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片子,是我们北京人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也是最喜欢的。地道的北京话听着就像您吃顿家里做的炸酱面一般顺口。

可是这北京话的讲究也不少,说话的方式也很多种。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普通话了。今儿,咱就聊聊这京片子。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

吞音吞字

前阵子在网上爆火的,有关北京话语速过快时吞音和吞字的印象留在了很多不了解京片子的外地友人当中。但是实际上可不一定是这样。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2)

哪有网上传的这么邪乎,这不是正常说话么

相声演员李寅飞认为:“只有胡同串子才那么说话呢,这样的北京话丢失了甜润和入味的熨帖。火了也不一定正确,就像“北京瘫”,我要是这么坐着,我爸就该抽我了。”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3)

不过人家有关吞音说的倒也没错,这样的北京话一开始听着并不舒缓。正经老北京的大户人家讲究的是语速放慢,态度平和,不赶话。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4)

就像老舍先生,溥仪先生等“老北京贵族”的录音一样,说话语速慢,心态平和,听着柔顺平和,就像给耳朵做了个按摩一般。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5)

这算得上是“北京贵族”了吧

但人家毕竟是富贵人家,咱胡同串子说话语速快,而且还带着点北京话的“侉”味儿,以前能从胡同口听到胡同尾,现在能听到,那当然亲切。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6)

浓缩就是精华

您看,虽说这话把还是不吞音的听着更舒服,您以为北京人说话不会接着“偷懒”了?其实不然,北京人能在说话前把这句话精简到最少,再慢慢说出来。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7)

北京人懒吗?

很多外地友人坐地铁时经常需要问:“你下车吗?要不咱俩换一下吧。”但是经常情况就是前面的乘客都会这么说:“我也得下啊,你着什么急啊?”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8)

不会好好说话您连地铁都下不来

但是咱北京人说话可就是最浓缩版的了“劳驾借光。”原版是这样的:“您下车吗?要是不下咱俩换一下位置,要是下咱俩也换一下,我着急。”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9)

就像老北京最常听到的打招呼方式:“吃了吗您内?”这话言外之意就是“您吃了吗?没吃的话上我们家吃去,添双筷子的事儿。”这简单的五个字可包含了客气跟客套。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0)

儿化音

说完了最火的吞音吞字,咱们再来聊聊最有代表性的儿化音。有些外地友人认为北京话就是大舌头 儿化音。说得轻巧,但是这儿化音可不是靠学就能学会的。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1)

北京话里面很多东西加与不加儿化音完全是两个意思。“走,咱买点花去,说话三十儿了。”“你上门口给你妈买两束花儿去,妇女节了!”

您看看,花代表的就是春节咱放的烟花。但是加上了儿,花儿代表的就是盛开的鲜花。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

画:代表绘画,动词;

画儿:代表画作,名词。

表:代表手表或者钟表;

表儿:代表报表儿,表儿格类纸质品。

眼:表示眼睛;

眼儿:表示小孔。

除了这些,咱四九城的皇城四门与内城九门就绝不带儿化音,很多“新北京人”都会在这个上面露出马脚。我们老北京人只有说到东,西便门儿上才加儿化音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2)

老北京西便门儿

之所以西便门儿要加上儿化音,也是因为这个门比较小,不正式。除了小的,还有一些是带有蔑视的才会加上儿:“小日本儿”、“小偷儿”等等。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3)

不信您试试“东直门儿”,说着就变扭还拗口

有礼貌

大部分人都同意我们北京人有礼貌这一项,跟谁说话都带个您,而且这些礼貌性用语可不是说说而已,您每天在地铁上每站地都恨不得能听到个十句八句的。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4)

以前公共汽车上都客气着呢

北京人除了跟长辈之间得尊称,同辈之间也好互相称个爷,女性的话,也是叫声爷。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5)

甭管多大官,该叫爷叫爷

不跟您开玩笑,每个北京人打小就学会的几个词是:“劳驾”、“费心”、“麻烦您了”、“借光”、“您好”等等。小时候要是没学会,估计屁股都让老家儿打八瓣喽。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6)

老家、老家儿,又一个儿化音的例子

但是瓷器之间,可就没这么多讲究了。张口闭嘴“你丫”,虽然是带着一点痞气,但是哥们儿之间互相都舒服。您要是出门这么说话,那就叫散德行了。

哥们儿之间待着舒服就行

就像有人调侃的在胡同里问老人路的话,不用敬语的话老人都说“上一边啦待着去!”其实也没这么夸张,您要是跟年轻人问路,我也说:“哪凉快上哪待着去!”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7)

这么问有人搭理你算是新鲜了

爱用拟声词

这个太常见了,比如:“嘁哩喀喳都拾掇好了”;“咕嘟一锅白菜”;“唏哩呼噜就吃完饭了”;“咔吃杆子上小广告”;“让风嗖嗖”;“噗嗤就笑了”等等...

爱说歇后语

这个是我们北京人最爱用的一种隐语,用歇后语说出来的话生动活泼而且骂人人家还听不懂。说一半,后面的您就猜去吧!

歇了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

吃铁丝拉笊篱——真能编

屋子里面开煤铺——倒霉到家了

纸糊的驴——大嗓门

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帽

北京话有什么好的(北京话是门艺术)(18)

咱京片子的博大精深还真不是这一篇两篇能说明白的。听到错误添加儿化音或者错误北京话的时候,那难受劲儿就像指甲刮黑板般闹心。

难不成,我们北京人笑起来还真是:“哈儿哈儿哈儿哈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