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一代巨星张国荣离世,留下无尽遗憾。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1)

几乎在第一时间,媒体遍访了和哥哥有过交集的演艺圈人士,追忆哥哥。著名监制、导演吴思远也在其中。

当时,吴思远是这样说的:“我非常非常难过。我是第一个找张国荣演戏的人,在我投资的古装喜剧片《红楼春上春》中出演贾宝玉。我看着他一路成长,歌艺一路成熟,所以他的离世我相当难过。”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2)

吴思远

若非吴思远的这番话,估计很少有人会知道张国荣的电影处女作是哪一部。毕竟,相对于《霸王别姬》、《倩女幽魂》、《阿飞正传》等经典,《红楼春上春》实在令人陌生;而但凡后来了解了这部所谓“古装喜剧片”真实情况的荣迷,恐怕都会痛骂吴思远。

在张国荣绚烂的演艺生涯中,《红楼春上春》恰如一个异类,又恰好出现在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间点,尴尬,却又绕不开。

“古装喜剧片”?“风月片”才是本来面目

吴思远称《红楼春上春》为“古装喜剧片”,话里藏了一半。另一半,是“风月片”。

“风月片”只是一个电影类别,当1988年香港电影分级制度产生之后,“风月片”理所当然归于“三级”目录之下,本身并不应含有褒贬色彩。但在这一类别的电影中,有些非常具有艺术性,有些却流于低俗——很不幸,《红楼春上春》属于后者。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3)

张国荣饰演“贾宝玉”

十几年前,尚怀着猎奇心理的我,好不容易下载到了这部电影,兴冲冲打开,却颇觉索然无味。即使是直奔“风月镜头”而去,其场景之粗糙、画质之低劣也是让人“看不下去”的;而就故事情节而言,打了改编《红楼梦》旗号,却几乎和原著毫无关系,差不多就是用了几个“人名”,组织低级笑料填充故事。

比如,你敢想象林黛玉失身贾宝玉未婚先孕,最终死于小产吗?你敢想象王熙凤和家丁、贾政和袭人能够在假山两头“并行不悖”干那调调儿吗?

这恐怕会令《红楼梦》的读者都出离愤怒吧!

稍微能让人感到舒适的,就是“贾宝玉”张国荣和“林黛玉”黄杏秀青春俊俏的面庞了。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4)

张国荣与黄杏秀的“宝黛”

即使是多次拍摄风月片的大导演李翰祥,也在自传中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我不喜欢一贯的扭扭捏捏的捂着半拉充整个假道学式的《红楼梦》,也不喜欢粗俗的描写大观园淫乱生活的《红楼梦》(像《红楼春上春》)。我认为应该用真正忠实原著的路子,拍一部属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

电影市场的“红楼热”,诞生了这部“怪胎”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红楼春上春》上映的年代。若非有利可图,这部戏应该不会上映,或者说不会以“粗制滥造”的面目上映。

这一切,要从李翰祥在1959年导演的黄梅调电影《江山美人》说起。70年代中期,《江山美人》在中国台湾重映,反响热烈,票房可观。1977年,“第一影业机构公司”的黄卓汉,便想邀请李翰祥到台湾拍一部《红楼梦》题材的电影,开始计划由林青霞出演林黛玉、甄珍反串贾宝玉、林凤娇出演薛宝钗。只是李翰祥依然和“邵氏公司”有合约,所以只答应在幕后帮忙,最后敲定了贾宝玉由张艾嘉反串、林青霞不变、薛宝钗再议,朱牧任导演,演员酬金也已发出。

这部戏还没开拍,“今日影业公司”的金汉,就“兴师问罪”般打了电话给朱牧:“听说李翰祥要拍《红楼梦》?他不知道我和凌波早就要拍了吗?”原来,今日影业早就筹拍《红楼梦》,金汉的意思是你李翰祥怎能如此欺负后辈打对台戏。

本来金汉筹拍《红楼梦》一事并不怎么引人关注,但如此一来,反而引起了“邵氏公司”的兴趣。方逸华出面和黄卓汉谈,由邵氏全面接手“第一”拍摄《红楼梦》的工作,并让李翰祥名正言顺担任导演一职,各地区版权可以协商。在邵氏片场,李翰祥又做了一个决定,把林青霞和张艾嘉角色调换。这部片子最终在1977年10月26日上映,片名为《金玉良缘红楼梦》。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5)

林青霞在《金玉良缘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6)

张艾嘉在《金玉良缘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

另一边,金汉的片子定名为《新红楼梦》,完成制作上还是迟了《金玉良缘红楼梦》一步。在台湾地区的宣发上,“今日公司”还不惜以“弱者”的姿态博同情,宣扬邵氏以大欺小,甚至呼吁邵氏等他们一起上映,一切当然还是要力争多票房。

两部《红楼梦》的拍摄,惊动了其他电影公司,谁都想来趁着红楼的“东风”分一杯羹,而且都是“剑走偏锋”。

新加坡方面,由邱刚健拍了一部《红楼梦醒》,自出机杼让黛玉从宝钗手里抢回了宝玉!由于电影实在“太新潮”,观众完全不买账,几天后就匆匆下映,基本没吃上《红楼梦》的红利。

而另一部,就是本文的主题、“思远影业”出品的《红楼春上春》。导演金鑫,还打了“李翰祥学生”的旗号,被李翰祥揶揄了一番。他们的“偏锋”,自然就是“搞笑”和“风月”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片子当然要拍得越快越好,成本越低越好,“赚快钱”嘛,还要什么质量?所以,这部“红楼故事”中的“怪胎”,匆匆诞生。

在此,就不得不佩服邵氏的嗅觉和速度了。赶在《红楼梦醒》和《红楼春上春》之前,由邵氏出品的风月片《红楼春梦》顺利上映,该片集合了四位导演,只花了两个星期就完成制作,票房达到了158万,相当可观。邵氏既有正统的《金玉良缘》,又出《红楼春梦》,双管齐下,确实了得!

1977年,一共开拍了5部“红楼电影”,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而在这一年的香港市场中,更是重映了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经典越剧电影《红楼梦》以及邵氏老版本《红楼梦》,香港佳艺电视台还斥巨资打造了100集电视剧《红楼梦》……

在激烈“红战”中,作为“电影演员”的张国荣,首次出现。只可惜,他参演的是最令人无奈的一部“红楼”。

张国荣自嘲“被卖了猪仔”,却是该片不多的亮色

哥哥为何要演这样一部粗制滥造的风月片?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开始他根本不知道,拍的是风月片。

1977年,张国荣获得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进军演艺圈,签约丽的,不过初期发展并不顺利。张国荣后来回忆道:“在那时这么彷徨的日子里,当然想着去搏杀……有某间电影公司找我拍戏。也是我电影第一部错误的开始。”

制片人告诉他,公司要拍一部“搞笑版”的《红楼梦》,女主角已经定了黄杏秀,想让他演男主角贾宝玉。“秀姑”当时在TVB已经很出名,所以哥哥的反应是“哇,黄杏秀跟我做戏,当然很开心啦!”当时,“思远公司”给张国荣的片酬是6500元,尽管很少,但对于拮据的哥哥来说,这已经是他工资最高的一份工作,所以就签了合同。

然而,到了真正开拍之后,张国荣发现多了不少“黄色情节”后才恍然大悟,这是拍风月片啊!但“受了骗”的哥哥,还是忍气吞声把片子拍完了。谈到“忍辱负重”拍片,哥哥说道:“听说他们的人力是很厉害的,就是你不能保证有一天张国荣走出街的时候给人殴打一顿,而且还不知道是什么人打的……”

在哥哥的回忆里,《红楼春上春》上映后票房倒是很好,但不久后就被“电检处”禁了,理由是太色情。而由于是他担纲主角,就此蒙上不白之冤,“衰”了好几年。“这部电影我从来都不是很想去讲它,因为它是我第一部电影,也是我第一部给人卖猪仔的电影。之后就发誓有一段时间不再触碰电影。”哥哥说道。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7)

哥哥在丽的剧集《甜甜廿四味》中的扮相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8)

哥哥在丽的剧集《浣花洗剑录》中饰演“方宝玉”

哥哥这一段辛酸往事,竟然能让吴思远产生“伯乐”的错觉来。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这部电影,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理想中的“贾宝玉”形象。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对比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确切描述,哥哥相似度几何?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9)

我不止一次想过,当年佳视版的《红楼梦》,如果换成哥哥出演而不是伍卫国,或许又会成一部真正的经典;而那部百集巨制的“林黛玉”,是哥哥曾经的挚爱,毛舜筠。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10)

毛舜筠在佳视《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

往事不必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自知骗人理亏,片方不敢请“林黛玉”看首映

对于“林黛玉”黄杏秀而言,这段往事,同样不堪回首。

年轻朋友恐怕不会对息影多年的“秀姑”有太多印象。但在80年代,她是香港电视圈最红的花旦之一,以敬业著称,拿着TVB最高的艺员薪资,代表作《十三妹》作为早期引进内地的武侠剧之一,曾火遍大江南北。她的老公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著名艺人陈百祥。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11)

秀姑代表作《十三妹》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12)

秀姑在82版《天龙八部》中饰演的“钟灵”

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女演员,和“风月片”扯上关系,岂能不让人非议?

秀姑参演此片,并非个人行为,而是由母公司TVB代签。而一开始和“思远公司”接洽时,对方提到的演员阵容中有张国荣,让秀姑留了心:“当时张国荣刚刚冒起,大家都很留意他,合作看来很不错。”此外,吴思远拍片一向正派,又是《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所以秀姑误认为这应该是一部“正派”的电影,这也促使秀姑决定出演林黛玉一角。

可笑的是,直到自己的戏份全部拍完,秀姑都不知自己担任了风月片的女主角。

秀姑回忆道:“电影拍了四五天之后,导演忽然对我提出要求,让我拍一些类似于发梦后受惊的表情。我当时就觉得蹊跷,为什么会发梦、要做这些表情?”秀姑回到TVB和高层商量,担忧有问题想辞演,但高层意思是已经拍了几天戏了,如果这时候换角,损失不菲。

为了给秀姑吃“定心丸”,片方答应电影拍完后先让她“过目”,由她同意上映才行。

但他们早已“暗渡陈仓”,安排了一位“肉弹替身”,拍摄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尝禁果”的情节,那一幕完全是看不到人脸的。

这样的操作是不是似曾相识?在TVB剧集《难兄难弟》中,谢源的妹妹和李奇,就是如此在近远景切换中被“偷梁换柱”,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风月片主角”的。这部剧影射的是香港影坛,由此可见,当年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

张国荣比较经典的电影(银幕首秀就演贾宝玉)(13)

自知欺骗了秀姑的吴思远,连电影的首映都没敢请秀姑去。而秀姑自己,从朋友口中终于得知了怎么一回事。为此,她“嬲”了吴思远好几年:“之前完全欺骗我,如果一早说明是风月片,我根本就不会接!”这部电影,她更是从没看过。

另一个让秀姑不可接受的地方,就是她几乎从来不用替身,武侠剧中的打戏都是亲自上阵,再苦再累也没关系。而这部戏,竟然被动让她用了替身:“对我来说,用替身就是侮辱!”

由于“替身”的介入,秀姑和哥哥的对手戏其实相当少,她也错过了和哥哥好好相处的时光。

“我都没有时间和哥哥混熟”,秀姑的话语里,满是和哥哥“萍水相逢”却“匆匆别过”的遗憾。

骗人拍戏,满是套路。请哥哥时,搬出秀姑;请秀姑时,搬出哥哥。吴思远确实一位出色的电影人,大多数时间也正如秀姑判断的那样“为人正派”,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他在这部戏中的作为令人无奈。

这部风月片,是哥哥难以启齿的辛酸,是秀姑不堪回首的过往,更是吴思远抹不去的污点。


部分参考资料

1张国荣《我在娱乐圈的日子》

2李翰祥《影海生涯》

3翟浩然《大胆演出震撼视迷心,黄杏秀艺坛风云录》

4《电影界乍现噩耗 葛优顾长卫吴思远冯小刚谈张国荣》,《北京晨报》,2003年4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