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 河南印社社员 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员 司马光文化研究会理事 光山县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

蒋姓氏排名(天下蒋姓出光山)(1)

蒋姓出自姬姓,源于蒋国,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蒋人遂以国为姓,以志不忘。所以从蒋国到蒋姓的过程是在光山县形成的,光山是天下蒋姓的祖地。古蒋国地理位置在光山县仙居乡说见诸记载的有不少典籍: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蒋氏,出自姬姓,周公子伯龄封于蒋,其地,今光州仙居县(现为光山县仙居乡)是也,宋为乐安,汉有蒋诩,其十世孙休,自乐安徒义兴阳羡县,十一世孙元逊,陈左卫将军。”《唐书》叙说的这一条,史据确凿。

《河南通志》记:“......期思城,古蒋国,春秋时为弦子邑,则蒋地即为弦(弦,光山古称)。或蒋为弦灭、或王夺其爵以与弦,在春秋俱不可得而考也。”《乾隆光山县志》评论说,“(河南通志)谓:蒋即弦地,而期思城古蒋国,后为弦子邑,此以春秋经传考之而理有可据者也。”

《姓谱》载:“蒋诩,字元卿,其先封于蒋,以国为氏,居其故封之西(北)轪县(即光山西汉时所设县)。哀帝时,诩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名。王莽居摄,以病免官归乡里,卧不出户,舍前开三径,惟故人求仲、羊仲从之游。”

《元和姓纂》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时汝南为郡,辖期思县),宋改为乐安( 今光山)。”

《乾隆光山县志》有《蒋诩传》,总修杨殿梓在《传》后加有一段考语,兹笔录如下:“考蒋氏以国为姓,而地志俱谓光州为蒋、弦、黄故地。仙居本乐安县,乐安在汉为轪县。明《一统志》录蒋诩于陕西,以为杜陵人,盖汉时都中,蒋殆以乐安人寓京都者,兹据“唐表”录入“人物”。

蒋姓氏排名(天下蒋姓出光山)(2)

姬姓蒋国本来建都在今淮滨县期思镇,但是在这个时期并没有产生蒋姓。西周末年古蒋国因水患从古寝丘(期思即今淮滨县期思镇)迁都光山,治今光山县仙居店。据宋枢密使魏国公蒋之奇编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河南睢阳(原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蒋黍先生续修的《蒋氏宗谱》载:“国在汝南期思...蒋国伯龄十九世孙蟾因水患徙国于豫州弋阳郡(今光州也),伯龄二十三世孙简(轲公)国并于楚....”。 何浩著《楚灭国研究》载:“楚成王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前645一前635), 楚灭姬姓蒋国。”可见,古蒋国是西周末年因水患从期思徙治光山的,春秋前期立国光山,传五世,后为楚灭。

蒋国由期思迁光山仙居的历史,也影响了光山县的建制。历史上,光山也曾一度因此被改为期思县。《宋史.地理志》载:“绍兴二十八年,避金太子光瑛讳,改光州为蒋州,以古弋阳郡属有期思县,因改光山曰期思。绍兴三十一年(1161),时御史中丞汪澈言:光州避金讳易名, 乞复其旧’。从之,遂改蒋州复为光州,改期思仍为光山。”期思县建置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8月版戴均良等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期思县,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以光山县改置。治今河南省光山县。属光州。三十一年复旧名。”

蒋姓氏排名(天下蒋姓出光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