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有多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1)

“这几株梅杏苗已经开始发芽了。”5月10日,长治市武乡县楼则峪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宝栋一边跟苗木管护员沟通,一边掏出手机拍照记录出芽情况。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是长治市武乡县楼则峪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从2016年至今,从摘帽、脱贫到决战完胜,这所高校与这个贫困村携手并肩,谱写出一曲精准扶贫、稳步脱贫的赞歌。

贫困村有了新产业

  梅杏经济林是今年4月初,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出资2万余元,在楼则峪村“里青沟”打造的扶贫产业。当时,该校在5400㎡的裸地上,种植了第一批梅杏树,共计350余株。  楼则峪村坡大、沟深,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传统玉米、谷子农作物为生,经济效益偏低。该校驻村工作队考察后决定种植梅杏。“当年栽种来年即可挂果,相比传统作物能让经济效益翻两三倍。”王宝栋充满信心,“这片梅杏林预计第三年地径生长到2.5cm以上,产量可达150—180斤,至第五年产量可达300斤以上。”  除了梅杏经济林,在“里青沟”这片由省供销社联合社、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共同打造的帮扶基地上,还有一片占地3600㎡的油松生态绿化林,更有一个由该校引入、占地1万㎡的全自动化养猪扶贫产业项目——武乡县聚众富养殖专业合作社。  过去的楼则峪村,既没有形成产业,农副产品等也不是很独特。从2016年开始,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便开始一步步为村里谋划适合的产业形态。  2017年6月,该校采取“高校 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模式,在村里建成了一个全自动、标准化的养猪场。“养猪场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前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白志荣回忆,当时他带领队员深入沁县、文水调研了解市场,并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协调帮扶资金70万元。同时,学校入股资助70户贫困户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学校累计为该项目入股资助资金30万元,资助资金不收本金,不参与分红。”  3年过去,养猪场已建设了两期工程,年出栏生猪3000头,年产值48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4.5万元,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  “夯实养殖扶贫产业,打造绿色经济林”,2018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长赵随民再次提出新的产业扶贫方向。  “在打造生态经济林、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这片梅杏林还可以为楼则峪村孕育新的产业项目。”王宝栋介绍说,工作队早已与村“两委”决议出几种方案,最理想的是栽种6个月后,即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梅杏产业发展。

2000㎡手绘墙闪亮贫困村巷道

  “有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帮扶,楼则峪村越变越好了!”在养猪场当饲养员的村民王补娥感慨地说。王补娥家曾经也是贫困户,3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她努力学习养殖知识、精心喂养猪仔,在分得红利3200元的同时,每月还能领到固定工资。  产业扶贫让楼则峪村渐渐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但这个贫困村“越来越好”的不只是村民们的腰包。  2019年暑期,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选派学校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队伍入驻楼则峪村,开展了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们结合长治武乡革命老区的历史背景,在对楼则峪村“武术之乡”这一文化底蕴充分调研后,设计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术之乡”“美丽乡村”等一系列主题墙绘作品。2000㎡,52个图样,30余面手绘文化墙,“刷亮”了楼则峪村的各个街道,为村里的脱贫事业和乡村文化建设添上了一笔鲜艳的色彩。  不仅如此,该校还多次组织学校音乐舞蹈相关专业的师生,走进楼则峪村,开展下乡扶贫慰问演出,并精心挑选高品质、正能量、以精准扶贫为背景的文艺节目,如合唱《精准扶贫到乡村》、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朗诵《扶贫英豪》、小品表演《懒汉脱贫》等,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以多彩的画笔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以有声的文艺演出奋力推进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赵随民表示,这些帮扶举措,是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文化扶贫活动的延伸,也是师生巩固专业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

“私人订制”帮扶让贫困户笑开颜

  “扶贫扶到点上,帮扶帮到心里。”楼则峪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实际困难和问题千差万别,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态度始终明确。从2016年至今,该校先后派出两批6人驻村工作队,并支持学校80余名党员干部与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  村民王永兵家是赵随民的结对帮扶对象。王永兵家有6口人,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赵随民初次入户走访,便对其全家的生产生活、家庭收入、种植收成等情况做了全面了解,并在仔细分析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后,制定了详细的“私人定制帮扶计划”:帮助他的两个子女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班,为其寻找就业岗位;调整家里产业结构,种植辣椒;采取“以购代捐、消费扶贫”,帮助他销售农副产品;帮助他将“一户一项”扶贫补贴资金量化入股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  如今,王永兵家已彻底拔掉了“穷根”:子女就业稳定、家庭收入增加、内生动力提高,家里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多亏了有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帮助,我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今后的生活也有了方向。”王永兵的脸上天天挂满笑容。  王永兵家仅是该校开展“私人订制”个性化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因户施策、私人订制、按需帮扶、全程跟踪”,该校提出的个性化帮扶措施已让更多贫困户受益。  除了精准帮扶,该校更注重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内生动力的提升,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帮扶“组合拳”,实现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彻底转变。  2019年,该校在村里建起了“爱心扶贫超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在这里“兑换购物”,米、面、油、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不花一分钱便可免费兑换。而兑换所需积分,就是贫困户们通过发展产业、主动就业、立志脱贫、讲道德、重品行、与邻和睦、家庭和谐、见义勇为,以及参加义务劳动、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整治户容户貌等各个方面的表现赚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