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一个“熊孩子”愁坏了他的姨妈。

在家,他偷吃姨妈精心准备的果酱,被发现后还得意的玩起了“猫鼠游戏”;

在外,他游泳、上树无所不能,一身衣服不到半天就满是窟窿;

要是碰上让他不爽的“好好学生”,一顿臭揍直接招呼上去,话少,不商量;

他也有温情的一面,见到漂亮小姑娘之后,小小年纪居然还谈起了恋爱……

这么一个走哪儿哪儿鸡飞狗跳,谁见谁头大的“问题学生”,

却成了140年来,几乎所有男孩的偶像,

他是汤姆·索亚。

汤姆索亚是怎样的孩子(你还记得那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吗)(1)

01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汤姆的恶作剧开篇,这小混世魔王偷果酱、逃学、和“城里来的”孩子打架,玩儿的不亦乐乎。

如果不是姨妈随后的惩罚,估计汤姆都能折腾到天上去,不过姨妈显然还是低估了这个机灵鬼。

02

《汤姆索亚历险记》带着马克·吐温特有的幽默色彩,通过孩子的视角去讽刺大人世界的虚伪与浮夸。

当城里的撒切尔法官一家到访乡村的集会上,每个人都在“卖弄”,在炫耀自己:法官端坐在台上望着全场,面带庄严地微笑,陶醉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中;

乡绅们争着与大人物亲近,听着台下羡慕的窃窃私语,“就像听见音乐一般心情舒畅”;

校长、教师、甚至图书管理员,到处发号施令,给予指导,显示自己也享有某种“权威”;

小姑娘和小伙子们亦不甘示弱,劲头十足地胡闹,渴望以此显得“特别出众”。

不过汤姆对他们的评判却很简单,他不屑的撇撇嘴,“一副官样”。

在汤姆眼里,什么上流社会,什么社会名流,都没有一颗被咬了一口的烂苹果来的实在。

海盗和强盗才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则是他毕生追求的名号。

教条的背诵圣经简直就是大人故意为每个孩子找麻烦的法子,汤姆可以用他的“宝贝们”轻而易举的买来其他孩子的“背书条”。

姨妈的那些刻板规矩、严厉的惩罚,却在汤姆出走当海盗事件中,被姨妈自己抛弃的荡然无存。

汤姆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斗士,他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向那些腐朽而墨守成规的成人世界宣战,还华丽丽的赢了!

马克·吐温在某种意义上,是他所创作的汤姆·索亚的一部分,并不仅仅指他所经历的童年时代,而是指他用幽默而平易的手法,去讽刺和批判现实世界的种种弊端,毫不犹豫的向世界宣战!

汤姆索亚是怎样的孩子(你还记得那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吗)(2)

03

《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何在这么多年以后的今天,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依然这么火?

孩子们才不在乎什么讽刺,也不在乎这世界啥样,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正和汤姆一样。

可孩子们却没有汤姆那样精彩的经历:

成为孩子王,指挥自己的“部队”和好友的“部队”来场世纪大战,清点伤亡人数、交换俘虏、约定再战!

和同学贝基谈一场轰轰烈烈,又若即若离的“虐心”恋爱,就像现在偶像剧里演的一样;

出走当“海盗”,在小岛上过得自由自在,又被大雷雨吓得和朋友畏缩成一团,最后闪着万丈金光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那份儿受“万人瞩目”的滋味儿还真不是人人都体验过;

面对恐惧和正义的抉择,他成了正义的使者,救了好人,惩罚了恶人,活生生一个绿林好汉。

就连发财梦都实现了,而且还是每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海盗宝藏!

嗨!想想都带劲儿!

别说孩子了,那天书童早上翻《汤姆·索亚历险记》,看完书再一抬头,星星都开始一眨一眨亮晶晶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其说是一本儿童冒险小说,不如说是一部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小说。

正如马克·吐温在序中所说:“虽然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孩子们看得,不过,我希望成人们看了它,也能勾起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汤姆索亚是怎样的孩子(你还记得那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