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鲍迎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看书治头疼,逛街治百病”貌似真理的话是我的生活经验,没想到有人比我还精辟,还哏儿,他就是我的天津好友、专栏作家、老广告文化研究与收藏家——由国庆先生。我的经验只是自己想想,人家的经验已经集结成册《逛旧书店治头疼》,这书名言简意赅透着天津相声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非要一探究竟。《逛逛旧书店治头疼》貌似写给我似的。您别笑,真不是我自作多情,且听我说说。首先,我是女人,女人有几个不爱逛街的?只不过时尚女性逛商场,知识女性逛书店,大字不识的老太太爱逛菜场,一个“逛”字,真不知撩动了多少女人心。再就是治头疼,我就有头疼的老毛病,曾看遍各医院、各个科室也查不出病因,大夫说是神经性头疼,精神紧张、生理周期、多虑失眠会更严重,没法治,实在受不了就吃止疼药顶一顶。为此,我找过很多偏方,可效果并不明显。去年做了核磁,说是脑部有一陈旧性梗塞。哈,怪不得白发专长在头顶上。这本书要是能治头疼,那我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估计也没那么有效果,但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万一要是治好了呢。把逛街和治头疼放在一起,似乎还有点道理,逛街愉悦身心转移注意力,兴许头疼真能够缓解。说起旧书店,着实惹人爱。北京就有一家专门经营古旧书老字号——中国书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经常光顾。当年这家书店在京城很多地方都有门店,我常去隆福寺、灯市口两家,现在隆福寺那家的早就没有了,令人欣慰的灯市口那家还在。那年月,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每个月家长只给30元生活费,一个月的花销全在这里,经常还会买上几件漂亮衣服,算下来还比较拮据。记得自己疯狂地迷上了小说和散文,可一本书动辄就要一两块钱啊,自己购买力明显不足,所以逛旧书店就成了自己的不二选择。当年在旧书店买过《席慕蓉散文》,看到优美的句子都会抄下来。还买过一本《石评梅散文》,是百花出版社的系列之一。也淘到过琼瑶的爱情小说系列,还有英国女作家卡德兰的小说等。当时买一本薄书大约四五角,厚一点的七八角,大部头也就一两块钱。想起买过《废都》《白鹿原》没多久,那两本书就被禁了,现在来看书里的描写真不算什么,可当年却是“敏感”话题。《黄生借书说》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我是只看书不藏书的。记得旧书买到手,自己就在宿舍废寝忘食地读起来,午休时要看,课间要看,甚至上课时也会把书放在位斗里偷翻几下。当然,还会把这些所谓的“课外书”夹在课本里,还作出一副假装认真学习的样子。小时候没少被老师抓住批评,书也被没收过,自己也常因犯了错而灰溜溜的。晚上,宿舍熄灯后我们还会点着蜡烛继续看书,门缝透出的光亮常把宿管吸引过来,有一次蜡烛倒了还差点引起火灾呢。有些课外书当年真是“害人不浅”,许多书被左借右借也已荡然无存了。时过经年,回想能够留在生命里的也许真是那些“闲书”与旧书。

龙岗区有没有旧书市场(逛逛旧书店治头疼)(1)

由国庆先生与我同样有着爱逛旧书店的毛病,而他的痴迷程度似乎更强烈一些,可他的境界却比我高。一是由国庆对旧书的痴迷程度远胜于我,君不闻天津文史圈在旧书摊上有“油泥猴”一说,这里的“油”就是指由国庆。二是他不但买,而且藏,这和我的兴致大相径庭。三是他不但藏而且用,这是我最佩服的。相比于我的读书爱好,由国庆多了消化吸收、文化反哺的特点,比如从旧书店旧书摊淘来的每件故纸,大多会被他研究通透,然后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即便一个小商标,一张破菜单,他都能透过只言片语整出文化内涵来。我最近网购到的《逛旧书店治头疼》就是由国庆的故纸研究的又一集成,他的精神境界和做学问的态度,是我仰慕而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读《逛逛旧书店治头疼》需要静心。尤其是里边的内容,估计会被不少传播学、广告学专业院校引用,由国庆的研究终将是对文化传承起到补益作用。“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由国庆正身体力行,努力践行着。一本旧书,几张故纸,外界喧嚣,我自心静。这大致就是由国庆先生的人生写照之一,感谢他分享了自己幸福,为读者带来“独家秘笈”,我喜欢的《逛逛旧书店治头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