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龙生九子,各不同”的说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九子现实中不存在,但都有各自的作用。那么,这九子到底是什么?都在哪里呢?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常说的九子如下图,这九子是明朝时官方确定下来的,但民间还有其他龙子们,大家接着往下看。
囚牛(qiú niú):九子中的老大,龙和牛所生。传说囚牛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因喜欢人间一位弹琴的女子,常常蹲在女子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
睚眦(yá zì):九子中的老二,龙和狼所生。传说生得龙首豺身,平生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也被古人用来描述“怒目而视”,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
嘲风(cháo fēng):在龙子中排行老三,龙和凤凰所生。平生好险,攀岩,登高远望,现在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蒲牢(pú láo):在龙子中排行老四,龙和蛤蟆所生。喜欢吼叫,声音洪亮。据说它是住在海滨,却十分怕鲸鱼,一旦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狻猊(suān ní):排行第五,龙和狮子所生,虽然相貌凶悍,但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塑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到了明清之际,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狻猊又成为守护大门的吉祥物。
霸下(bà xià):在龙子中排行老六,龙和乌龟所生。形似龟,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如今成为了刻在石碑下的石龟,它是龙之九子中最早在民间流传的神兽。自古以来,龟甲是文字的载体,龟还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托碑。明代早期以前的霸下都是没有牙齿的,后来李东阳等人把他炒作成龙的儿子,于是才有了牙齿。
狴犴(bì àn):排行老七,龙和老虎所生。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古时牢狱的大门上,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
负屃(fù xì):龙九子排行老八,龙和青龙所生。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除了石碑,明清时代建筑中,梁、柱、照壁、天花板等均有饰以这种互相盘绕的龙纹,称作“盘龙”,也作“蟠龙”,是中国最传统、最普遍的龙形象。
螭吻(chī wěn):在龙子中排行老九,龙和鱼所生。性情好望,口润嗓粗而好吞。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故此,螭吻多安在屋脊两头,做张口吞脊状,作消灾灭火之功效。它也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
除这九个外,还有龙和狗所生,名朝天吼,其有守望习惯,故置于望柱之上。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龙和豹的而走貔貅(pí xiū)。喜欢吃金银财宝,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纳食四方之财,只进不出,是为招财进宝之意。要因为是神兽还可以为人遮挡灾煞减免祸害,有镇宅兴家的作用,很多人都喜欢挂一个貔貅。
龙和鳄鱼的儿子碧水金兽。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坐骑。
龙和蛟的儿子螭首(chī shǒu),建筑物的出水口总是能见到它,水龙头就是因它而得名,寓意“排水顺畅”
龙和螺蚌的儿子椒图(jiāo tú),它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所以人们会把它放在大门上,负责看守门户,我们在大门上看到衔着环的就是它了
龙和羊的儿子饕餮(tāo tiè),它热爱美食,所以一般会把它雕刻在做饭用的青铜鼎上“钟鸣鼎食”。张艺谋的电影《长城》中的怪兽就是饕餮。
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龙的儿子有哪些,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