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的“含绿量”,厚植城区生态绿色底板,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园林生态城市。

宜城湿地公园规划图(厚植绿色生态底板)(1)

图为城在绿中(李勤 摄)

深秋时节,楚都公园层林尽染,部分树叶逐渐变成金黄,美不胜收。三三两两的宜城市民在公园休闲,尽情享受秋色。10月30日,市民徐女士趁着周末,带着姐妹们来到公园广场唱歌跳舞,放松心情。

宜城湿地公园规划图(厚植绿色生态底板)(2)

图为楚都公园一角(李勤 摄)

市民徐女士说:“这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环境好,风景好,空气也好,我们天天在这儿玩得开心。”

楚都公园占地900亩,分为滨河公园、体育广场、龙门公园、湿地公园四个部分,集楚都传统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生态文化、观光体验于一体。2020年底建成开园,每天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玩休闲,成为宜城市民休闲养身的好去处。每天都有练太极拳的、跑步的、跳广场舞的、打扑克牌的,大家在这里尽情享受着绿色福祉。

宜城湿地公园规划图(厚植绿色生态底板)(3)

图为市民正在公园里晨练(李勤 摄)

每天清晨,家住楚都公园附近的居民王先生总会绕着绿道跑上一圈。王先生说:“这么大的公园,绿化好,空气清新,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绕着公园跑一圈40多分钟,心情舒畅了,精神也好了。”

宜城湿地公园规划图(厚植绿色生态底板)(4)

图为小游园(李勤 摄)

宜城市园林局局长罗坤说:“这里寸土寸金,为了满足宜城人民对城市绿地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委市政府在此建了这么大一个公园,可见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之大。”

傍晚,前来滨汉大道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或散散步,骑骑车,吹吹风,或坐在石椅上听听音乐,聊聊天,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享受滨汉大道绿色景观风光。

宜城湿地公园规划图(厚植绿色生态底板)(5)

图为燕京花苑一角(李勤 摄)

在滨汉大道散步的市民熊青华说:“这里临江,视野开阔,转一转,心情舒畅。”

近年来,宜城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补齐绿量不足的短板,在做增量上下功夫,以控规绿地建设为重点,相继建成了滨江大道景观带、襄宜快速路景观节点、襄荆高速南出口游园、楚都公园二期等,彰显出宜城临江含湖的水乡园林特色。

为了快速提升城市绿化总量,宜城市打造一批亮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了中华大道、铁湖大道、207国道等城市绿道,建成了襄沙大道“一带13珠”,基本建成城市生态大框架;改造提升存量,完成了燕京大道、楚都大道、随南大道、襄沙大道中段、情侣路等6条主干道近30公里道路绿化提升,补植大乔木2000多株,其中大规格行道树900多株,建成林荫路10条,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5%,比2015年提高了15%;推行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利用未建设的城市绿地、闲置用地和拆迁地,建设10个个性独特、亮点突出的“口袋公园”,解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不平衡的问题,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宜城湿地公园规划图(厚植绿色生态底板)(6)

图为楚都公园(李勤 摄)

“十三五”期间,宜城市新建公园、游园10个,新增城市绿地14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52%、38.86%、11.0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今年5月,宜城市启动了发展大道、金沙泉南路、文谊路、窑湾路、紫阳观中路、文昌路、九龙路、皇城街等8条道路景观打造。第一期完工后,将相继启动第二期、第三期道路景观打造。道路景观打造将坚持宜树种树、宜花栽花、宜草铺草、宜藤植藤原则,体现花化、香化、彩化、美化“四化”特色,营造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城区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开放文明、以人为本、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宜城新形象。

“十四五”已经开局,宜城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发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城市节点区域改造,建设完善公共绿地、花园街区、口袋公园、街头游园、中心公园等,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城,让绿色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底色。(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李勤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