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脆骨症”卧床多年文学创作中活出自我

得了抑郁症的作家(卧床多年文学创作中活出自我)(1)

李秋实

得了抑郁症的作家(卧床多年文学创作中活出自我)(2)

李秋实近照

走进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一个普通住宅楼,李秋实正躺在床上看书。每天,只有吃三餐的一个小时里,他能半躺半坐地靠一会儿,算是“解放”。今年,是李秋实在床上度过的第30个年头。30年来,他能够选择的生活姿势只有两个:半躺,或者平躺,而且,都需要家人的帮忙。然而,他的精神活动却有无数个:写诗、写小说,文艺、体育、时事、游戏评论员,追星当粉丝……他兴趣广泛,关心粮食和蔬菜,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几乎从没和身边的亲友发过脾气,一直是大家“正能量”的来源。走近他的世界,可以看到他为你打开的一扇扇小窗,每一扇都通向光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李秋实今年41岁,自幼残疾,由于不幸患有被称为“脆骨病”的成骨不全症,非常容易骨折,所以他不能上学,并从11岁时开始常年卧床。这个最普通不过的单人小铁床,已经陪伴他度过了30年的时光。望着窗外远方的群山和云霞,诗歌渐渐走进了李秋实的世界。从2013年至今,李秋实已创作诗词300余首。他还成为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诗词协会会员等,他创作的小说《山娃学戏》被收录在《中国作家在线》优秀作品选《难忘的时光》中。

“创作时,我在飞”

从7岁时开始,行走对于李秋实来说变成了奢望,2014年春节后,他更是每天只能在用餐时段半躺半坐一个小时左右,完成洗脸、吃饭和必要的电脑操作。然而,文学创作带他进入了不一样的世界。

“有这么多时间躺在床上,其实挺适合思考的。创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在飞。”没有上过学,他的启蒙开始于父亲教他查字典,继而自学了小学、中学课本,很早就开始阅读名著和各种书籍,打下了文学功底,后来则通过电脑、手机等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多年来,李秋实积累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从亲人的怀抱中感受到温暖,反过来他回馈给家人挚爱,写下了心灵的诗篇。

在李秋实看来,“文学是各种艺术的基础,最能发挥想象空间”,他的诗中有反映国家重大事件的宏大叙事,有讴歌山川草木咏物写景之作,也有书写家庭亲情伦理之作。

幼年,李秋实为治病经历了多次手术,每次抱着希望,全家人经历了辛苦和治病的折磨之后,总是无功而返。患病时,有时甚至腹胀如鼓、命悬一线。李秋实经历过四次大的骨折,光是腿部就骨折了3次。2003年,因为拔电源,本来就有问题的腿骨再次被压坏,对李秋实打击很大。“原本我是能坐直的,腿坏了之后,我只能在床上平躺,躺了半年,担心腰关节僵死,以为再也坐不起来了。”

然而在他看来,每次的“黑暗时期”,也都让他对生命的感悟更深。“并没有很消极的想法,只是有些悲观,担心腿好不了了。渐渐的,腿的感觉好一些,心境也就好些了。可能就是性格的原因,不会想太多。”2016年,李秋实再次因高血压而住院。他说:“顺其自然,每次经历都让我看开很多。”

他是大家的向日葵

都说病人心焦气躁,李秋实却“躺”出了一种风景。对于接触过他的人来说,除了文学作品,最能感染,并且30多年来一直感染他们的,是阳光一样的李秋实本人。“弟弟多年来只能和一张单人床相依相伴,却从没和身边的人发过脾气。” 在亲人的眼中,他从不抱怨,更不消沉。每一次生活空间被压缩后,他都能调整心态,力争效率最大化,不放弃任何努力。“秋实不是病人,他的笑声比我们的更爽朗。”

来自工作、生活、身体等诸多方面的烦恼,让普通人都会常常觉得不快,甚至是愤懑、抑郁,对于常年卧床、行动不便的人来说,烦恼和痛苦更是我们不可思议的,秋实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是什么呢?李秋实说:“其实也不行,只是没那么差而已。可能是性格使然,想得少一点。爱好广泛一些,这件不顺,别的事或许就顺了,心情就会好转。心烦的时候顺其自然,很快就过去了。”

说起自己的爱好,李秋实就特别开心。“我在体育方面的运气特别好,支持的运动员或球队总是能取胜。”说起自己早年就开始支持F1赛车手舒马赫,李秋实就好像自己赢得了赛车冠军一样得意。而自从1990年世界杯比赛中支持德国队夺冠之后,李秋实也成了德国足球的铁杆粉丝。“德国队很好地结合了力量与技术。”说这话的时候,李秋实就像一个真正的足球运动员。没法下床,当然更踢不了球,李秋实小时候就用胶合板做了一个球场,用铁丝和塑料布做球门,军棋子当红方、黑方的球员,药丸子当足球,各种比拼,似乎不亚于真实的比赛。

然而,李秋实也有失落的时分。在他《十样花·雪至》的诗中,可以读到丝丝伤感:“落雪纷纷飘洒,窗上霜花微化。似见白茫茫,难尽阅。雪不大,却还持续下。”对李秋实来说,也许人生的一些精彩“难以尽阅”,然而瞬间,他又在FI赛车、足球比赛、歌曲、文学等爱好中燃烧自己的卡路里,享受快乐的时光了。

做有“车”有“房”的劳动者

无论对于赛车手、足球明星的喜爱,还是对于艺术名人的欣赏,李秋实最看重“努力”的品质。然而,对于只能与床为伴的人来说,“努力”会有用吗?

除了热爱写作,每一天,李秋实都竭尽所能地把时事新闻、体育比赛、国家领导人讲话语录等及时发到家族群,让忙碌在各个岗位的家人会随他的播报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大事。家人在电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离不开“秋实专家”,“他三言两语就能帮我们把问题解决了。”

算上低保和助残补贴,以及幸运抽到的廉租房和残联发给的轮椅,李秋实开玩笑地说,自己也是“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劳动者”了。积蓄虽然不多,李秋实却不吝支出。

李秋实的父亲说:“除了电脑、手机更新,最大的花销就是买书。他买什么,从不要家里的钱,家人过生日,他也要用自己的钱‘表示心意’。”在父亲的眼中,“李秋实选择了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和家人尽力的好方式,也让他成为了‘劳动者’。”2019年春节期间,李秋实积极参与央视新闻微博举办的“春节摄影大赛”,拿到了999元的奖金,在群里给全家人都发了红包,他也成为春节期间,家里20多口人中唯一有进账的人。

感恩浓郁的亲情和好家风

在北方的朔风中,是什么给予了一个残疾人生活的动力和创作的灵感?对李秋实来说,是浓郁的亲情和良好的家庭文化。在父亲李树槐看来,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李秋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家几代人中有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人,也有老师、公司职员等等。家庭文化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形成了主动弘扬真善美,重点推崇善与孝的风气。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李秋实的思想水平逐渐提高,表达情感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走上了文学之路。”

亲情的浓郁和深切,使得李秋实的作品具有一种童真美,仿佛一个孩子对祖辈、父母、兄弟姐妹和所有亲人的真诚和依恋。他在家族的微信群中写给家人的“打油诗”就颇为有趣:《二叔》:“为人随和喜好多,引吭高歌呀拉索,热恋黑土与虫鸟,田园忙碌到日落!”《三叔》:“性格开朗人直率,修理家电稳准快,爱打麻将与扑克,出牌常是啪啪拍!”

多年来,亲友们都把李秋实当成健康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网上、微信中,都毫无忌讳地和他聊天、作诗,充实李秋实的生活。对于家人,李秋实的感恩之心直抒胸臆。“感谢亲人与朋友,时常为我解忧愁,人间亲情友爱在,何惧烦恼不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