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似乎可以确定,凡是涉及到与足球有关的事情不大会引起我的兴趣了。一是年纪有些大了,柴米油盐的事对我等升斗小民日益变得重要,提升生活质量变成了刚需;二是国内足球环境也确实是不养眼,鲜有让球迷热血沸腾、抖心擞肺的事儿出现。比如:2001年10月7日晚,中国国家队冲入世界杯,五里河体育场内外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以及经久不息的嘹亮国歌。

然而,今年5月23日的一则消息还是给我带来了震动,因为欠税4个多亿,欠薪近亿元,还有巨额债务,辽足俱乐部被中国足协取消了注册资格。随后,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于24日晚发布告别声明。至此,这支拥有67年历史的功勋球队告别足坛。

辽宁队和沈阳人才流失(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1)

看了看那声明,心里不禁唏嘘;可是脑子里不知怎么的跳出了一首旋律,游来荡去的,不肯离去。

沈阳啊沈阳啊我的故乡,

马路上灯火辉煌;

大街小巷是人来人往,

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

有朝一日我重返沈阳,

回到我久别的故乡;

我和那亲人就欢聚在一堂,

共度那美好的时光。

这首歌,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知青们想念家乡哼出来的;后来经当时的辽宁省长李长春填词,歌手曾静演唱,一时火遍大江南北。虽然知青们想念的是沈阳,但传唱度非常高。只是后来被德云社郭德纲郭老板给玩儿坏了:哪儿哪儿的都成故乡了。

五里河体育场,位于沈阳。当时是辽宁足球队的主场地。

辽足,一个史诗级的存在,曾经睥睨天下的巨无霸,无奈地一步一步走向舞台出口。这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与影响,可能会持续若干年。

或许以后有那位大神根据这令人难忘的题材写出点儿啥来,定会引起无尽的反响。

1953年11月,辽宁地区第一支优秀足球队——东北体训班队在沈阳成立,第二年10月,首次参加全国足球联赛,以不败的战线荣膺冠军。这支队伍,公认为是辽足的前身。

1978年,辽宁队获得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冠军,此后两年,辽宁队继续保持优势,均位居联赛次席。

从1984年夺得首届足协杯冠军开始,辽宁队雄霸中国足坛整整10年,至1993年,球队先后获得两个足协杯冠军、6个甲级联赛冠军、一个亚俱杯冠军和一个全运会冠军。

1994年甲A联赛成立,中国足球正式步入职业化以来,随着人才不断流失,辽足的黄金一代老去,昔日专业体制下称霸国内足坛的辽足就已经开始露出疲态,1995年辽足降入甲B,当时的球员于明和姜峰痛哭的场面令无数球迷心痛不已,成为轰动当时国内足坛的新闻。之后,好在当时辽足青训强大,辽足靠着李金羽、李铁、肇俊哲、张玉宁等新一批年轻球员卷土重来,成为中国足坛名赫一时的“辽小虎”,在1999年险些创造中国版的凯泽斯劳腾的神话。

辽宁队和沈阳人才流失(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2)

2005年6月,正当辽足成绩不佳、经济陷入困顿之时,在辽足总经理张曙光游说下,赵本山当上了辽足的董事长。不过赵本山跟辽足的结合非常短暂,当年12月份,辽足正式向外宣布“赵本山退居二线”,此时,时间正好过去了6个月。

赵本山撤出辽足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足球的水太浑了,我趟不了……”

2011年,辽足靠着杨旭、于汉超等新一批“辽小虎”打进中超前三,并获得亚冠资格赛资格。但两次小辉煌并未让辽足重新崛起,继1995年和2008年后,2017年辽足队史第三次降级,上赛季更是险些从中甲联赛降至乙级。

2020年5月24日,债务累累的辽足退出中国足球舞台,共历67年。

我无意探究这现象的具体成因,脉络纷杂的,无非是有外患也有内忧;而且作为行业外人士,对其深刻的内部事由也完全不了解,胡编乱猜容易被和谐。

或是人才流失严重,或是假球黑哨,或是团队管理层面更迭频繁,管理混乱,导致人心浮动,或是资本运作出现严重失误,或是股权纷争;或是地方政府给与的支持不够给力,或是上级管理机构庞杂,职责不清,或是同行业排挤……

我只想说一个层面:辽宁宏运的队魂迷失了——从当年肇俊哲怒摔队长袖标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辽足没灵魂了。

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毕业演讲,很好的诠释了军魂:“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一支军队,有军魂,一个球队,肯定也有队魂。

所谓队魂,对内说是凝聚力,是内在精神;对外表现是战术修养,是战斗意志,是赛场风范。

一个人,魂儿没了,就是具行尸走肉;一支球队,魂儿没了,又能是什么呢?您自己体会。

咋说呢,市场化是双刃剑,春秋交替,冷暖自知。用好了,就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用不好,就是割取自身灵魂的利刃,刀刀见血,给团队灵魂带来一次次的伤害;

良性的人才输出是团队保持造血机能的必需,但如果离去的总是团队灵魂级的人物,又怎么保持队魂的完整与延续呢?李云龙走了,来个孔二愣子,新一团还能是真正的新一团吗?那魂儿也跟着走啦!

职业化以来,辽宁队数次更换冠名,管理机制也相应数次更迭。资本运作的流程也许很繁杂,但目的很单纯,那就是投资换回的利益权重必须达到预期目标,这个没有对错。

但是,人心浮动,结果就是各揣心腹事,队魂也就四分五裂的了。

本山大叔或许没等认清这些就匆匆上马,没有灵魂深处闹革命,想凭一己之力扭转乱局,结果半年就二线了。

辽宁队和沈阳人才流失(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3)

辽宁是体育强省,不只足球,像游泳、排球、篮球、乒乓球、田径等等,皆有不世出的佼佼者。因此,足球不是一枝独秀,也就别指望独占君恩,顶多也就是雨露均沾。在这片体育沃土上,不但出过足球的高丰文、曲圣卿,也出过射击的王义夫、田径的刘长春、邹振先、羽毛球的李永波、排球的赖亚文、游泳的刘子歌、乒乓球的王楠、马琳、甚至满口大碴子味的福原爱……

辽宁队在强盛之时,大连实德也逐步壮大,直至与其分庭抗礼,所以,指望省里只为辽宁队搞什么政策倾斜似乎一厢情愿。换句话说,辽宁队的灵魂,得靠自己修补;没得补,那就自生自灭吧。

我作为一个伪球迷,能想到的,也就如此。

向坚持到最后的辽足全体球员致敬,向李铁致敬!

25日下午,辽宁省体育局在沈阳市奥体中心授予辽宁沈阳城市建设足球队“新辽足”称号,这支由原辽足快马庄毅投资、原辽足队长于明执教的中甲新军接过了“新辽足”的旗帜,将继承辽足血脉。

庄毅在授旗仪式现场表示,宏运俱乐部被取消注册资格之后,辽宁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将尽全力接收、吸纳宏运队各线球队队员和教练,让他们尽量留在沈阳,为“新辽足”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接下来的中甲赛场,球队将全力以赴,传承辽足精神,打好比赛,踢出辽足昔日虎威。

辽宁宏运俱乐部解散后,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的队徽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把原辽宁宏运的红色引入了队徽之中,全面取代原有的蓝色。俱乐部名称也从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变更为了辽宁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

希望,辽足的队魂能重新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