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扬子晚报承办的“梦想与担当”江苏省青少年征文大赛评选结果正式出炉。大赛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写作高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刘诗瑞以一篇《诗酒趁年华》获得本次征文大赛的一等奖。她有哪些写作的秘诀呢?一起来看看吧。

绽青春创未来做新时代追梦人征文(梦想与担当征文大赛获奖选手专访①她来自海安高级中学)(1)

刘诗瑞的作文讲述了青年教师小李在山村支教,报效祖国的故事。“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有当老师的心愿。在报纸新闻中,我经常看到支教的故事,学校也有老师分享他支教的经历,这让我对支教充满了向往。” 刘诗瑞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花是婆婆纳,天蓝色的一大片,不张扬,不耀眼,却带着淡淡的香气。这也是她心目中老师的形象,默默奉献而从不索取。“我写这篇文章既表达了自己的梦想,又是想赞扬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们。”

谈到写作经验,刘诗瑞说,平日她非常喜欢读书,而且会在书上写一些批注和读书笔记,这样会锻炼自己的文笔和写作思路,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我最喜欢的书是《平凡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的奋斗经历让我非常感动,给我很多启发。在那个年代,主人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而他们面对挫折的精神同样激励着今天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我们,给我们以不竭的精神动力。”

以下为刘诗瑞作文全文:

诗酒趁年华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一(3)班 刘诗瑞

小李是一位很普通的青年教师。

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教给他一句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说是一个斜风细雨的清晨,谪居密州的苏轼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诗抒发思乡与超脱之情。

可是小李不这么认为。爱国诗人苏东坡,登上超然台,远处山河壮美,好景胜画,难道他不会生出一些报国的壮志?这里的“诗酒”,难道不是赤诚报国的诗,忠肝义胆的酒吗?

后来小李也成了一位老师。在过去的几年里,她亲历了国家的重大变化。从大方面讲,国家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从小的方面讲,家乡哪怕最偏远的角落,也通上了水电。小李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明丽,她老是觉得自己该为国家再做些什么。

小李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她上完了一天的课,拖着疲倦却满足的身躯回到家中,偶然得知乡村小学里缺少老师。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一群乡村学生端坐在新建的明亮教室里,小鹿似的眼睛盯着摄像头,很好奇的样子。小李的心忽然满满的。当她的母亲得知她想去支教时,慈爱的眼里满溢着担心。“孩子,虽然乡村里条件好了,但终究是比不上我们小县城啊,你真的想好了吗?”

小李透过母亲的双眼看到了自己的眼。眼里是还未褪去的星光月光与刚刚升起的日光。那是青年的热血,青年的担当。

第二天赶了一天车,走了许多里路,小李记得她到达那个小村子的晚上,七月流火,星临万户,满天星斗乘着风。空气里氤氲着淡淡的泥土气息,操场上半旧的红旗卷了边。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孩子们用清脆的声音朗诵着刚刚学到的词,声音撒开脚在山间奔跑,让每一丝空气都兴奋地抖抖身子,最终消弭在山下透亮的河水中。暖风清甜,好似稚子顽劣掷碎了别家千金的妆奁。

阳光从东方射来,将学校里的花儿照得透亮。“老师,什么叫‘诗酒趁年华呀?是不是指要在有年华时多作诗喝酒?”小姑娘懵懂的嗓音响起,甜得像棉花糖。小李愣了愣,她似乎明白了孩子们缺的是什么。

“那老师先问你,为什么要学习?”

“为了以后生活可以更好!”“为了爸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对啊,为了生活,为了父母。可是同学们,是谁让你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呢?”“是国家?”孩子们不约而同齐声回答。声音在草木山丘间回荡,许久也不曾散去。“老师,那我也为了国家学习,”小姑娘又开口道:“我也想做个老师,培养许多对国家有用的人!”小李凝视着小姑娘,笑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这样一个大国,有这样一群孩子,有什么做不到呢?

“所以,诗酒趁年华,就是趁着年华多做于国有益的事情。”

小李不想离开这乡村小学了。至于她所做的一切值不值得,山高水远,孩子们已经成为最好的回答,而现代化强国的精神目标已然实现。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点评:用对苏轼诗歌的认知,体现一个青年的成长,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融,是文本的一大亮点。同时,文章多用内心独白,将人物刻画得尤为细腻真实,人物心理变化也体现得合情合理。文章在主题上善于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相连,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主人公意识。文笔自然流畅,亲切而深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