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0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钟佳颐)“我太幸福,太高兴了,这一刻我永远不能忘记!”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一年级(4)班学生王修远反复摩挲着胸前那条有着73年历史的红领巾,凝视着胸前那抹闪亮灿烂的红色,久久移不开眼睛。5月30日下午,王修远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85岁的魏需武奶奶为他慎重地系上红领巾,这条珍贵的红领巾也是1949年魏需武入队时戴上的那条红领巾。

六一儿童节的最佳礼物(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1)

魏奶奶给新入队的同学戴上了她保存70多年的红领巾。 记者彭年 摄

“听魏奶奶讲述新中国第一条红领巾的故事,是中华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和老师们必上的一节思政课,特别是在新一批少先队员入队的特殊时刻,让队员们感受魏奶奶对少先队、对红领巾的热爱、奉献和信仰,这种传承对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们意义深刻。”该校书记夏惠说。

六一儿童节的最佳礼物(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2)

魏需武向同学们讲述少先队的故事。 记者彭年 摄

5月30日,中华路小学三个校区的大队辅导员们带着即将成为少先队员的一年级新生和优秀少先队员代表来到魏需武奶奶家,听她讲述那个历久弥新的“第一条红领巾”的故事。

“每当回想起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心里还激动得咚咚跳。”魏奶奶说,1949年,新中国刚开始选拔少先队员,整个武昌区也只有10人,当时12岁的她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之一。当时的入队仪式让魏奶奶永远不能忘怀,在武昌实验小学旁的“人民电影院”里,团员们郑重、严肃地为10名首批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并带领他们宣誓。“共青团员跟我们讲,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他们牺牲了,但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需要你们来完成未完成的事业,你们要肩负起责任来!”魏奶奶说,当时共青团员们的话,她一直铭记至今,70多年依然言犹在耳。

六一儿童节的最佳礼物(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3)

魏需武当年的中国少年先锋队辅导员聘书。 记者彭年 摄

73年前的“承诺”,魏需武用了一辈子来完成。魏奶奶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武昌中华路小学退休教师,武昌区、中华路街、中华路小学三级关工委成员,为红领巾事业的发展及辅导员成长做了一辈子的贡献。2006年,魏需武被评为“感动武昌教育十大人物”。如今她85岁高龄了,心依旧在学校,每年都要跟孩子们谈心、“讲故事”,共度少先队的生日。近两年,她还依然邀请师生们到家里,给一代代的孩子讲好“红领巾的故事”,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传承”事业。

六一儿童节的最佳礼物(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4)

魏需武向同学们讲述少先队的故事。 记者彭年 摄

今年“六一”前夕,中华路小学的又一批孩子要入队了,“准少先队员”们如约来到魏奶奶家,聆听这节既生动又深刻的“思政课”。

一年级(4)班学生王修远听得入迷,他一边听魏奶奶“讲故事”,一边观看魏奶奶多年来收集的关于少先队的藏品,各种少先队徽章、队章,还有73年前的“第一条红领巾”,他久久抚摸着,凝视着那抹“鲜红”移不开眼睛。魏奶奶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第一条红领巾”从桌上拿起,仔细折叠,郑重地戴在王修远的脖子上,戴好红领巾后,又严肃地给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敬礼时,手掌由胸前自下而上举过头顶,一定要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魏奶奶细细叮嘱着。随后,她又仔细地跟“准少先队员”王沐子、梁峻睿戴上红领巾,并跟他们一同敬队礼,唱队歌。

六一儿童节的最佳礼物(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5)

魏奶奶和新入队的同学互行少先队队礼。 记者彭年 摄

“魏奶奶给我戴上她的第一条红领巾,是我收到的‘六一’最珍贵的礼物。”新少先队员王修远说。新少先队员王沐子说,魏奶奶教导我们,成为少先队员以后,要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磨炼意志、锻炼身体、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尤其是要保护好我的红领巾,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爱护它。”

【编辑:丁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