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

一、“五”的字形演变

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尚不固定。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2)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3)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4)

金文,字形基本确定: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5)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6)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7)

小篆延续金文写法: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8)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9)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0)

隶变后中间“×”的一个笔画与上方的横画脱离,并逐渐变得平直。隶书写作: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1)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2)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3)

楷书延续隶书的写法,笔画更线条化: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4)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5)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6)

关于“五”的字源的说法,主要有三个:

  1. 五个横画。五,指事字。本用五横画表示数字“五”,构字法与一二三亖相同。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由积画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五,这是“五”的本字。流行到战国时期,后被淘汰。
  2. 㐅。是特殊指事字,加两横于上下,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
  3. 五,商代甲骨文已经有此字形。后来这种写法用为正字而固定流传下来。

二、含义

五本义是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后引申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等。

《说文解字》曰:“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林义光《文源》中说:“五,本义为交午,假借为数名。二象横平,‘X’象相交,以二之平见‘X’之交也。”《说文解字注》曰:“五,五行也。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后造此字也。从二,像天地,侌昜在天地闲交午也,此谓㐅也,即释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尅相生。”交午,意思是纵横交错。

古书中又通假于“伍”,表示“五人”或“相类”等意思。《商君书》:“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

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伍”作为“五”的大写。

三、常用词语

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五谷丰熟形容各种庄稼均已成熟,丰收在望。亦作“五谷丰登”。

五官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五霸,其说法不一,一般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在诸侯中势力强大,称霸一时。《史记·魏公子列传》:“此五霸之伐也。”

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彩缤纷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

五金,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

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

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五味,通常指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泛指各种味道。在中医中五味指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

学汉字大全第12集(小学生学汉字识传统)(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