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一定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真正的风凰,因为这是一种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神鸟”但凤凰的形象又似乎无处不在,她那美丽、灵动、风姿绰约的身影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吹奏有风笙、凤箫;结婚称“凤鸾之喜”、“龙凤呈祥”;节日里有“龙飞凤舞”;吸引人才叫筑巢引凤,“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比喻人才稀少称凤毛麟角;名字(包括大名小名)叫“凤”的女孩子恐怕谁也数不清;以凤命名的山川河流为数不少人们有时感叹命运的起起伏伏为“得势的猫儿欢似虎,落时的凤凰不如鸡”;人们比喻出身清贫而又做出卓越贡献的女子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还有象征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等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凤凰到底在什么时代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凤凰到底在什么时代的(关于凤凰您知道多少)

凤凰到底在什么时代的

你一定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真正的风凰,因为这是一种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神鸟”。但凤凰的形象又似乎无处不在,她那美丽、灵动、风姿绰约的身影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吹奏有风笙、凤箫;结婚称“凤鸾之喜”、“龙凤呈祥”;节日里有“龙飞凤舞”;吸引人才叫筑巢引凤,“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比喻人才稀少称凤毛麟角;名字(包括大名小名)叫“凤”的女孩子恐怕谁也数不清;以凤命名的山川河流为数不少。人们有时感叹命运的起起伏伏为“得势的猫儿欢似虎,落时的凤凰不如鸡”;人们比喻出身清贫而又做出卓越贡献的女子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还有象征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等等。

其实,翻开中国文化史,我们便不难发现,凤凰的踪影更是随处可见,凤的神话传说、文化典故,如凤求凰、凤还巢、凤凰涅槃、凤鸣岐山、凤穿牡丹、麒麟朝凤等等比比皆是。自古及今,凤凰这一美丽吉祥的神鸟已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可以说,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的心灵深处,已经形成一种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情结——“凤凰崇拜”。甚至有学者提出,在中国文明史上有两面文明大旗迎风飘扬,一是龙文化大旗;一是凤文化大旗。在波诡云谲历史变幻中,“龙飞凤舞”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一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的“东西”,何以在亿万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形成如此强烈的情结?凤凰是何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又是怎样演化的?她在自己的演进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着什么作用?要说清这个问题,还要从远古人们的图腾崇拜开始。

“图腾”的英文原意是“我的亲属”。图腾崇拜实际上是自然崇拜(或动植物崇拜)与鬼神崇拜(或祖先崇拜)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早期宗教形式。就其崇拜的直接对象讲,是自然物或动植物,而就其崇拜观念来讲,都具有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内容。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远古先民们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个自然物或动植物有血缘亲属关系,于是把它们当做神灵或自己的祖先去崇拜,成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图腾,既是一个氏族的崇拜对象,又被当做该氏族的标志和象征。参照中国各民族图腾物的历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汉族古代图腾是龙和凤。西部族群的最高图腾是蟒蛇(蛙、鱼、龟皆同类),经神化演变成为龙,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盘古、黄帝都是龙的形象;东部夷族部落的最高图腾是燕鸟,经神话演变成凤,太昊、少昊、颛顼 、帝喾、舜以及殷之祖先契都是凤之形象。这也是“龙飞凤舞”、“东凤西龙”的最初缘由。

相传少昊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居住在今山东一带。据说有一天,少昊立于山冈之上,有凤鸟突然飞到他身边,也许由此产生灵感,于是,便以鸟为师,以鸟命名下属,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视鸠氏、鸬鸠氏”等,此外,还有“五雉”、“九扈”共24个氏族,组成3个胞族。他们以鸟为图腾,在生活器具、服饰、装饰方面亦仿鸟形,从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许多器皿如鬶、鬲等造型就是形态优美的鸟。商族是东夷族的后裔,他们甚至确认自己的祖先就是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为什么东夷部落要选择鸟做他们的图腾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生活在远古的人类,头顶上的天如同穹庐,是一个变化无穷的瑰丽世界,特别是天上的太阳、月亮、星辰,还有五彩祥云,他们都是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如何才能与天沟通呢?东夷部落自古以农立国,对于一刻也无法离开土地的的远古人类来说,有什么能比鸟更能激活他们的原本就澎湃的想象力呢?有什么能比五彩鸟儿更令人产生美丽遐思呢?于是,他们幻想着部族的祖先是从鸟卵中产生的,在祭祀仪式中,歌声也像长了翅膀,祖先的灵魂也由美丽的鸟引导着投向为蓝色的天际,投入太阳的怀抱。他们将各种鸟的形象揉到一起,凤的雏形就出现了。凤凰就成了他们的保护神,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他们的图腾。

那么,凤凰的原型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孔雀,有人说是金鸡或雉,还有人说是家鸡或者是鹤。古人认为是鹏,鹏凤是一种鸟,“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乎窕冥之中”。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又叫燕,“玄鸟,燕也”,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燕是凤凰的原型之一。细细一想,此说有理,燕子,是生长在中国的一种极普通的候鸟,轻盈、美丽、活泼,与人类相亲相近。古时候的人们仰观俯察,远取诸身,近取诸物,燕子近在眼前,选择它们展开想象应在情理之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是不同时期的先民融合了燕子及其它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就出现了“凤凰”这一美轮美奂的图腾。

因为原本就没有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典籍中领略凤凰的美姿。《尔雅》说凤“鸡头、蛇颈、燕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还有说凤凰身上有美丽的纹饰,这些纹饰像汉字,头上的纹是德字;双颈像顺字;背纹像义字;肚子上的纹像信字;膺部像仁字。更有古籍附会说凤有六象,头象天、目如日、背如月、翼如风、足如地、尾似纬。总之,凤凰集众多动物之大美,“出于东方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见之则天下大安宁”

有关凤凰的传说可谓是汗牛充栋,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舜与凤凰的关系最为密切。相传舜的父亲曾梦见凤凰,涿米喂他。醒来后他以黄帝之书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后世子孙当有大福大贵者。舜年轻时,他的父亲和弟弟象想加害于他,趁他修仓库之际,点火烧仓库,舜穿着娥皇、女英事先给他预备的绣有凤凰的衣裳飞出火海。还有传说凤凰与舜载歌载舞,引得众人与各种动物咸集四周。在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是孔子,老子曾把他比喻成“凤”,说他“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贤左智”。在民间,关于凤的传说更是不枚胜举。据说某地某年,连日洪水,人们漂浮水中,死伤无数。一个青年男子在木板上漂了三天三夜,奄奄一息,突见前面不远处,在一个漂浮的草垛上,几个雏凤哀鸣不已,青年男子随用尽全力,将雏凤救至附近高山上,自己却力尽身亡。不久,雏凤之母在飞寻中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看见救命恩人力竭而亡,深为感动,便鼓动双翼,救下无数百姓,随后也累死在水畔。我们之所以没把发生这故事的时间地点说出来,主要是类似的传说太多,以至分不清“确切的时间地点“。

透过作为图腾的凤凰的演变及其神话传说,我们看到的是,她上系于天,下系于民,是沟通天人的使者。凤凰是祥瑞、善良的象征,她寄寓着人们最美好的愿望。我们不妨数数看:

其一,凤凰的形象是极致之美。人们描绘凤凰“五色备具“,光彩夺目,且力量遒劲,凌风蹈云,翱翔四海,声如箫笙;

其二,凤凰是阴柔美的代表。在中国文化中,阴柔的一面比阳刚更为突出,儒家虽然崇阳,但实际上是柔弱的,“儒者,柔也”。道家明显是主柔的,老子讲“柔软胜刚强”,崇尚优美。优美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都胜过崇高,甚至胜过壮美;

其三,凤凰是一种极善歌舞的鸟,她是欢乐、祥和、安宁、幸福的象征,她既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又是美好理想的象征;

其四,凤凰是一种高洁的鸟,“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恓,非竹实不食”,这种高洁,在儒家表现为崇尚气节,在道家表现为崇尚自然;

其五,凤凰是至徳至慧之鸟,被誉为“鸟之圣者”;

其六,凤凰成双成对,是爱情婚姻美满的象征。“凤凰于美,和鸣锵锵”,后来人们又创造出“凤侣鸾俦”。和合之美在世俗生活中的最充分体现就是这种男女情爱。

将凤凰崇拜与龙崇拜结合起来看,龙与凤体现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和美传统,这种和美传统表现在各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和、身与心的和、现在与将来的和。中华民族将龙凤图腾这样的和合之美表达的非常充分和生动。龙凤构成了一幅刚柔相济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从两个不同侧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始的象征拓展开去,龙凤的文化含义大致可以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

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

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和、吉祥、至贵。

龙凤精神也可以用乾坤二卦来象征:

乾卦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可以说,在龙凤身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百姓的人生智慧。

龙文化与凤文化可以说基本上是并驾齐驱的两大体系,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互相生成、兼容的关系。

远古时,凤鸟广泛见于各种传说典籍中,比龙的形象更具体、明确。凤的地位远高于龙。如果说龙与水相随的话,那么凤与火相伴。凤鸟往往与火、太阳组成复合图腾。“凤凰,火之精,生丹穴。”状如鸟,雄为凤,雌为凰,见之则天下大安宁,故为仁鸟。凤凰作为祥瑞之鸟,从无恶凤。不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渐渐地,龙与风的位置出现了变化。慈禧太后为了突出自己,便一改龙上风下的传统,在她的墓宫中的壁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不管怎么变化,皇宫里龙的形象太过威严甚至有些狰狞。凤虽华贵典雅,却稍嫌庄严威武,细腻繁缛,充满超人的神秘力量。还是民间的凤,朴实无华、简练质朴,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优美灵动的形象让人感到亲和。

注:本文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成果,因较零散,恕不一一标注。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