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为了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长战战兢兢,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害怕孩子输在半路上;不惜在孩子身上花费大量金钱,可教育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甚至越努力越糟糕。家长们迷惑了,甚至怨天尤人,岂不知孩子的现状跟父母和家庭环境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孩子的现状就是家长教育的结果!”

可能很多父母听到上面这句话觉得不服气,不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孝”很看重,甚至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是大家都忘了另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家长曾经都是孩子,都会犯错,为什么一当上家长就有了如此大的特权了呢?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我倒想反过来说另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人们都会感到那是坠入人间的天使,她(他)纯洁无邪地展示着人性善和恶的全部特质,所有人都那么爱她(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为什么渐渐就会变得不可爱、变得让家长恼火生气呢?这是值得每个家长反思的事情。

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错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一列举。

父母必备家庭教育课(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错)(1)

1、错误的夸奖,孩子越夸越笨。

赏识教育越来越被家长们认可,更多地夸奖孩子是很多家长正在做的事,但是笔者发现了中国家长很常见的错误夸奖方式,这样的夸奖很有可能弊大于利。例如:当孩子成功地做了一件事后,家长夸奖:“**宝贝,你真聪明!” 。

聪明是先天的特质,是孩子没办法控制的东西。被夸奖孩子当然高兴,甚至会洋洋自得、唯我独尊,但同时也觉得这种高兴是脆弱的,是没办法经由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的。开心的同时也会有一丝惆怅:“如果遇到更聪明的孩子,自己只能失去宠爱!”为了保持住“聪明”的称号,孩子可能会减少尝试有可能失败的事情,因为失败就意味着“不聪明”。聪明与否是天赋使然,是孩子无力改变的事,于是失败只能带来深深的无力感和自责。渐渐孩子就会逃避新事物,畏首畏尾,以至于降低自信心,变得不那么聪明了。

家长要问了,那该怎样表扬孩子呢?有一个原则,遵守就好:夸后天的行为和努力,而不夸先天的禀赋。例如可以夸:“你是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是个很用心、很努力、很细心的孩子”、“是个很体贴、很照顾别人感受的孩子”、“是个很勇敢、很坚持的孩子”,总之都是我们希望孩子具有的优良品德。

2、遭遇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你可淡定?

家长内心都希望自己是个合格的好家长,而孩子的健康快乐仿佛就是衡量父母的标尺。天有不测风云,当家长遭遇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比如哭泣、烦恼、伤心、愤怒,家长一般的反应是淡定还是焦急?是陪伴倾听还是粗暴打断?是理解认可还是否认批评?

场景一: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独自哭泣。家长为了安慰孩子会说:“这有啥可烦的,没多大个事!”。看孩子情绪没有改变,家长更焦急会说:“别哭了,你就是心眼小,胆子小,有啥可哭的?!”

家长第一句话是否认孩子的情绪,孩子会觉得怀疑“为什么家长认为没多大个事,而自己却很伤心?”难道自己不应该伤心?伤心是错的?

家长第二句话是指责,“心眼小,胆子小”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孩子可能会接受这个标签或者跟家长一起否认自己的情绪,最后的结论“伤心是错的”“哭泣是错的”。“而自己控制不了去做错的事,自己也是不好的。”

孩子在原来波动的情绪上又添加了对自己否定性的评价,局面已经从“带来烦恼的事情”升级为“自我的贬损和否定”。

再进一步发展,孩子会产生内心的矛盾、冲突、纠结,继而自我打压、自我控制,最后有可能发展成强迫性症状。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倾听孩子,理解他的情绪,说:“哦,你很伤心”,“哦,这件事中你觉得害怕了”。“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呢?”等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也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甚至父母不用给出方法,孩子就已经情绪平复,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父母必备家庭教育课(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错)(2)

3、父母说错话,孩子可能会厌学!

学习是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学习中有辛苦也有快乐。想要孩子学业优秀,需要激发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陪孩子去发现学习中的快乐。有这两条就不用发愁孩子的学业了,而更多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a.“你给我好好学习,成绩好了有奖励!”

b.“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c.“你父母这辈子就这了,全靠你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d.“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e.“你其它啥也不用操心,只管好自己的学业就行。”

这些话乍一听起来没错,但细细一品它并不能给孩子良性的激励,反而会有破坏学习动力、引起孩子厌烦和排斥的情绪。

A句:“你给我好好学习,成绩好了有奖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是给父母学的,这么劳心劳力的事是替别人做的,自然没多大的动力。奖励是外在的,相比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奖励的力量微不足道,甚至还会破坏真正的学习动力。家长可以把这句话换成:“你今天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未来回报你自己的。”“你未来的成功,藏在你今天的汗水里。”

B句:“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大学。这种过于功利的表达,容易破坏学习知识、探索未知本身的乐趣和动力。而且考大学这个目标过于遥远,难以产生及时反馈,孩子就会懈怠停滞。家长可以把这句话换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让我们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好好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C句:“你父母这辈子就这了,全靠你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自己不想努力,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定倍感沉重也许会悄悄反抗:“凭什么自己要努力,去替不愿努力的父母完成目标?”

家长最好能以身作则,自己有所追求,可以这样鼓励孩子:“努力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尝到甜头之后。”

家长若是后悔自己年轻时努力不够,希望孩子引以为鉴时可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中的苦,用功利的目标来激励学生。仿佛只有苦,才能带来幸福。但人性天生就是避苦趋乐的,这样说只能让学生厌恶学习,产生逆反情绪。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糖衣片的发明就实现了不苦也可治病的效果。

家长一边要引导孩子敢于吃苦,家长可以这样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你努力坚持做一件事的时候,满天星光都因你而闪烁。”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找到热爱和兴趣,为辛苦添上些甜蜜的佐料。家长可以这样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E句:“你其它啥也不用操心,只管好自己的学业就行。”

这句话中看到一个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勇于牺牲的父母,可有这样父母的孩子会有难以言说的不舒服。

孩子不舒服的原因是:

一、父母站在道德的高位,让孩子压力山大。父母这么勇于牺牲,自己不好好学习怎能回报?

二、这句话暗含着学习是件又苦又累的事,所以孩子才拥有这些特权。

三、这句话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游戏、玩耍。在放松和游戏中孩子会感到自责和愧疚感;但完全舍弃游戏、玩耍,生活又会变得难以忍受。

家长想要引导孩子专心、专注时,可以这样说:“你要暗自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他们都假装颓废,你别上当!”

父母必备家庭教育课(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错)(3)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愿每位家长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优化自己的理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更顺畅更有效的地进行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父母学堂系列: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错(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