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愿意,心就专下来只要不愿意,专心就不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孩子走神怎么给孩子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孩子走神怎么给孩子说(别错怪他分心可能不是孩子的错)

孩子走神怎么给孩子说

只要他愿意,心就专下来

只要不愿意,专心就不来

首先要知道,人人都会分心,分心很可能不是孩子的错

为什么这么说?2000年前的大学问家孟子也这么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éi)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意思就是奕秋是一个全国范围内下围棋很厉害的人,如果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讲课。另一个人呢虽然在听课,但一心想象着大雁,天鹅就要飞来,想拿起弓去射他。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注意力其实是有一条曲线的,我们能不能保持注意力,不光是我们自己的意志说了算。

为什么学习一定要专心呢?

孟子怎么评价这个不专心的学生呢?孟子说: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éi)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虽然他也跟着弈秋学习,但却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这是因为他的智力比不上吗?不是的。孟子说,那个不专心的人学的就不够好,而且分析原因不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

他的意思是专不专心,效果很不一样。

真是这样吗?我小时候听过一个大科学家牛顿废寝忘食的故事。老是觉得这种故事是大人编来骗小孩的。可是我长大以后,意识到这种专注于一件事情浑然忘我的状态确实存在。

对于牛顿来说,做实验可能也是这种情况。而且这不光是我的个人体验,还有心理学家专门分析这种现象。美国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齐克森米哈赖,他做过大规模的心理测验,发现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专注忘情的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做心流

他发现人如果是做自己那些非常喜欢和擅长但又有挑战的事情,就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处于心流状态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6种激素,正是这些激素让人非常愉快。

说到学习的乐趣,期末考个好成绩也许能带来一个大满足,但远比不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专注获得的乐趣。

做些什么可以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

它其实也跟外界的刺激有关,缺乏刺激和过度刺激都会让人分心。

就到学校的课堂来说,为什么有些学生容易分心开小差呢?因为老师只能提供一种外界刺激。但教室里的每个孩子感受却不同。

如果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难,你会走神儿。

如果觉得老师讲的太过简单,也会让你感到无聊而走神。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在课堂上能一直保持专注呢?

在这一点上,孔子不愧是真正的教育家,他有一句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

  1. 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时候,先不要去开导他。
  2. 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很好表达出来的时候也不要去启发他。
  3.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孔子真的是一个懂得用合适的外界刺激管理学生注意力的好老师。今天的学校里,老师肯定没办法像孔子一样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但了解了这个注意力曲线原理,至少你可以知道,首先分析不全是孩子的错,而且你可以分析出来:

  1. 如果你分析是因为老师讲的太简单,你就要想办法给自己加难度了。
  2. 如果是因为跟不上,也要及时跟老师沟通,学习得加把劲儿了。

学习可能非常无聊,也可能充满刺激和乐趣。专注是其中的大秘密。

注意力是一种宝贵的力量,它能帮你做成很多事,也能帮你获得很多快乐。

你体会过专注的快乐吗?是在什么情况下?能不能跟我分享一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