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名】 喀麦隆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ameroon,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

  【面 积】 475442平方公里。

  【人 口】 2405万(2017年)。约有200多个民族,主要有富尔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图族(包括芳族和贝蒂族)、俾格米族、西北班图族(包括杜阿拉族)。法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约有200种民族语言,但均无文字。40%人口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20%信奉伊斯兰教,40%信奉传统宗教。

  【首 都】 雅温得(YAOUNDE),人口253.8万。年均气温24.9℃,降雨量1299毫米,降雨期133天。

  【国家元首】 总统保罗·比亚(Paul BIYA)。

  【重要节日】 国庆节:5月20日;独立纪念日:1月1日;统一纪念日:10月1日。

  【简 况】 位于非洲中部,西南濒几内亚湾,西接尼日利亚,东北界乍得,东与中非共和国、刚果(布)为邻,南与加蓬、赤道几内亚毗连。海岸基准线长360公里。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区为赤道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4-28℃。

  公元5世纪起外来部族大量迁入,并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1884年沦为德国的“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喀东、西部分别被法、英军队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东、西喀麦隆分交法、英“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将东、西喀分交法、英“托管”。1960年1月1日法托管区根据联合国决议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阿赫马杜·阿希乔出任总统。1961年2月,英托管区北部和南部分别举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0月1日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喀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2年11月阿希乔辞职,保罗·比亚继任总统。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0个大区(极北、北部、阿达马瓦、东部、中部、南部、滨海、西部、西南、西北),58个省,360个市镇。

印度尼西亚香蕉产量(世界第五大香蕉生产国喀麦隆)(1)

【经 济】 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农业和畜牧业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工业有一定基础。独立后实行“有计划的自由主义”、“自主自为平衡发展”和“绿色革命”等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较快,8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率曾达到两位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度达到1200美元。1985年后,由于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陷入困难。喀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四期结构调整计划均未完成。1994年非洲法郎贬值后,喀经济形势开始好转,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贸结构改善,工农业增产,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喀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财政管理,推进私有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保持增长。2000年,喀顺利完成第五期结调计划,并被批准加入“重债穷国”减债计划。2000年至2003年,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助下实施第二个“减贫促增长”计划。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喀达到“重债穷国减债计划”完成点,喀外债获大幅减免。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喀财政关税和出口产品收入骤减,外部投资和信贷收紧,失业人数增多。2009年,喀政府先后公布《2035年远景规划》和经济增长和就业战略发展规划(2010-2020),重点是发展农业,扩大能源生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改善依赖原材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争取到2035年将喀建成“民主、统一、多样的新兴国家”。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未达到预期目标(年均5.5%),喀政府于2014年底出台加快经济增长三年紧急计划(2015-2017),主要目标是尽快将经济增长率提升至6%,为此要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实现生产设施现代化,推动喀国内工业崛起。 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估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85.0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01美元

  经济增长率:3.9%

  货币名称: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简称非洲法郎)

  汇率:1美元约合587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1.1%

  (资料来源:2019年第四季度《伦敦经济季评》)

印度尼西亚香蕉产量(世界第五大香蕉生产国喀麦隆)(2)

  【资 源】 矿产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铝矾土(储量为11亿吨以上,矾土品位为43%,硅石品位为3.4%)、铁矿(约50亿吨)、金红石(约300万吨,钛含量92%至95%)、铀矿(约2万吨)。此外还有锡石矿、黄金、钻石、钴、镍等以及大理石、石灰石、云母等非金属矿产。森林面积225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6%,可供开采面积约1700万公顷,木材蓄积总量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力资源达208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力资源的3%。水力发电量占喀麦隆总发电量的72%。石油储量约1亿吨,天然气储藏量约5000亿立方米。2016年石油产量480万吨,石油收益约占财政收入的23%。2016年天然气产量达到3.57亿立方米。

  喀政府2001年颁布《矿业法》,2010年7月29日修订其中部分条款,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证类型、采矿权益保障等内容。目前,喀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新的《矿业法》。截至2016年,喀政府共向314家手工矿产开发商发放1248份许可证,共批准15家手工矿产开发商经营矿产开发业务,共批准设立60个矿产资源商业化办公室,此外还登记并发放了167份勘探许可证、5份开采许可证、45份采石场开采许可证。目前,喀麦隆矿产资源每年财政收入约50亿非郎。

【工 业】 独立后工业发展较快,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工业水平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前列。全国15%的劳动力从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饮料、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建材、化工、炼铝、电力、石油开采与加工、木材开采与加工等。自1990年起推行企业私有化政策。近年来,为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吸引投资,喀政府积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但喀麦隆工业化发展仍面临电力等能源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加工制造业成本高昂等困难。

印度尼西亚香蕉产量(世界第五大香蕉生产国喀麦隆)(3)

【农林牧渔业】 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可耕地达到7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目前仅开发了180万公顷,占25%。喀政府重视农业发展,2005年至2010年农业投资从265亿非郎增加到600亿非郎,同时增加农业发展管理机构的投资,建设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年轻农民就业提供帮助。2010年建立农业商会,并积极与国际组织联络,争取获得世界银行、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的资助,扩大农业合作,提高喀麦隆农业产量及竞争力。2012-2015年期间,喀农业年均增速约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为20.9%。农业为60%的劳动人口提供了岗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薯类、芭蕉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棉花、咖啡、香蕉、油棕等,系世界第五大香蕉生产国。2014年至2015年喀生产咖啡2.39万吨,同比下降27%,出口2.37万吨,同比增长8.24%,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德国、比利时和俄罗斯。2017年香蕉产量22万吨,棉花产量35万吨

  林业为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6%。喀政府重视林业发展,1999年进行林业改革,明令禁止原木出口,并对林地开采权进行公开招标。同年,针对禁止原木出口造成的出口收入下降问题,将树种分为传统树种和推广树种,后一种原木纳税后准许出口。林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2013-2015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数由2.3万个增至2.8万个。

  2008年,喀渔业及相关产业从业者约20万人。海洋捕鱼主要依赖手工作业,水产养殖尚在起步阶段。水产品自给不足,每年需从国外进口11万吨左右鱼品。全国牧场和草原面积1430万公顷。北部地区畜牧业较发达,主要以传统方式进行经营。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4%。2013-2015年生产肉类566716吨、牛奶385676吨、食用鸡蛋135965吨、蜂蜜3341吨(其中出口蜂蜜900吨)。喀政府已着手制定旨在促进养鱼业、捕鱼业、养蜂业等产业多样化发展政策,制定有效防治和减少动物流行病的机制,拟定兽医服务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有“微型非洲”之称。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成立了以总理为主席的国家旅游理事会,在国外开设旅游代表处,并鼓励私人投资旅游业。1975年加入国际旅游组织。1985年建立喀麦隆旅游公司。1989年成立旅游部。1990年成立“全国促进旅游委员会”。全国有381个旅游景点,各类保护区45处。主要旅游点有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达等天然动物园。截至2015年,共计拥有宾馆2092家。2016年,旅游业收入为5600亿非郎,占国内生产总值5.3%。2017年旅游业从业人数达25.7万。

【交通运输】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公路交通占全国运输总量的90%以上。

  铁路:1911年投入使用,但至今未能延伸到全国各地。喀现行铁路总长仅1000公里,分布在部分大城市,且使用单窄轨铁路。2013年营业额为632.62亿非郎。2017年境内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为85万人次,同比减少近45%。喀政府于2012年推出了“国家铁路指导计划”。该计划被视为投资铁路领域的重要指南。

  公路:总长达122108公里,其中沥青路总长约7000公里,主干道总长21490公里,乡村道路长为100243公里。

  水运:喀麦隆目前有4个港口:杜阿拉、林贝、克里比3个海港和加鲁阿内陆河港。杜阿拉港位于距大西洋50公里的五里河港湾口,地理位置优越,是中非地区的重要港口,中非、乍得等内陆国进出口商品的转运港。设计吞吐量1000万吨/年,近年来实际吞吐量均超过1000万吨,年吞吐量占喀进出口商品的95%以上。2015年杜阿拉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130万吨,同比增长4.1%。林贝和克里比港规模较小。加鲁阿港为季节港,每年8-9月份为运输期,近几年没有承担任何运量。

 空运:目前喀麦隆除雅温得-恩西马兰、杜阿拉、加鲁阿等三大国际机场外,还有马鲁阿-萨拉克、恩冈代雷、贝尔图阿、巴富萨姆-巴姆古姆、巴门达-巴富特等五个二级机场。据喀民航局统计,2015年喀机场共计接送旅客约126.5万人次。目前共有20家商业航空公司和3家货运航空公司在喀开展业务。喀麦隆航空公司是在原喀国有航空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总部位于杜阿拉市,现有3架波音飞机、两架新舟60飞机和一架庞巴迪飞机,经营国际和国内航线,2011年3月28日实现首航,2017年共运送乘客约23.57万人次。主要目的地城市为巴黎、布鲁塞尔、亚的斯亚贝巴、伊斯坦布尔等。此外,喀还有三家仅从事包机业务的小型航空公司。

【对外贸易】 实行贸易开放政策,强调贸易伙伴多样化。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30多个国家签有贸易协定。主要出口原油、碳氢燃料和润滑油、木材、橡胶、棉花、铝矿、香蕉、咖啡等,主要进口原油、冷冻海鱼产品、大米、药品、化肥、旅游车辆、货物运输车辆等。欧盟始终是喀第一大贸易伙伴,占喀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