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险一年一投(寻脉大国保险⑳)(1)

太平保险一年一投(寻脉大国保险⑳)(2)

文|徐晓

太平保险一年一投(寻脉大国保险⑳)(3)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进入新时代之后,上海数十家私营华商保险公司在公营公司(人保)领导之下,开始抱团取暖,并采取“一面倒”的策略,积极靠拢“组织”。但在资力日绌、业务收缩、处处受制的情形之下,虽勉力维持,仍难以为继。

于是,1950年8月,私营保险业派出三人代表团赴京,拜访人民银行、人保总公司,向领导面陈四大困难、八大诉求。领导们热情接待,态度之诚恳“出乎意料”,并以“太极手法”将大多数问题推挡回去。(参见《寻脉大国保险:共和国初年的一段保险史》)

苟延残喘之际,一众私营公司再次“主动”靠拢组织,“自愿”要求与公营公司合营。

1 “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1951年下半年时,上海共有私营保险公司27家,其中两家有洋商股份(宝丰保险公司有英商1/3股份,泰山保险公司有美商1/3股份),其余的25家,加上天津3家,总共28家私营公司,开始酝酿“在自愿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合并。

在合并酝酿过程中,虽然存在相互间的矛盾,但在人保的鼓励、支持和领导之下,最终顺利完成,组成“太平”和“新丰”两大公司。两公司为了扩大力量并更进一步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都商请人保公司投入资金,正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人保在二公司占股均超50%,充任“控盘大佬”。

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由上海12家及天津3家共计15家私营公司组成,合并协议于1951年10月22日正式签订,并于11月1日正式开业。资本总额定为100亿元(旧人民币,下同),一部分由参加合并的公司就全部资产除去负债之后净值经审查核定后之金额,作为各该公司在新太平之投资额,其总额为45亿元;余额55亿元,全部由人保公司投资。各私营保险公司所有的全部财产,都在1951年12月1日以前,陆续移交于新太平接收。

至于合并以前各公司对外未了责任的转移及应交捐税的核付,皆由各公司指定人员自行处理。合并前的一切欠薪、奖金、年终奖和未曾结清的债务,也都由各该公司自行处理。

新太平组成新的董监会。董事会的组织为董事19人(公股8人、私营保险公司11人),监察人7人(公股2人、私营保险公司5人)。从人员组成上看,私股多于公股,但7名常务董事中,公股占5席,私股仅得2席。

董事会成立后,经推选,原太平保险创始人周作民任董事长,人保华东区公司经理谢寿天为副董事长,人保华东区副经理林震峰为总经理,另外配了两名私股代表作为副总经理。显然,经营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公司设秘书处、财务处、人事处、业务处及营业部,共有职工共三百余人。

公司开业后,由原天津太平合并另外3家私营公司组成为天津分公司。公司经营范围,计承保火险、运输险、汽车险、玻璃险各项业务,所有业务溢额均归人保负责。

公私合营新丰保险公司由上海13家私营保险公司合并而成,合并工作自1951年9月间开始,至1952年1月1日宣告开业。资本总额经核定为人民币60亿元,并比照太平办法,由人保公司投入大半资金(公私股比约为6:4)。

由于私股方面董监名额及人选迟迟难以确定,至公司挂牌时董事会尚未成立。经协商,总经理由人保上海分公司经理顾濂溪担任,也配设了两名私股副总经理。

总之,由“国营经济”掌控大局就是了。以下设财务处、业务处、计划处、秘书处、人事处及营业部,全部人员约150人。业务种类以火险为主,运输险为辅,所有业务溢额照例均归人保负责。

合并工作完成以后,由国营公司指定地区、指定行业,作为合营公司的业务范围。并组织合营公司学习苏联的保险理论,批判资本主义保险单纯营利的观点,并把原来私营公司依靠经纪人招揽业务的经营方式逐渐改变为由保险干部直接向投保人进行联系服务。

当时认为,保险经纪人是纯粹的中间剥削性质,对私营保险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逐步取消这一中间环节,因此对经纪人有步骤地分别作了安排,有的吸收为保险干部,有的促其改行。到1955年,便完全废除了保险经纪人制度。

可不是吗?私营公司都“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了,跑街、坐堂卖保险的都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在中间玩花样、赚佣金的“掮客”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2 “三反”“五反”及天津样本

抱上国营经济的粗腿是不是就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了呢?

非也,疾风暴雨呼啸而来。

1951年底、1952年初,全国范围内开始“三反”“五反”运动。运动从“三反”开始,而“三反”运动又是随着增产节约运动而来的,所以各地纷纷成立相关组织,下文将要讲到的“节委会”即是一例。

当其时也,朝鲜战争已呈现长期化态势,中国军队亟需改善装备以抗衡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而1952年又是国内建设大干快上的一年,许多耗资巨大的项目即将开工,财政收入左支右绌。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增产节约。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提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

在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检查中,各地揭发出大量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于是,毛泽东批示:“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由此展开。

“三反”运动最典型的案例是天津的刘青山、张子善案。刘、张二人分别是1931年、1932年入党的“老革命”,都曾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而坚贞不屈,但在进城后却迅速蜕化变质,腐化堕落。张子善时任天津地委书记兼专员,刘青山为前任地委书记。事发后,经周恩来批准,河北省将二人逮捕。公审前,有人提出可否“给个机会”?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1952年2月10日,刘、张二人被执行死刑。全国震动。

“三反”引发“五反”。“三反”运动揭发出来的贪污分子中,每个受贿者背后总有一个或数个行贿者,其中以“有钱人”为多。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私人工商业者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的“五毒”行为被越来越多地揭发出来。1952年1月5日,毛泽东批示:“一定要使一切与公家发生关系而有贪污、行贿、偷税、盗窃等犯法行为的私人工商业者,坦白或检举其一切犯法行为……给以重大的打击,争取在两个月至三个月内基本上完成此项任务。”

如果说“三反”以国家干部为主要对象,那么“五反”主要针对的是工商业者。

打头阵的又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在1952年1月份的四天内,天津工商界共检举坦白贪污、行贿、偷税漏税案件6115起。

“五反”运动随即在各大城市中全面铺开。

风声鹤唳。

资产阶级最集中的上海,中央原来部署稍晚一些开展“五反”,但是地方上闻风即动,而且火力全开。资本家自杀事件此起彼伏。中央立即着手纠偏。据薄一波回忆:荣老板也有问题,应该划为哪一类?我同陈毅商量,陈毅说还是定为基本守法户为好,经周总理转报毛主席,毛说,何必那么小气?再大方一点,划成完全守法户。这个“标兵”一树,在上海以致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保险业不是法外之地。

1952年4月,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经理杜天荣致信天津市节委会,并抄报人保总公司,提出《关于合营保险公司处理的意见》,直截了当提出天津太平合营保险公司应予停办,理由如下:

①资金仅10亿元,每个险位以2亿元为限额。但旧保险制度中是无限制地保,保一万个危险单位就可负两万亿元的责任。去年12月及今年一二月,差不多都保有数千个危险单位,这样现在太平合营公司10亿元的资金,经常负有数千亿元至数万亿元的责任,一旦数个单位同时被灾,就难以如数赔付。据过去老例,在此情况下,先被灾的有优先权,不足的公司只能关闭停业。因此这事实上是一种空买空卖的制度,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盗窃性的组织,因此去年(合营前)私营公司总共2亿元的资金,而就盈利18亿。

②这个公司的私人代表均系资本家(其中一个是有好几个贸易及商店的身价数十亿的资本家;一个是清王的后代,家中的家具都是金盆银碗),因此已贪利成性,解放后数年来倒卖金银、放黑息仍是他们的祖业,保险公司就是他们破坏国纪的护身法。

③今后保险已因国家需要而变为财政性质,所以私营就更不相合。

④由于天津有人保与太平公私两家,利害立场不同,做法常有冲突,私营企业尽力争夺地盘,采用有意多赔款等手段,三年来公家损失达2亿多元。

⑤人员问题:太平仅有四十余人,而人保今年发展计划是300至500人,有些人已表现身在合营心在人保,但因他们待遇比人保高,少数人有“小米顾虑”(当时薪水以小米折算)。

人保总公司副总经理孙继武批示:“留下好处不多,同时天津市府提议撤销。”

3 “主力军与地方部队的关系”

关于公私合营公司的现状及下一步走向,组织上是怎么看的?人保华东区公司向总公司的报告及人保总公司向上级机关的报告,透露出一些意见。

现状(1952年):

目前大部分资方代理人对他们私人资本希望起什么作用或作进一步发展的企图和要求是很薄弱的,而主要还是考虑着如何保牢饭碗和维持其个人的地位。

另方面则又希望把烂摊子的包袱丢掉。一般职工原本是宗派山头,组织涣散,成分复杂,解放以后基本上没有得到比较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政治上很落后(特别是太平“油条”太多,情况更为严重,新丰上下层都还比较积极)。

“三反”“五反”运动以后,这些公司的业务大大减少,甚至没有业务。上层情绪不高,不敢领导也无法领导,彷徨犹豫的情绪很普遍,一再表示要我们指出方向,加强领导。一般干部则一方面不满意老资方,抗拒他们的领导;另方面个人主义的思想较严重,对人保也有所顾虑,形成无政府状态(太平更严重)。

现在,两家游离在外的私营公司(宝丰和泰山),提出要求公私合营,企图依靠公家力量,维持摊子,如果我们不予支持,很快即会停业。太平与新丰两家合营公司,也已陷入靠吃股本利息维持的状态,要求与国家公司实行业务的分工。

下一步考虑:

根据我们对私营公司有计划地淘汰、争取好的向国外发展的方针,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明确保险事业上的私资不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合营公司目前是作为国家保险公司的辅助力量而存在的,是主力军与地方部队的关系,不是独立的对抗力量。到一定时期,保险事业是要全部国营的。目前合营公司应在国营公司统一领导与具体指挥下发挥助手作用,共同努力消灭空白,业务的方向主要是中小工商户和里弄,已经承保的大型工商户逐渐转让给人保。

——对宝丰、泰山两家私营公司,因有英美外商资本,经营作风也不好,人员很复杂,保留没有用处,拟不予任何支持,并结合金融行政的管理,让其自然消灭,其好的职员,拟个别吸收。宣布停业后,令其定期清理债务及未了保险责任。这样处理,政治上也不会产生不好影响。

——对太平、新丰两合营公司,藉此机会,实行改组,将两个总管理处合并为一个联合总管理处,视必要于适当时机迁来北京。停止其国内业务,利用其香港、新加坡等地原有机构的基础,全力转向东南亚地区国外业务的经营。人员除总管理处保留必需一部外,全部包下来,加以训练,有的将来可以派往国外,不愿参加者,遣散一部。少数私人股本,愿脱离者听之。

以上各点,我们已与该两公司的上层谈过,反映还好,并表示愿本此方向积极努力。

……

由此可见,在太平与新丰两家公私合营公司组成仅仅一年之后,组织上已经在考虑对他们的进一步处置方案。

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是既定的,“利用”、“限制”之后,紧接着就是“改造”,毫无悬念。

尾声

1956年,全国范围内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锣鼓喧天之中,大红喜报纷纷扬扬。

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和新丰保险公司,原以上海市私营工商业为业务对象,自全国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已无业务对象。人保公司提出将两公司加以合并,并征得上海市党政的同意。

由于太平保险公司在香港、新加坡、马来亚及印尼等海外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新丰保险公司没有海外机构),经营海外业务,因此,在合并时,拟保留太平保险公司的名义,停办国内业务。将合并后的太平总管理处迁至北京,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统一领导下,专责发展海外业务。在两公司的董监事会议上,两公司进一步合并的提议得到了“一致拥护”。

1956年8月,新的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总部迁往北京,牌子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公司并排挂着,在内部,太平和中保的“总管理处”都设在人保公司国外业务部。

从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开始独步中国保险市场,谁与争锋?

太平保险一年一投(寻脉大国保险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