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上有了那么一群人,他们不管什么,稍有不顺,就直接到评论区开喷,不过瘾就私信喷,群里喷,喷天喷地喷祖宗,各种亲戚朋友生殖器,南来的北往的,国标的方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把某句脏话当成口头语的不算)

言语无能,用骂人来代替说话

话说刘关张三人齐聚桃园,刘备:为图大事,我漂流半生,苦苦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直到今日,淘尽狂沙始见真金天可怜见,将二位英雄赐予刘备,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关羽: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其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张飞:俺也一样!

网上还有差不多的段子,说读书跟不读书的区别:

开心的时候,读书人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读书的人说:草,爽! 伤心时,读书人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读书的人说:草,烦! 看到帅哥,读书人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不读书的人说:草,帅! 看到美女,读书人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不读书的人说:草,美! 遇到渣人,读书人说:“遇人不淑,识人不善”;不读书的人说:草,背! 遇到喜欢的人,读书人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不读书的人说:草,爱! 失恋的时候,读书人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读书的人说:草,疼!

着急了就骂娘,只不过是言语匮乏的表现,表达的无能,让人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骂人的话就简单很多,几个基本的词汇,反复的组合,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效果,但这只能表达出情绪,却不能传递出真正的内容。

所以喷子的表层问题,就是言语的无能。

现实无能,叫唤狗不咬人

有些俗语,比如好狗不挡道,叫唤狗不咬人,还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的时候也是不无道理的。形容狠人大都会说,社会我大哥,人狠话不多。真正执行力强的人,不会两个人对着喊,你瞅啥,瞅你咋的,再瞅我削你啊,你削削试试啊。正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喷那些垃圾话的功夫,可能都实现社会主义了。

喷子的真实存在吗(为什么网上那么多躲在面具背后的喷子)(1)

再想想,什么样的人会随时爆炸,情绪不安,除了那些天生的暴脾气,剩下的可能就是所谓的loser了。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物质、精神都处在一种被剥夺的边缘,在这样情况下,人都会形成一种极度不安地自我保护情绪。同时需要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在现实中受到法律道德的制约,在网络上总可以破口大骂了。

所以,喷子的深层问题,就是现实的无能。

当然还有一些人,将现实中的受挫,用另一种恃强凌弱的方式还给了现实,就出现了路怒、家暴等等行为,这都是再强大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转而去寻找一些现实中相对弱小的作为发泄对象的行为。

心理无能,口欲期长不大的吃奶儿童

弗洛伊德在研究骂人的时候,得出个结论,有骂人习惯的人,基本停留在口舌期,就是童年通过吮吸吃奶等行为获得快感的阶段。这些人虽然成人,但心里阶段依然没有走出那个口舌之欲,用骂人代替吮吸吃奶而获得心理满足。

所以逞口舌之快的人,是一种心理满足感极低的情况,马斯洛的需求分层理论中讲到,人随着成长,随着一些基本欲望的满足,会逐渐转向高阶的欲望的追求,如满足了食欲,可能会去追求爱情,爱情之外会追求社会实现、审美等等。但喜欢骂人的人,基本他们的满足感还停留在儿童的阶段。

喷子的真实存在吗(为什么网上那么多躲在面具背后的喷子)(2)

近些年来,流行一个词汇叫做巨婴,就是指那些心理上长不大的人。而骂人如果作为一种习惯,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反复的表现出来。那么基本就可以判定他就是一个巨婴。在现实中,他们的欲望并没有获得过什么彻底地满足,在一种欲望被剥夺的边缘不断的成长,而最终成为一个终生都追求低级欲望的可怜人。

所以喷子的终极问题,就是心理的无能。

在动物世界里,经常能看到,两个动物在打架之前,都会虚张声势的张牙舞爪,骂人有时候的作用就是营造一种自我强大的假象,显得自己很酷很厉害,但人往往是越缺什么,越去追求什么,比尔盖茨和马云不会炫耀自己的金钱,泰森也不会吹嘘自己的拳头,因为在他们心中,自己的能力已经被无数次的验证。

而骂人,就等于无能,这一点毋庸质疑了。

喷子的真实存在吗(为什么网上那么多躲在面具背后的喷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