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大气磅礴,个人标签浓厚,艺术成就斐然。

诗仙、嗜酒、任性、豪爽、傲岸、狂妄、喜交友、重情义、有抱负……诸多标签完美诠释了李白的个性与魅力。

生平

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年),身世一直成谜。

李白自称出身陇西李氏,和李唐皇室是同一个出身,但一直未被认可。还有一种说法,李白的出生地在中亚的碎叶城,即今天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不要误会李白是外国人,在唐朝,碎叶城是大唐领土。

李白的出身问题,成了他日后科考的绊脚石。

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父母看着春日院落中树木葱翠,便开口吟诗:“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叶林红霞落”...留下最后一句待李白续接。李白走在李树下有了灵感,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白”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父亲便把头尾两字作为了李白的名字。

还有一种说法,李白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忽然梦到太白金星扑入了自己的怀中,所以为其起名李白,字太白,意思是太白金星转世。

李白早年家境优渥,一生娶了四个老婆,其中有两个是宰相的孙女,都是富贵之家,生活可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成家就要立业,李白几经波折入朝为官,却因没有实现政治抱负,毅然离开,晚年在族叔李阳冰的接济下生活直到离世。

诗仙李白三绝杯(诗仙李白五花马)(1)

诗词故事汇

仕途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科举制入仕途,只能走献赋谋仕之路。

献赋谋士,苏洵、韩愈等名人都有类似之举。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为了谋求官位,为玄宗献上《明堂赋》。未被重用。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又献上了《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仍未被重用。

李白后来结识了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两人强强推荐,李白终于得以入朝为官。得一翰林供奉,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接到圣旨那一刻,李白即兴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诗句。

一入皇宫深似海。他的一双慧眼看透了繁华背后的阴暗龌龊,开始厌倦御用文人的生活,并最终离开皇宫。

关于他离开皇宫的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他令高力士脱靴,引起高力士不满而报复。这个说法可信性很低,高力士是皇帝的心腹,为人情商高又有政治才能,人缘很好,李白不会去干这种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有的说李白在诗中把杨贵妃比喻成赵飞燕,引杨贵妃不满。赵飞燕是美人又是皇后,这样的比喻实则抬高了贵妃身份的杨玉环,报复一说也不可信。

李白辞职的真正原因,最可信的说法就是没有实现政治理想。

李白在翰林院的工作就是陪皇帝吟诗作乐,虽然写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绝美诗句,玄宗也很欣赏他,但只是把他当作才华横溢的文人对待,而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和他“济苍生,安黎元”的远大抱负相去甚远。

还有就是李白的性格不适合在宫中生活。李白太爱喝酒了。李白的《赠内》交代得很清楚:“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喝得烂醉以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怎么能当好差呢?长此以往,皇帝肯定是不高兴的。

所以李白递交辞呈,玄宗则赐金放还。

李白入朝还不到三年,他的仕途生涯就画上了句号。

诗仙李白三绝杯(诗仙李白五花马)(2)

诗词故事汇

到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没看清政治矩阵站错了队,受永王东巡案牵连被判入狱。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终获自由。他顺着长江而下,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诗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可惜的是,写下这首诗三年后,李白就离开了人间。

诗篇

官场失意,文场得意。

余光中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个评价太高了。

下面欣赏几首诗:

《清平调·其一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将杨贵妃比喻成仙女,盛赞其美貌。

《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李白眼中,五花马、千金裘,都不如美酒来得畅快。

还有《蜀道难》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杜甫评价李白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苏轼评价:“李太白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众多文学大家给予李白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李白的诗立意清晰,豪迈奔放,妙语连珠。一生共写过一千多首诗,对当时和后世文坛皆产生深远影响。

朋友圈

喜欢交朋友,也是李白特别喜欢做的事。

李白为人豪爽,自然是相识满天下,朋友圈人数众多且非常强大。

李白二十六岁时结识了孟浩然,《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他们友情的见证。

小他11岁的杜甫是他的小迷弟,两人曾相约结伴出游半载有余,途中还结识了高适,三人畅游甚欢,吟诗作对,胸怀天下,忧国忧民。

杜甫一生写了多首关于李白的诗,“诗仙”和“诗圣”这对好基友,生前相知相惜,身后双双千古留名。

李白一生中还有很多大贵人。

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在长安结识了卫尉张卿,张卿把他推荐给了玉真公主,他向权利阶层又迈进一步。

“忘年交”贺知章比李白大42岁,看过李白的诗后赞不绝口,称他是太白星下凡,李白从此便有了“谪仙人”的称号。

诗仙李白三绝杯(诗仙李白五花马)(3)

诗词故事汇

前文提到,正是玉真公主和贺知章联手推荐,李白才顺利入仕。

上面三个让李白平步青云,下面两个则救他于危难之中。

李白因永王案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免了牢狱之灾。 没有此二人,接近六旬的李仙人是何等遭遇将无法想象。

纵观李白一生,既狂傲不羁,风流潇洒,又受困世俗,败给了现实。

晚年没有了“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自信和高傲,最终在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中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