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整个清朝历史中最开明和勤政的皇帝之一。康熙年幼即位,可谓一生都坐在皇位上,康熙在他统治时期也切实作出了一番成绩,这些成绩也是非常值得一些统治者和领导者学习的。

清朝皇帝大都十分勤政,尤其是康熙皇帝,他为了鼓励他的后代勤于政治,于是规定皇帝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即在乾清宫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而康熙一生都不曾耽搁,就连康熙十八年北京城发生大地震的时候,康熙都照常上早朝主持会议。单从这一点来看,康熙作为一个清朝的统治者已经做到了以身作则,与全朝文武大臣融入到一起,体现出康熙对国家对朝廷的兢兢业业,这是值得每个统治者学习的。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1)

作为一个统治者,康熙真正做到了日理万机,孜孜不倦。康熙自从亲政以来,除了生病或是发生特殊情况以外几乎每天都会按时上早朝,主持御前听政,每晚都会批阅奏折到很晚,从不耽搁。在这点上是一般的封建统治者望尘莫及的。另外,为了抗击敌人,他还经常出巡,去外地考察民情,这也是康熙勤政的一个重要体现。

康熙的思想开明和治国有方是人尽皆知的,作为一个勤政的帝王,他的统治策略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康熙都会亲历亲为,丝毫不怠慢。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2)

政治上

当时清朝虽然已经统一全国,但是由于全国正值百废待兴之时,而康熙当时又十分年幼,朝廷政事都是由四位辅政大臣协助处理,为了能够集中皇权,加强统一管理,康熙决定削权,最终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他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成功地制服了四位大臣中最具能力的鳌,后来其他三位辅助大臣也主动交权,最终康熙集中了皇权,开始了他的亲政之路,也开始了对政事的改革和处理。

亲政之后康熙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他最大限度地限制清朝贵族的势力,剥夺了旗王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政治影响。康熙还将用人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设立密奏制度,以此来暗中观察朝中大臣的行为。虽然这些措施在当时是一种集中权力、统一管理的好方法,但是,作为一个统治者过分地集权会导致一些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3)

康熙还十分崇尚儒学。在他统治时期,他极力推崇儒家思想,用其来治理国家,并且宣布将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之本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康熙还秉承儒家思想中君臣一体的政治模式,他提倡君臣一体,他认为君臣就像父子、师友,在忠孝和诚信的基础上进行友好相处和议事是康熙所推崇的。在权力上,康熙将权力的行使划分得十分明确,他要求大臣们各守本位,主次分明地工作。康熙一面严厉地强调皇权集中,勤政不懈,另一方面又厚待臣子,虚怀纳谏,充分尊重大臣们的言论意思,这其实是康熙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一种方法,他主要是想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朝廷议事氛围,融洽君臣之间的关系。

康熙明白专制统治会导致朝廷的效率低下、政策没有成效,于是他励大臣们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鼓励大臣们速,这样一来也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预警机制,让大臣们的想法和思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儒家思想在康熙的统治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和完善,当然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有好有坏,只是当时的帝王深陷在迷局中不能看清楚而已。但是康熙的这种君臣一体,营造融关系和氛围的做法还是非常值得统治者提倡和推崇的。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4)

经济上

康熙年间,清朝入关初期,对全国各地的民生状况还不是特别了解,然而当时百姓的生活并不好,战乱的伤痛还未得到抚平,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个时期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于是他采用轻徭薄赋的政策来安抚百姓,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另外,康熙还废除圈地政策,也就是废除当时满洲贵族的王公大臣们肆意圈地的特权,而是将土地分予农民耕种,并且宣布永久废除这一圈地政策。这个政策给百姓带来了益处,同时也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由此生产力得到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活水平慢慢地恢复和发展。另外康熙还针对农民生活的需求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清朝入关初期规定的农民免税时间为三年,后来又更改为六年。这都是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在康熙十二年,康熙决定新垦荒的土地免税十年,这一政策一出台,马上就调动了农民垦荒田地的积极性,逐渐加大生产,可用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多,再加上十年免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5)

此外,康熙还颁布了一个政策,实行更名地政策。政策规定,对于先前属于明朝宗室的田地,清朝的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正常耕种。总之,康熙的这些土地政策对当时的农民有利的,农民获得了原先贵族的圈地,再通过开垦荒地有了可以耕种的土地,还可以免税十年,这样一来,经济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全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康不仅在土地方面给予农民们特殊的照顾,而且他经常出巡,到各地去考察。在考察期间,他不光视察公共工程还悉心倾听百姓的疾苦,有时候还亲自审理一些案件。曾经有一位西方的传教士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康帝:“康熙皇帝甚至亲自召见那些低下的农民,并用和善可亲的态度热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交谈,这使得康熙帝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显得十分高大和伟大。”而康熙在出巡中还学会了十几种地方方言。这些事情充分体现出康熙热爱子民、心系民生的精神,作为一个统治者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6)

当时不光是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城市中的一些手工业、纺织业以及陶瓷业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7世纪30年代,中国的经济萧条,尤其是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黯淡,城市中的很多商人纷纷下地务农,城市经济颓废。

因此,康熙年间大力鼓励城市发展,颁发有利的贸易政策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慢慢超过了先前的水平,而且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急剧膨胀,有了很大的发展。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7)

军事上

在军事方面,康熙也是非常有魄力的。康熙展现出了一个帝王的王者之风,他的一系列成就不但维护了清朝的统一,还建立了良好的边境关系,为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康熙时期,整个国家的形势看上去十分安定,但其实却内忧外患不断,尤其是边疆地区,外兵侵犯不断,内部各个藩王孤立专权,于是康熙决定要平定这一切。对内,康熙利用抚并用的政策对各个藩王进行安抚。康熙三十年的时候,他平定了三藩之乱,打击和削弱了各个藩王的利益,集中了军权。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8)

另一方面,当时清朝西北方的蒙古族分裂成多个部 落,康熙对这些部落也是加紧友好来往,最终这些部落与清朝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也有利于清政府很好地完成清朝的统一大业。对西藏地区,康熙还派兵入藏,击败了当时的西藏叛军,此后在西藏问题上清政府先后分兵驻藏进行管理。在台湾问题上,康熙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用武力解决了占据台湾的郑氏家族,从而收复了台湾,并设立台湾府,使之隶属福建省。另外,康熙还派朝廷官员进驻台湾,驻扎军队,有效地管理了台湾的政事。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9)

对外,先前明朝末年沙俄不断入侵中国边境,并且在亚欧大陆不断扩张,侵犯了中国的黑龙江等地,康熙在位时对黑龙江地区实行了有效的军事措施,最终遏制了沙俄的嚣张和入侵,并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些军事策略都十分有效地维护了清朝的统一,作为一个统治者可以亲自完成朝廷的统一,实现国土的完整和主权的所有是非常伟大的,给后来的统治者树立了楷模。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10)

康熙在用人方面也非常英明,他不拘一格录用有志之才,大胆任用许多汉人,这无疑体现了他开明的特点

康熙一向秉承奖罚分明、功过两清的原则任用官职,他还赞成官员功过相抵的政策,有些皇亲国戚有时候会因触犯法律而犯下一些错误,但只要你能将功赎罪,功过相抵就可以免除责罚。而康熙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作为统治者不能太过专制,大多时候还是需要肯定官员的功劳和宽容他们的罪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员尽心尽力地为大清王朝效力。另外,康熙还善于平衡官员之间的关系,利用官员之间的矛盾来解决朝廷中的问题。朝廷中难免会出现矛盾纠纷,作为统治者是否能采取可行的方法处理纠纷是很关键的,康熙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当初索额图和明珠两派的实力相当,但是两派相互对立和排斥,康熙知道后并没有进行严惩,而是利用 平衡之术,使其相互牵制,这样一来就平衡了两党派之间的矛盾,因此朝廷之上也就平稳和谐了许多。可见,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康熙将其运用得十分灵活。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11)

众所周知,康熙统治时期是大清朝最繁荣的时期。

在这位勤且充满智慧的帝王的领导下,当时的清朝国力强盛,领土广阔,经济繁荣,缔造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纵观历史,康熙的治国方针和伟绩是值得人们钦佩的,当代领导干部在很多方面都应该向康熙学习那些可行的治国之道然而,随着康熙的逝去,大清朝的衰落也逐渐开始了尽管康熙有许多治国方法是非常可取的,但是他的专制独裁也同样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文字狱等,这都是过分专制独裁造成的,作为一个统治者,一定要吸取这种教训。

康熙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作为一个统治者)(12)

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在治理国家方面一定要亲历桌为,切忌讲空话大话,要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塞百姓的生活。而且领导干部也要勤奋学习,研究治图方略,国家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只有有目标地发展才会进步。

领导干部应该以租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团结各个民族,平等时待每一个民族,并大力发展偏远地区,争取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化。

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边境的政治、贸易问题,建立良好的边境贸易环境,遇到外来入侵者的时候要勇地带领人民进行反抗,极力护祖国的主权自主和领土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