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这个问题要分维度来看。
在黎明拥趸的角度来看,那自然是帅到无以复加的。
其他一些人则可能会嗤之以鼻。
而关于四大天王。
基本上是这么一个形容法。
张学友能唱、郭富城能舞、刘德华能演,而黎明则是够帅。
这似乎从另一面印证了黎明的“帅”。
以“帅”而能天王。
这其实已经是足够了不起的成绩。
回到九十年代的视角。
其实不同区域,审美是有差别的。
当年郭富城从无线艺员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老师却跟他讲,「虽然你拿的成绩是第一名,但你的外形,是我们同班同学里面,最差的一个。」
这话放在今天,被很多人当作笑话来看。
但实际上,当年整个香港娱乐圈,都在追捧“成熟风”。
比如郑少秋、周润发、邓光荣、刘德华,包括郭富城的同班同学邵仲衡、林文龙,都是身材高大的成熟“型男”类型,所以黎明的以“帅”走红,并不奇怪。
但近在咫尺的台湾,却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转。
从小虎队、郭富城到林志颖,都是少年派,也都红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内地的娱乐业起步较晚,在当年则主要是被动式接收。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郭富城首张大热的专辑《对你爱不完》有两个版本的MV。
一个是台湾拍的,另一个是TVB版本。
风格差异非常明显。
台湾版MV,郭富城是一个纯情少男,女主则是纯情少女,剧情则是偶然的邂逅、逛街;而TVB版,则是一个坐在车里、嚼着口香糖略有点痞坏的男孩,与性感的红衣女郎的故事。
除了发型不变,从服装到色彩,从参演女主到光线调色,乃及剧情,都完全倒转。
而虽然有区域差异。
但如果把视线投放到整个华语世界,黎明的位置则会比较靠后。
比如港台艺人「十大印刷品销量排行榜」。
这个榜单针对每年的明星写真、海报和明信片等肖像印刷品销售进行统计,郭富城从1991年到1997年连续七年霸榜冠军宝座,推出过五本写真集,全部热卖过百万册,黎明的最好成绩是1996年的第四名,而刘德华的最好成绩是第二名,当然张学友自始至终就没上过榜。
另一个「十大偶像」的榜单则由刘德华霸榜了六年。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实在的证明。
肖像印刷品印证大众的审美选择,偶像评选代表人气和国民度高低。
而郭富城和刘德华的分别霸榜,则是一场完美的印证。
所以在当年的香港来讲。
身材高大的黎明先于郭富城红起来,也很正常。
而在郭富城回流香港后,华语区的审美也逐渐开始同步,当年香港媒体评选四大美男,分别是郭富城、张国荣、周润发和刘德华。
1992年,飞碟参照郭富城形象发掘的“小旋风”林志颖出现。
他以“过江龙”姿态杀到香港,引起娱乐圈地震。
而在当事人来讲,黎明曾经说过,“如果把我的五官拆开来看,其实我不怎么好看的,只是整体上来看比较OK。”又说,自己不及刘德华和郭富城好看。
这句话一则自谦,二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事实。
不说同为天王的郭富城和刘德华,看看同期前后的男星,比如周润发、张国荣、梁朝伟、郑伊健、张卫健、张智霖、孙耀威和陈晓东,再加上林志颖、金城武,不说谁碾压谁,也都是以形象著称的艺人,其中很多还在肖像印刷品销量上赢过黎明。
当然在黎明拥趸的眼里,这肯定是不对的。
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郭富城也在一次采访中讲,黎明可以用“帅”来形容,不过补充讲了一个身高因素。
这其实也是对黎明所言的一种印证,即身材高大,整体形象不错。
郭富城在1993年的一个摇头视频。
在二十多年后突然大火,影响力甚至波及到了一零后的小朋友。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颜值影响力。
所以他能凭一个广告爆红,也是事出有因。
换其他人,这个路线很难走通,也很难会有这种无视时间阻隔的审美趋同。
但黎明整体的“帅”也是应该要承认的一个事实。
而黎明的巅峰期,应该是1997年的金发造型,配搭高大身形,确实显得俊朗不凡。
另外来讲,他在九十年代红起来之后,没有贪恋商业流量,而是一头扎进文艺电影路线,这个选择其实很聪明,迅速以《都市情缘》、《甜蜜蜜》、《半生缘》及《玻璃之城》等电影奠定自己“文艺小生”地位,也受到不少肯定。
新世纪之后逐渐掉队,则与他表演上的守旧有关,也是太过贪恋表演“舒适区”的原因。
反而九十年代在电影上没怎么发力的郭富城,在找准方向后一往无前,不断蜕变。
这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另一重诠释。
略跑题。
回到“帅不帅”这个问题上。
四大天王中的三个,从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偶像派”。
他们必然是各有千秋。
刘德华的成熟魅力,黎明的高大斯文,与郭富城的少年动感,当然都是“帅”的。
其实“帅”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所以它并不能和颜值、五官画上一个绝对的等号。
当然反过来,讨论颜值的时候若代入身高概念,也是一件蛮好笑的事情。
而鉴于“帅”的概念并不单一,大致可归入偏好。
就像歌迷听歌,有的人喜欢低沉,有的人喜欢清亮,还有的人觉得暗哑最动人,各自表达,其实都并不冲突,或可引为另一层面的印证。
回到一句老话,自己喜欢就好。
有实力的偶像。
叫做“四大天王”。
他们垄断香港乐坛十年。
皆为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