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古时代起,昆仑山一直被称作仙山,中国的许多神话故事也与昆仑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昆仑山甚至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发源地。但是就是这样一座仙山,其内部却有一个叫“地狱之门”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仅怪事不断,而且十分危险,常年重兵把守。这个“地狱之门”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昆仑神山

昆仑山又称作昆仑虚,被誉为我国的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山是中国西部山脉的主干,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跨西藏和新疆,一直延伸到青海境内。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地位十分显赫,被称为“万山之祖”。甚至古人还认为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龙脉之祖”。可以说昆仑山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昆仑山有什么秘密(昆仑山的地狱之门)(1)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西王母蟠桃盛会等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都给昆仑山增添了神秘色彩。昆仑山还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可见自古以来,昆仑山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说,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着,住在昆仑山的瑶池上。她掌管着男女修仙登引之事。西王母是道教的主神,因此昆仑山便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无论是古代的神话还是传说,昆仑山这个地方,都被人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人类贸然进入,就会受到神仙的惩罚,因此这里出现的许多异事都被认为是神仙所为,是为了惩罚冒犯神仙的人。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昆仑山里真的住着神仙吗?昆仑山里的怪异事件真的是神仙所为吗?

昆仑山有什么秘密(昆仑山的地狱之门)(2)

“地狱之门”

昆仑山生活着许多牧民,他们以放牧为生。羊、牛、马等牲畜是他们全部的生活来源。

但是在昆仑山有一个地方,那里牧草肥美、水源充足。牧民却宁愿自己家的牲畜饿死,也不会进入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被人称作“地狱之门”的死亡谷。

死亡谷这里牧草繁盛,野花遍地。一片生气盎然。可是在这一片生气的地方,却到处透露着死亡的气息。这里四处布满了熊的骨骸、狼的皮毛、猎人的钢枪,以及一个个孤坟。

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进入到死亡谷后,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死。他们一个个怒目圆睁,眼神中透露着惊恐。身体上却没有任何外伤。都是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亡的。

昆仑山有什么秘密(昆仑山的地狱之门)(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解释死亡谷里发生的怪异现象,也为了探寻死亡谷内隐藏的秘密,国家组织了一支科考队进入死亡谷进行死实地考察。

这支科考队刚到死亡谷的谷口,就遇见了一个身骑骏马的牧民。科考人员上前询问后才知道,这位牧民养的一群马,被死亡谷里肥美的牧草吸引了,闯了进去。

牧民深知这里是禁地不能进入,但是他实在是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一群马,最终还是决定进去。科考队的人也建议牧民不要贸然进入,可是牧民还是执意进去寻找的自己的马群。

几天以后,科考队的队员在死亡谷深处见到了牧民的那群马。但是却没看到牧民。科考队就沿着马的足迹去寻找牧民,结果发现,在不远处,牧民满脸惊恐,手持猎枪,呈射击状倒在地上,已经死亡多时。

昆仑山有什么秘密(昆仑山的地狱之门)(4)

牧民的离奇死亡,让科考队百思不得其解。科考队决定一探究竟,寻找牧民真正的死因。

牧民身上并无外伤,科考队无法从牧民身上寻找他真正的死亡原因。于是科考队开始以牧民的死亡地点为中心,向四周查找。可是却一无所获。

科考队无奈只能放弃查找,原地休息。正在这时,发生了诡异的一幕。此时正值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刚才还晴空万里的死亡谷,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

科考队赶紧向安全地带撤去。就在大家找到安全地带,暂时安顿下来,准备休息的时候。科考队内的厨师突然倒地,失去了知觉。

在众人的救助下,厨师恢复了意识。据厨师回忆,他刚拿出厨具要给队员们做饭,就听见一声巨雷,然后就昏了过去。可以断定厨师是因为被闪电击中而晕倒的。

昆仑山有什么秘密(昆仑山的地狱之门)(5)

科考队员走出帐篷,却惊奇地发现,帐篷外已经是阳光普照,晴空万里了。冰雪也早就融化了。不同的是原本的黄土地,如今却变成了黑土地。上面的植物也全部化为灰烬了。

经过科考队的仔细探查和研究发现,死亡谷中间地势低四周高,高的地方大多由各种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大都磁铁矿和玄武岩。

这些石头使死亡谷里的磁场分布十分异常。死亡谷的中心地带磁性最大。这里也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磁场。到了夏天,空气中的湿气增大,由于死亡谷中心地带地势低,湿气无法排出。一遇上雷电天气,空气中的湿气就会起到导电作用。

再加上地面的强磁场会吸引雷电。死亡谷就时常会出现闪电击打地面的现象。一旦有人或动物在此时进入到这里,就会成为闪电的活靶子。

昆仑山有什么秘密(昆仑山的地狱之门)(6)

因为死亡谷这里磁场的异常,所以死亡谷这里经常会出现离奇事件,这些离奇事件大部分都是因为这里的磁场导致的。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防止不知情的人员误入死亡谷。国家在死亡谷的入口驻扎了一支军队。直到现在,死亡谷口的这支军队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