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最大的优点在于案件都来自现实,是真实的案件改编而成。

也正是因为真实案件改编,当案件被艺术加工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还是让人触目心惊。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1)

就比如《底线》第16-20集,看得鱼哥心惊胆战,触目惊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弑母”这样悲惨的案件发生。

鱼哥知道这也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鱼哥才更迷茫,无法理解。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优秀最重要,还是孩子快乐最重要?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2)

电视剧里的剧情相信大家都看过了,也相信好些人多多少少听过这个真实的案件。

看完这个案件后,鱼哥整个人都不好了。

鱼哥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在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许多因素有关。

父母的婚姻,父母的情感,父母的两个家庭的关系,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值等等。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3)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孩子用极端的方式反抗父母的案例。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些案例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思考,到底要给孩子营造怎样的家庭氛围才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才会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足够优秀。

然而这两个结果是相互抵触的。

鱼哥成长的路上,被爸爸打那是家常便饭,被老师责罚也是时有发生。

然而我们那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孩子这样脆弱,父辈们也没有像现在的父母这样敏感,所以孩子被教育者打是因为教育者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好变优秀。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4)

这几集涉及的案件,鱼哥觉得更大的问题不在孩子,而是父母。

父母是成年人,他们有着成熟的思想以及对于好坏的判断。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有分寸。

案件里的孩子相当优秀,不仅仅是父母的骄傲,更是别人眼里乖巧懂事的孩子。

可是这样优秀的孩子,内心其实是脆弱的,有可能还隐藏着仇恨。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到底是要优秀的孩子还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5)

鱼哥也是为人父母,看到这个案件后真的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说多了,孩子心理会受不了。如果说少了,孩子不优秀怎么办?

鱼哥现在很迷茫。

因为我们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所以无法得知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鱼哥也非常努力和孩子沟通交流,但是孩子依然有很大的戒备心理。

如果我们像电视剧里的家长一样,那么孩子被教育失败了,岂不是一辈子的痛?

如果我们放任孩子快乐成长而不管其他,那以后孩子步入社会处处碰壁又怎么办?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6)

太可怕了。

想想以后,真的很害怕。

这个案件真的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会比我们那个时候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所以他们的心智会更成熟,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而且现在敏感的家长太多,导致老师教育孩子缩手缩脚,家长又不愿意打骂孩子,就会导致更多的孩子出现问题。

鱼哥这篇文章有点无与伦比,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因为想到如果我的孩子这样对我,我真的是后背发凉。

家庭教育的三把剑的观后感(底线16至20集看得我心惊胆战)(7)

到底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如果把孩子教育成优秀的不能再优秀的孩子,却最终成了弑母者,那我宁可他是一个任何方面都平平无奇却能快乐成长的孩子。

所有的东西都不重要,只要他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孩子就好。

我可以给他提供衣食无忧,让他学会生存知道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对得起孩子的未来吗?

算了,鱼哥一想到这个案件和自己的孩子,脑子就疼。

不想了,顺其自然吧。

大家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