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爱上语文》新书发布会上,批评了语文学习中的刷题现象:“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最大的问题,只看到语文,没有看到人,这是主要问题。我们的孩子在大量地练习,他不知道刷题和练习的背后是有人的,是从人出发的,最后是为了人。但是恰恰,我们在大量的刷题,大量的练习过程中当中,把人忘记,把作家的灵魂忘记了,把文字背后的灵魂忘记了。因为忘记了人,因为丢失了灵魂,所以我们的语文是行尸走肉,是丧魂失魄,所以什么时候把人找回来,把自己灵魂找出来,语文才能够真正学好。”
随着高考改革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深圳等地中考语文分值增加至120分,语文在中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也随之加大,成为最容易拉开学生总成绩的科目。不仅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也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试题中的阅读量也在增加。有人喊出了“得语文者得天下”,不是没有道理。
语文为什么重要,不仅仅它是交流的工作,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语文,信息处理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语文学科还承担着传承文化、涵养品格、塑造灵魂的功能。
然而,正如王崧舟批评的那样,当下一些学校对语文的重视,可能滑向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学好语文当做提分的手段,只从功利的角度看待语文教学。有人发现,有的小学生语文作业,也在往高考的出题思路上靠。很多教师把刷题当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语文学习沦为了刷题。这样的结果正如王崧舟所言,花十年的语文学习,2700多个课时,最后的结果是大多数人不过关,文字背后的灵魂被就丢掉了。
教师将刷题作为主要甚至唯一教学手段背后,也与当下语文考试命题的不足有关。一些作家的文章被选为语文考试的阅读材料,但是就连作者本人也“读不懂”自己的文章,答不好题。这样的语文考查方式,限制学生的思维,也扭曲了原作者的原意,本身就丢掉了作者的灵魂,丢掉了文字背后的灵魂。“语文这么考,就只有刷题!”考试是指挥棒,当语文考试以这样的方式出现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也就只能围绕考试转。面对语文刷题现象,必须深入推进语文命题方式改革,多研制高质量的、真正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题目,更加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如此方可从源头上减少靠大量刷题获取高分的可能性。
改变刷题现象,还必须改变为了考而教,为了考而学的功利化语文、应试语文现状。提高语文成绩,不是靠刷题就能够刷出来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只会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刷题。大量的刷题,强调考试技巧、答题套路,只会限制学生思维,扼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来看,语文学习也必须改变刷题倾向,要通过教育戏剧、场馆课程、大主题研究、项目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全新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情境中习得技能、发展思维。这样方能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掌握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良好的品格,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