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面试官通常会采用多样化的问题来测试求职者的意愿。面试官通过组合问题,或者将求职意愿相关的问题夹杂在其他问题中来弱化求职者的防范意识,进而得到求职者真实的想法,判断其加入意愿的强烈程度。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些问题。

规划性问题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我看你之前做过创业项目,将来有创业的打算吗?”

“为什么考虑换工作?”

“为什么没在之前的公司转正继续做?”

规划性问题可以用于判断求职者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和持续工作意愿。一个人在当下的工作抉择往往会基于其职业规划。如果求职者的职业规划中的行业、方向和用人单位匹配,求职者加入和服务用人单位的意愿便会大大增强。否则,用人单位将面临辛苦培养的人才最终流失的风险。

例如对于第二个问题,如果求职者的长期规划是创业,那么现在加入公司可能是一个跳板性质的临时方案,求职者在羽翼丰满和时机成熟后将自立门户。再如对于第三个问题,如果求职者没有考虑清楚为什么工作,那么他来到这里工作还是有可能因为不满意而再次离开。

选择性问题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如果 A 公司、B 公司和我们公司都给了你 offer,你会怎么选?”

“你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面试官可以通过选择性问题判断各个工作机会在求职者心中的优先顺序。每个工作机会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钱多、活少、离家近;有的位高、权重、责任轻。每个求职者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的对工作内容更感兴趣;有的对公司地位更加痴迷。

如果求职者不能给出充分的选择理由,那么面试官可能会认为求职者并没有认真考虑该工作机会。如果求职者没有思考清楚,没有准备充分,甚至无法说服自己,又如何能说服面试官呢?

生活类问题

“你是否有男朋友 / 女朋友?他目前 / 打算在哪里工作?”

“你的家乡是哪里?”

“你现在的房子租在哪儿?”

这一类问题看似表达了面试官的关心,看似是漫不经心的闲聊,其实“暗流涌动”——面试官可以通过提问关于伴侣、父母等生活情况套出更多的细节,从而判断求职者的工作意愿。

人们在选择工作时多少会考虑家庭因素和感情因素。“家人/爱人/朋友在哪,工作就在哪”是很多人选择工作的前提条件。有些工作可能导致频繁出差、和伴侣聚少离多,这时,求职者的私人感情就会面临挑战,有些伴侣会吹枕边风大加反对,从而影响求职者的决策。也有不少事例是这样的:求职者一开始工作背井离乡,但确实离家万里、照常探亲,最终还是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工作。再如,若求职者租住位置离办公地较远,尤其是在大城市,其通勤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幸福指数随之大大降低。人家上班只需走路 5分钟,早来晚走很轻松;你在地铁三次换乘后还要乘坐班车,单程就要花费2 小时,起早贪黑却可能落个迟到早退的结果。时间长了,你恐怕还是难以坚持。

另外补充一下,常常被大家诟病的针对女性求职者婚育状况的问题也属于这一类。说白了,某些面试官因为担心女性休产假而影响工作,所以提出了这类问题。幸运的是,现在国家九部委已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其中明文规定,不允许在面试的时候询问女性的婚育情况。如果求职者被问及婚育情况,则可以向相关部门和热线投诉。

待遇类问题

“你期望的薪酬大概在什么范围?”

“根据之前的评价,我们无法为您申请 special offer,您还考虑来吗?”

通过待遇类问题,面试官则可以更加直白地把薪酬福利拿到台面上来与求职者探讨。毕竟,大多数人工作还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报酬、养活自己、过更好的生活。面试官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了解求职者的心理预期和薪酬底线,根据自己能提供的薪酬情况判断其是否会选择加入。如果求职者的薪酬要求过高,超出相关标准,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作薪水便无法满足求职者的要求,求职者加入的意愿就会减弱。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薪资水平更高、更能满足期望的工作机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摘自《别让面试输在表达上》人民邮电出版社

求职面试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什么(面试官是如何考查求职意愿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