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说说我的一些浅见。

人的大脑,零岁到十四岁发展是最快的。二十岁以后,几乎就慢下来,纯看激活了。

十四岁之前,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高峰期:四岁。

四岁脑力的发展,是二十岁以后的十至二十倍,是十四岁之前其它年龄段的三至五倍。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

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发展,于十四岁之前,是不定期改变的。

我们洞悉了这一点,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去观察:你平时都给他什么(物质&精神)?他接受或反抗或逃避什么?

相应的,学校在不同教育阶段,也特别注重这种心理发展变化。例如:

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什么?(4,5,6岁各阶段是什么?)

国小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每学期)

国中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每学期)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又是什么?

成年人的教育是什么?

这些都必须结合脑神经、生理和心理,系统性地看。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2)

外国教育,概括而言,是生与死的教育。于这块土地,则是生存教育。

外面讲自律、习惯、快乐、责任、自我创造和自我意识,面对不同环境和发生事情时的应变(例如,面对死亡),也更讲爱、信仰与敬畏心。

所以,外面的人普遍比较真性,以自我为主,对社会有责任感,讲规则。

这片土地讲起来就容易了,重点就两个:生存和对人。

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只懂“钱”的表面意义(甚至不懂)。只会装,只会斗和比。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3)

首先,我来说说,中国的父母和对子女的教育。

愚以为,上一代(1980年代以前)的父母是非常伟大的。他们的一生,几乎都在为孩子奋斗,替孩子考虑(农村较低层家庭,资源趋向于男孩或独生子女。非独生女的女性,则基本上悲剧多于喜剧)。

这一代的父母,不客气地讲,都是悲催型父母。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永远充满焦虑,永远都在“爱,希望和失望”中撕逼。

面对竞争剧烈的生活环境,他们脱不去攀比的外衣,又离不开动物性的自然反应(父母因血缘关系,对子女产生的爱和保护等)。

如果,经济环境略允许,那就心累,心烦,无奈面对;

如果,经济环境比较差,那就身心疲惫,心烦与无奈加重,还要四处发泄。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4)

现在,我来说说,我对这一代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几点小小看法。

先开个玩笑,问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的子女对你说:你怎么不像要求我一样,要求你自己?如果,你对你自己也这样要求,我早就做富二代了。

你会怎么回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请你先用心,从第三人的角度,来看看你对你子女的要求。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5)

例如,要学习,别老玩。

你就想想,你每天一机在手,是学习多,还是聊天、扯蛋、追剧、听音乐,刷抖音快手、看视频多。

例如,要自律,坐有坐姿。

你就想想,你放得下手机12小时吗?你玩手机的各种姿势。

……

你就会发现,古人言“严以律人,宽以待已”,诚不欺我辈后生。

看看,你是否已经觉悟到:原版质量也就那样,凭什么,要求复印件好于原版?就因为,你是他的父母,所以你能以“爱”的名义,去强迫他?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6)

再问天下父母,一个极端正常废话的问题?

你希望你的子女,一辈子都能拥有什么?

答案,无外乎:财富,健康,权利,快乐,幸福。

这个问题,我问过的父母,几乎无一例外首选“健康”。不知道,你是不是例外。

接着是快乐幸福,至于财富和权利的次序,是不一定的。

当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时时拿出来晒一晒的时候,希望你真心实意的明白:健康是拥有“快乐幸福财富权利”的不可替代的,绝对性基础。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7)

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如果不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教育,都是耍流氓。

健康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它也包含心理的健康,思维的健康。

生理健康,地球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心理健康,就最低标准而言,是不要得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妄想症、忧郁症等;最高标准,则是他在日后,能用比较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思维健康,则是指,独立自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基于此,对应实际常发生的情况,我来说说,我个人的小小看法。

在孩子0岁到14岁时,父母给子女的教育,应该是诱导为主,其它为辅。

这里有几个观点,是要切记的,可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8)

a、多用疑问句,少用命令句。

例如,当孩子做错时,不是打骂或说教,或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

借此,和他一起多角度探讨,他这样做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

例如:

“这样做你开心吗?”

“这样别人会不会笑你?”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可不可以换个方式,如…你感觉如何?”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9)

b、降低自己智商和认知,将问题丢给孩子去解答,并陪着她一起找答案(是陪着他,让他做,不是你去做)

例如:

问孩子:“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

问孩子:“植物听得懂音乐或人话吗?”

问孩子:“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还可以问一些他对社会性问题,或生活问题的看法。例如:

“你赞成天天做核酸吗?”

“都不去学校,好不好?”

“国小三年级,看你读得不开心,那咱们不读了,重新回去读二年级或幼儿园,好不好?”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0)

c、用孩子做作业,来教育自己。老话就是“言传不如身教”。

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无需多提要求,也无需多指点多言。你只要告诉他,作业没做完,咱俩都不离开这位置,都不玩手机。

然后,你看书陪他(这样你一年,应该可以多看二三本书),或者写点东西,包括织毛衣,绣花都可以。

一则和孩子比耐心,二则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三则磨练一下自己。

当你如此做时,如果要吃饭了,建议你在开始就告诉小孩:作业没写完,我陪你一起饿肚子。反正坚持住,作业没作完,你陪他一起看日出。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1)

当你如此做时,如果他说这题不会,你不要告诉他怎么做才对。

建议你放下手边的书或其他物品,先说“你那么聪明,你都不会,我怎么可能会做”。再说“咱俩一起来研究吧”,然后你提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一步一步让他自己思考,自己做。

这中间,如果你发现他做错了,你只要说“我感觉有问题,你感觉有没有问题?”再从头用最基础的方式,一步一步来。

答案出来后,建议你这样问问他:

这题你老师上课教过吗?

没教过。我打电话问你老师,为什么出那么难的题目?

教过。你那么聪明懂事,如果上课用心三分钟,就会了。何必折磨我,陪你半小时,你似乎存心陷害我。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2)

于“c”这一点,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希望你自己先做好。

例如:你希望孩子,多看书,少接触手机,少玩电子游戏,少看视频。就请你先放下手机,拿起书来看。

例如:你希望孩子注重个人卫生。就请你记得,天天洗澡。

例如:你希望孩子,物归原处。就请记得,自己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3)

你在生活中的身教,孩子是比较容易遵循和学习,养成习惯的。

我举个例子,你要你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当你和孩子说话时,请先学会自己蹲下来和他说话。

久了以后,你可以问他,知道我为什么和你说话要蹲下来吗?大部分孩子会说,不知道。

此时,你可以趁机告诉他:“因为,我尊重你,我认为我俩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那么没有人,有资格要求别人仰视他。即使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儿子,我们也应该平视对方,互相尊重”。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4)

这种生活点滴的教育,如果表现的即时和适当,大概率而言,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例如,看过受伤的动物,对“善”的教育;看到美好的事物,对“美”的教育。

当你认可“a,b,c”三种诱导式教育是可以试试的,那么请你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做作业,最好给他规定清楚,是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开始做。而且做不完,不要做其它事,包含吃饭。做完作业,孩子想做其它事,尽可能在合理和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孩子。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5)

2、要尽最大程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少生气,少烦燥。

3、抱着欣赏孩子的角度和孩子相处,时不时,给于赞美和鼓励。

4、要相信,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一定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

5、要持之以恒,并且有耐心,做一个“问题父母”。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就是和孩子比耐心。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6)

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你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培养习惯。

愚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孩子上高中之前,如果你能培养孩子以下习惯,你这一辈子,基本上都不必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以后在社会上过着下层人的生活,孩子一定会过得比你好。

1、独立生活的习惯。让孩子能生活自理,最好是四五岁,就能自己穿衣穿鞋。国小,一二年级会自己洗澡洗头,会做点家务;三年级以上,就要让孩子多做家务(例如,擦地板,桌椅,洗碗筷),并且要学会自己简单煮点东西。千万别让你的孩子,二十岁了,最厉害的厨艺,就是烧开水。一定要清楚认知,你是孩子的父母,不是保姆。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7)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会思考、愿意思考的习惯。所以,你少用肯定的命令句,多用疑问句,多请教孩子。做个最好的倾听者,不做发言爱显狂。

3、培养孩子自律守规则的习惯。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先做作业,这是他这个年纪,这个职业(学生),该做的事。最好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给他定规矩(例如,国小二年级,必须自己的碗筷自己洗,吃饭不能看手机等)。

4、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可以在写作业时,要求他,写作业就专心写作业,别浪费他和你的时间,并且常鼓励他。例如说:“你看这题你专心写,十秒钟就做完了,不愧是你爸爸的孩子,你看专心多么节省时间。”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8)

另外,有三个习惯,你可以“在河中,洗脚兼抓鱼”:

1、物归原处的习惯。

2、阅读的习惯。依统计95%生活不错的成功人士,不论各行各业,都不排斥阅读,多数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3、记帐的习惯。这个习惯如果能养成,日后你的孩子,要穷,都难。

行文最后,用二个观点,和天下父母分享:

1、你的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你炫耀的工具,亦不是你的前传或日后替你完成某些事物的标签,请你充分尊重他。

2、按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这个“别人”不止是你的孩子,还包含你的父母,亲人和朋友。

教育是孩子和家长的(就是把属于孩子的)(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