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早产儿##育儿##公益#
每一个遭遇早产的家庭都想过两个严峻的问题,我的孩子能活下去么?我的孩子未来能像其它孩子一样,从身体到智力上都达到“正常”标准,能够自理自足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么?
在NICU期间,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通过抢救治疗,达到出院水平的宝宝们,就已经闯过了“活下去”的关口。
下面,我们要看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能不能追赶并达到“正常人”的标准。
绝大部分的早产宝宝和低体重出生宝宝,可以通过在家庭中的密切关注,积极锻炼,按时随访,慢慢追赶达到正常标准。
但是有一部分孩子需要经由专业康复科医生的帮助,才能更好,更快的“达标”。
这就是我们在早产儿家长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康复”。
什么是康复“康复”也同其它医学术语一样,是一个翻译词,英文是“rehabilitation”,前缀“re”是重新、再次、恢复的意思;后面的“habilis”和“action”是行动、行为、习惯、适应等意思。
直接看字面,这个单词的意思是,让人“通过有效的方法,重新获得能够适应正常生活的行为和能力”。
再进一步的分析,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层次:
1.娃的肢体与认知的发展,是明显滞后或者存在疾病等不良因素的,只有这样,才需要“重新获得”。
2.一切能够帮助娃重新获得这些能力的行为和措施,广义上都可以理解为康复,而狭义上的康复,主要在医院的专业康复科室,由医生诊断,康复师执行并指导家长日常训练。
什么样的娃需要康复?首先必须要强调,无论出生胎龄多大,住院时间多长,经历的困难波折多少,出院后在家的状态如何,早产宝宝们,必须必须必须按时随访!
早产及出生低体重的宝宝们,生理发育上比足月娃落后,这是正常的,但是在追赶过程中,进度是不是正常,有没有出现或者突然出现必须医疗干涉的问题,这都不是家长能够自行判断的。只有按时随访,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生长中的问题。
究竟是暂时落后,家庭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在家锻炼效果很好,继续发展就行?还是必须要到康复科就诊,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通常,如果孩子有以下问题,需要就医进行康复训练的可能性较大:
1.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脊柱裂、先天性肢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2.后天性疾病:
各类损伤以及个⼈或环境因素导致的功能障碍。
3.围产期疾病:
极早产及极低体重儿、新生儿脑病、胆红素脑病等。
4.其它疾病:
儿童骨科疾病、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5.发育障碍:
发育指标(里程碑)延迟、智力发育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全面性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 、多重复杂发育障碍以及言语语言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等。
具体到家庭观察和执行时,推荐大家关注以下问题:
1.在分娩、NICU抢救过程中,遭遇过颅内出血、窒息、严重病理性黄疸等影响的婴幼儿,可以选择在正常随访的同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到康复科进⾏发育指标的监测,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2.矫正4个月还无法竖头、6个月还无法扶髋坐、9个月还无法扶腋站立、12个月还无法扶物站立、18个月还无法独立行走时,建议在正常随访的同时,咨询医生,到康复科进行发育评估,必要时进行早期家庭干预指导。
3.矫正3个月时逗引反应弱或无反应、6个月无法随意地发出咿呀语音、9个月无法发“bama”⾳,也无法共同注视物体、12个月无法用动作表示需要、18个月还没有出现有意义的词汇发音、24个月还无法说简单句子时,建议在正常随访同时,咨询医生,到康复科进⾏发育评估,必要时进行早期家庭干预指导!
更多内容,请关注“掌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