横店一年交税多少?30亿元!这就是资源观重新定义的成果。
第二,重新定义“生态观”。
现在我们被生态观纠结在这里,原因在哪儿?就是绿水青山一点儿都不能动了。那么绿水青山一点儿不能动,怎么变成金山银山呢?从哪里找答案?需要重新定义生态观。
生态是一个复合的、立体的、变化的概念,是一个多重生态的概念。我们常讲的生态都讲自然生态,但是有没有想过生活生态?有没有想过生产生态呢?我们所有的产能布局总是有一个生态系统在这里维持。
在产业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自然生态的存在;在另一方面我们在强调自然生态的同时,也不能丢失生产生态。生产生态、自然生态、生活生态,三个生态如何平衡?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自然生态的复原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上完全不顾生产生态存在的自然生态叫“生态迷思”,把生产生态强加于自然生态,毁坏了自然生态,叫“生态迷失”,“生态迷思”和“生态迷失”都是不正确的,这是“八八战略”给我们一个崭新的、生态的新思考。
自然是有生命的,你只有跟他共处,天人合一,生态、生产、生活相统一叫“三生有幸”,我们要解决生态问题就要解决三“生”,不是一“生”,只有“三生”,你才能生生不息。这是关于生态的重新定义。
第三,重新定义“产业”。
产业分类到底怎么分?我们有重工、轻工,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产业到底怎么分?在互联网条件下,在信息化条件下,产业是不是还按照传统的产业分类,只有传统的产业分类你才会去想我少哪个产业。
其实,现在产业是什么状态?在互联网条件下产业今后是什么状态?再也不会按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来分了,再也不会按农工轻重来分了,今后的产业是复合型产业。
在互联网条件下,在信息化条件下,任何不相关的产业都可以交互,都可以关联。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都可以为你所用,这就是新的产业观。
马云有什么?他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都不占。但是他尊重互联网技术,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他说互联网技术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浙江是一个商业大省,义乌的这些摊位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他把物理摊位的模式虚拟到互联网上去,就变成了淘宝网了。他啥也没有,把两个东西拿来,变成他的了。你说这是什么产业?
马云完全突破了原来传统的产业概念。把各种跟他没有相关的、所有权没有关系的、区域性没有关系的、跟他的知识范围没有关系的要素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他总是说新经济。
新经济其实对我们传统的产业观是一次很重要的颠覆,这个定义也来自于“八八战略”。
第四,重新定义“区域”。
要把区域重新定义和颠覆。前面我讲了区域经济,当变成框囿前规的时候,你必须要打破区间。
行政区域不能变成限制我们发展的一道围墙,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如果在小区域里面配置是得不到效益最大化的,是不具有竞争能力的。只有广域的配置,从行政区域扩展到跨界、跨区、跨行、跨国、跨所有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资源为你所用,形成独特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所以,浙江正在打造大湾区和大花园。一个是湾区经济,主要是新经济组合的;一个是花园经济,主要是青山绿水组合的。
浙江怎么解决新动能问题?发展到一定时候,遇到瓶颈了,遇到天花板了,无路好走了,往四边溢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往外走了,走到哪里去?所以必须解决自己的新动能问题。
解决新动能,第一要改变资源专属性,不要把资源当做我专属的;第二必须要解决资源的组织方式。不能由一个部门来牵头做什么,地方官跟地方官之间一定要形成资源的最新组织方式。不能简单地就看牢自己一亩三分地,要解决好一亩三分地跟万亩、跟万万亩的这种对接的问题;第三要解决产业的复合方式,专业要专,实业要实,但产业并非完全单一清晰,产业越复合,你占用资源的能力越强,你进入市场的空间越大,形成的竞争力就越强。
要解决空间问题,局域空间变成广域空间,所有的公务员心中必须明白局域空间和广域空间的关系,平面空间跟立体空间的关系,你不要认为我管的面积有多大,而是要问你的经济市场的覆盖率有多大?实体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并不是丢掉实体空间,而是要虚实结合,你还要加一个虚拟空间,就是解决空间问题。
要解决平衡问题,不充分、不平衡到底怎么解决?资源属性不平衡,对接;发展程度不平衡,扶贫;产业要素不平衡,对口。这样既解决平衡又解决了充分。
要解决好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一点是“八八战略”的一个核心要求,也是我们新时代、新思想的内在要求。心要定下来,把我们的圆心定牢,把半径做大,就可以持续。你的圆心在哪里?当然是在本土,半径在哪里?在跨界,半径越大越好。
02
浙江经济的发展逻辑
浙江境内多山地和丘陵占,耕地面积仅200余万公顷,所谓“七山一水二分田”。这样的省情决定了,浙江人解决吃饭问题,光靠农业不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就是农民赤脚上岸了。只有农民赤脚上岸才有可能形成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以离土了。
最早的是浙江一个县,县委书记叫谢高华,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发了1982年一号通告,允许农民离土,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开店,允许农民长途贩运,允许农民马路上摆摊,这五个允许是了不得的,一个县级党委在当时发了这样一个文件!
我后来拜访过他,他说是老百姓促动起来的。有一个妇女,叫冯爱倩,摆了个摊在马路边上,城管去管她,她就跑到谢高华的办公室告状。她说你要给我们离土的农民一席之地,你给我两平方米,给我一席之地,谢高华答应给她一席之地。
后来她露天摆了一个摊位,不挡风,不遮雨。她又去找谢高华,说下雨天、下雪天都没地方去,谢高华说我批给你20块石棉瓦,用作遮风挡雨。现在,这20块石棉瓦的摊位变成了有7.8万个经营商户的义乌小商品城。
这就是我们当时起步的情况,浙江是商业化起步的。
浙江义乌:血拼“双十一”倒计时 要买的东西可能都从这里发货
浙江在商业化基础上又演进为工业化。工业化怎么来的?我们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卖丝袜,丝袜从哪里进来的?沙头角进来的。进来大批的丝袜、T恤衫,用来转手销售。后来卖这个东西没挣多少钱,一双丝袜也就几毛钱的利润。他们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丝袜呢?于是把做丝袜的机器弄来,在义乌,在周边各县布局了一个工业制造的产能,工业化起来了。
从商业化进到工业化,这个时候出现了什么?百姓经济和百工经济。所以浙江的经济是百姓经济、百工经济。然后呢?扩展了,蔓延了,园区经济起来了,城镇化起来了,资本化起来了,信息化起来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百姓经济、百工经济,河流汇大海的百川经济、百强经济。
短短的40年发展,我们经历了商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资本化、信息化。接下去往哪里走?我前面讲到,你往第几次产业走?答案是往复合经济走,这就是浙江发展的逻辑。往智能经济走,往数字经济走。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很深刻的。在一个这么短的40年时间里,在一个省域里面既工业化,又城镇化,又资本化,又信息化,这些经济类型,他们的产出效益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产能重构、产业追尾。工业化没有升级到一定程度,信息化突然覆盖它了,工业化没有生长到一定高度之时,突然城镇化起来了;实体经济没有牢固生根,信息化资本化又来了……
为什么浙江会出现一些企业“跑路”的现象?市场主体多,百姓经济、百工经济,千家万户参差不齐,所以浙江经济曾出现了一些叠加的、追尾的、对冲的、非成熟覆盖的这样一些状态。这是我们都要借鉴的。
2017年11月29日,杭州,以“聚力拥抱新时代,开放创新立潮头”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主要的原因我们也反思过——
第一是行程太短。40年时间要解决那么多问题。我们曾经自豪地说,我们用40年解决了人家400年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任何产业的完善、成熟、递进,是有特定过程的,所以不能夸大;
第二是速度太快,有好多事情都没有想好,脚跟都没有站牢,边际效应都没有起来,转掉了,速度太快。特别是过快的速度对我们五位一体建设的均衡性会带来伤害;
第三是转移太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重复昨天的故事。浙商走出浙江必须要跟投资地形成非常良好的互补。不是我浙商来支持某一个省,我们是来获得跟某一个省的差异性的、新的资源合作和市场合作。你如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用原来浙江初始发展的这种方法克隆、复制到另外一个地方,是祸害,必须要警惕。
有些地方说我甘愿做承接你的梯度转移,可这样说不完整,一定要有新的浙商进到一个新的地方形成新的要素组合方式,产生新的优势,这才是共赢的。这一点千万千万要注意。
我们经常对民营企业提出忠告:勿以为低端是可以永远的;勿以为复制是可以持久的;勿以为赚快钱是快乐的;勿以为短兵是可以取胜的;勿以为地球资源是廉价的;勿以为环境是不会报复我们的;勿以为说故事是可以圈钱的;勿以为我们是可以透支子孙后代的。
所以,如何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有几句话,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当中都强调到了,是什么呢?同步发展,良性互动,深度融合,这三句话我们要深刻领会。
工业化和城镇化要良性互动,城镇化和信息化要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这几句话非常深刻。追尾、对冲,就是不同步,因为没有深度融合信息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要牢牢记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是五位一体;牢牢记住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能,本能是什么?本能就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本色是什么?就是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条件下的科学发展。
03
民营企业的成长逻辑
在浙江,对于民企的存在和成长,我们经历了几问。
第一问“是不是”
是不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谁?有国有企业、有外资企业、有民营企业等。民营企业跟国企是什么关系?并行不悖的关系,一视同仁的关系;民营企业跟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关系?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跟老百姓是什么关系?安身就业的关系、养家糊口的关系,小康致富的关系;跟国家是什么关系?政清民安的关系;跟金融是什么关系?互为支撑的关系。
金融到底姓什么,有人认为姓“金”,金字当头,我要赢利,我要赚钱。实际上金融不姓“金”,金融是姓“融”的。它的功能是融接各种相关要素的,只有金融才能把各种不相关的要素融接在一起。
金融把自己融给人家就是服务,把现在融给未来就是投资,把现在融给过去就是释放,就是持续,就是对接。哪里有金融跟你产业没有关系的?金融的本源是什么?金融的本源是应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成长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延伸产业,它离开一产和二产,离开实体经济,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金融必须正本清源,必须返璞归真,必须把民营企业纳入服务范畴。
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这个问题本该不是问题,但在有些地方还是问题,不奇怪,浙江当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浙江刚开始对民营经济是什么的问题也是疑问重重,民营经济个体户是不是个尾巴?是不是温床?
1989年以后,社会上一下子就把白帽子戴给了温州,说温州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个体户多嘛,所以温州人不敢动,很想给自己戴个红帽子,但红帽子戴起来也不像。
后来一位领导去温州了,他说你们为什么要争论戴白帽子和红帽子呢?你们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是不是可以不戴帽子呢?光着头不是更好吗?所以从此温州人就把白帽子和红帽子统统丢掉,没有帽子光着头一路走下来。
所以,是不是尾巴?是不是温床?是不是外人?是不是坏人?是不是行贿的主体?是不是补充部分?是不是组成部分?是不是“两个毫不动摇”?这个过程浙江是一路走过来的,我们是感同身受,我们再也不要在这些问题上纠结,耽误发展了。
第二问“准不准”
准不准离土?准不准破墙开店?准不准特色集聚?准不准参与混改?准不准购买国企股份?准不准入党?准不准办社会教育事业?这一连串问题反过来验证“是不是”,如果“是不是”解决了,“准不准”也解决了;“是不是”没解决,“准不准”也解决不了。所以“准不准”是检验我们“是不是”有没有认识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尺。
第三问“行不行”
民营企业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承担市场经济主体的这个重任?这点非常重要。民营企业在浙江占六、七、八、九(60%以上税收、70%以上GDP、80%以上的外贸、90%以上就业),应该是很行。
前一段时间,不是有民营企业“退场论”吗?就是对“行不行”的一次质问。但是有一句话,我在浙江跟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常讲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推动市场经济的动力是什么?是市场主体。
我们搞市场经济,市场主体才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形成竞争能力的动力。市场主体的兴起,百工经济、百川经济、百强经济、百姓经济的核心在于“百”。“百”不是一百家,是众多的意思,是千家万户的意思。
2018年7月25日,浙江温州,乐清市正泰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地,光伏板下种植的300多亩早稻正在收割
第四问“能不能”
这是最关键的。行不行是我们对它的一种寄望,一种要求。民营企业对自己呢?民营企业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所以马云带领的浙商最近提出来“不忘前辈、感恩时代、敬畏规则、留余未来”。
民营企业“能不能”是靠民营企业自己生长方式决定的。民营企业生长方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式。我刚才讲了如果把低端的生存方式转移到吉林来,对吉林不是一个支持。它必须要有一个新要素组合方式,把原有要素和新要素组合到一起,这才是民营企业家发展方式的一次创新。
浙江民营企业怎么来的?得益于国家、得益于时代,得益于浙江“八八战略”的早期实践。民营企业能不能这样想问题,能不能不负重托?我们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要引导民营企业规范发展。
2014年8月2日,著名企业家鲁冠球和来自美国的学生们在一起,谈笑风生
民营企业到底是什么?是民众的就业平台,也是精英的创新平台;所有权属是私有的,社会价值是奉公的;既是民营的,也是国家的;既是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
所以民营企业必须要达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竞合全球”这样一种高标准的自我要求。民营企业要从自发生长向自觉生长、从爆发生长向持续成长、从野性存在向优雅存在转变。
民营企业的基因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的市场经济主体,它的基因是红色的,要求民营企业要保持本色、坚持底色、发挥特色、呈现彩色,在市场经济、在国际竞争当中呈现自己的能量和光彩。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微信公号,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