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在家,每天都浑浑噩噩,效率极低,究其原因,就是专注力不足。

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种情形,

做事时容易分心、被影响到,会经常中断当前在做的事情。比如原本计划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但只要旁边有什么风吹草动,注意力就被吸引走了;人在书桌前,但是心却在神游天际,经常人在曹营心在汉。

又比如刚翻了几页书,注意力就被手机弹出的信息提醒吸引,嗨聊了一会,顺便就继续刷起了抖音,逛起了淘宝;当在专心工作时,旁边同事的聊天内容引起了你的兴趣,然后你便会时不时地插上一嘴,最终放下了手头工作,参与其中。

难以持久,很短的时间便出现思维涣散,结果就是效率很低,什么事情都无法按时完成。想要阅读一本书,结果没有翻几页就放下了,再也不想拿起来了;想写一篇情况汇报,结果只写了一小段内容就烦了,然后开始胡思乱想、心猿意马、一拖再拖。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以上情况,那说明你也缺乏专注力。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是我们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必备条件,而分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坑人的陷阱。

专注力的本质。

要想解决专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晰的定义问题,我给专注力下的定义如下:

专注力是多种因素融合的复杂集合,是在多种因素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专注状态

换句话说,专注力就像是一种复合力,是多种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作用在一起,所形成的集合力。

专注力就是所做事情的“吸引力”以及当事人“互动”参与程度等等因素共同作用后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精神持续高度集中、不受干扰、心无杂念的活在当下的专注状态。

举个例子,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孩子在玩ipad游戏时,专注力极强,这时他们目光如炬、心无旁骛,即使身边有人大声叫喊,他们好像都没有听见、毫无反应。

由此可知,游戏极强的“吸引力”与孩子高度“互动”的参与,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极致的专注。

我再换一种表述,现在我们有一根水管用来浇地,如下图。

哲新这篇文章能让你获得超强的专注力(哲新这篇文章能让你获得超强的专注力)(1)

正常情况下,图中出水口这种水流量,是自然状态,也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正常状态,就像我们做事十分专注,是天生具备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状态,其实不专注才是反常状态。

结果现在水管上出现了A、B两个漏点,导致水管出水口端的水流量变小,甚至没有水再流出来,这种水流量变小的情况时间一长,我们便以为分心才是常态,专注才是需要锻炼获得的能力,其实问题只是出在了漏点上。

在水管问题上,正常人肯定不会盯着出水口使劲,而是把目标转向A、B两个漏点上,解决了漏点,出水量自然就会变大。同样,解决了“吸引力”和“互动”两个漏点问题,一个人的专注力也会增强,后面我会细讲。

生活中,我见过有些家长耳提面命的要求和提醒孩子“你专注点!”、“你要专注!”,这种只是一味强调和关注“专注”的结果本身,就是一种舍本逐末、毫无意义、根本无效的做法,就像孩子反诘到“爸爸你别这么穷!”、“你别继续这么穷了行不行!”一样。

只是强调表象和结果,而不去深扒和改变催生这些表象产生的具体原因和真正问题,问题便永远不会得到改善。

如果注意力是一个点,那么专注力就是一条线。专注力是使注意力持续指向特定事情的能力。缺乏专注力,就是因为你一直在切换注意力,从而形成了很多断点。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消除这些断点。

专注力的作用。

我们想提升专注力,必须弄清楚专注力的作用,以及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因为如果我们有其他方法和手段达成同一目的,我们可能都不需要专注力。

我们想提升专注状态,无非想解决的就是效率、出错率和体验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如此需要专注力,就是因为我们想提高效率,改善生活体验。因为专注力越强的人,效率越高、出错率越低、生活体验越好。

上课时专注力越高,接收的信息和知识就越多;学习时专注力越高,学习效率就越高;工作时专注力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与此同时,越专注,越不容易马虎出错。所以,专注是高效的保证,是做好事情的关键所在。

现在专注就跟效率挂上钩了,而效率,就是效益,就是一个人的竞争力;一个人越高效,人生体验就越好

专注力影响效率,效率影响人生体验,所以我们可以推导出,专注力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生活维度。专注的人生,就是高价值的人生。

来看几个例子,本想要尽快地完成学习和工作,然后去娱乐放松,结果做事的时候总忍不住胡思乱想,本打算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却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是不是会特别无奈和痛苦;

又比如,一位一年修完四年大学学分,然后利用剩余三年时间丰富人生和尝试职业规划的学生过得多“我噻”;又或是在高质效的学习之余还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参与各类比赛、谈着恋爱的学生,这样的校园生活是有多精彩;

同样的工作任务量,一位上班游刃有余、每天准时下班的人,与一位靠不断加班才能勉强完成日常工作的人相比,工作的心情和焦虑程度是完全不同。

专注力极强的人,一般就是那些所谓的“高效能人士”;而专注力差的人,经常发现自己有一系列事情未完待续,积攒越多越痛苦。说白了,我们之所以需要专注力,是因为我们对“效率”有所追求;当然,错误越多变相等同于效率降低。

那最终的结论就是:专注力的作用,就是提升做事效率,进而增强生活体验。

专注力是一种滋养的力量。

我在之前《注意力既能助你封王,又能毁你一生》的文章中提到过,你大脑中进行思考的内容,全部是你的注意力进行选择的结果。

“注意到”是信息进入大脑意识处理的唯一入口,你输入什么,大脑就只能处理什么。如下。

哲新这篇文章能让你获得超强的专注力(哲新这篇文章能让你获得超强的专注力)(2)

你持续地专注什么,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注意力关注的信息,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中进行加工,所以注意力是思考和输出的基础。

持续的注意就是就是专注,我们持续专注在哪,说明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思考进而会影响输出,输出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人生。

比如一直专注在工作上,工作能力就会增强;专注到家庭上,家庭就会更加和睦;专注到爱情上,就会收获爱情的果实。

因此,专注力其实是一种滋养力,滋养在哪,哪里就会得到成长。

如果一个人眼里只看得到问题,那问题就会不断得到滋养,一直看伴侣的短处,那惹你烦的短处就得到无限的滋养,在你心中无限放大,让你不断纠结和痛苦,这都是你自己滋养的结果。

一个人天天专注于那些自己遇到的不公、失败和痛苦,那这些痛苦便不断得到滋养,慢慢就成了这个人生活的重心。像祥林嫂不断叨念着自己儿子阿毛被饿狼吞噬的事实,这种痛苦便一直缠绕纠缠了她一生,每次“注意”都像遭受利刃剐绞。

已经过去,或无力改变的事情,脑中琢磨多一遍,口中絮叨多一次,问题的滋养就多一层,心里的纠结也就更深一度。对于有能力改变的事情,便去直接行动,过多的纠缠和抱怨只会滋养痛苦。

学会把专注滋养问题的能量转化到专注如何避免陷入同样的窘境,和让自己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上,这才是对专注力的善加利用。

扼杀专注力的因素。

对于扼杀专注力的因素,有外源干扰和内源干扰两类。

——外源干扰。所谓外源干扰,就是周围环境中的干扰和诱惑。平时,我们的注意力就像雷达一样,是散开的,会对所有刺激产生反应。

像喇叭、装修等噪声;邮件、微信、手机来电、弹窗广告等信息提醒;不舒服的桌椅等感官刺激等,都属于外源干扰。外源干扰作用于我们的五种感官,会让人产生反应。

这种遗传特性,是因为人类祖先拥有广角的、敏感的雷达系统,才能及时发现周围的“危险”信号,迅速躲避危险,那些对于周围危险信号较为麻木的祖先,绝大部分已经带着不易分心的“优良”基因灭绝了。

这一在古代具备生存优势的基因特性,却在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为我们的代际选择进化的速度早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结果就是,现代的你跟远古时的那个你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

我们这个社会干扰太多、诱惑太多,心便特别容易浮躁,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比我们这个时代的刺激更多。外源刺激,尤其是那些具有“诱惑性”和“特异性”的刺激,严重破坏着我们的专注力,成为造成注意力涣散的恶魔。

诱惑性干扰,即那些能唤起你欲望的干扰,像突然蹦出的情色图片,以及月入十万的兼职广告等等。有着烟瘾的人,看到香烟的照片,或者闻到烟味,只需要0.01秒就可以唤醒吸烟的欲望,“劫持”注意力。

特异性干扰,即那些特别的、具有反常性的干扰。比如特殊的人或事,会迫使我们去了解和关注,像家里小猫撞倒了东西、单身美女邻居家门口的男性说话声等等,都在挑拨着你的好奇心。

好奇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产生学习动机,让人专心,又能产生诱惑,使人分心。

微信弹出的信息提醒,你会想知道是谁发的、什么内容;新闻蹦出的娱乐八卦,你很想了解下事情始末。如果你留心观察过就会发现,当旁边有人聊天声音很小、或在窃窃私语时,你的好奇心越重,注意越是容易被吸引过去。

人天生对那些具有“诱惑性”和“特异性”的外源干扰,抵抗力不足,如果想克制这种本能冲动,需要“意志力”的介入,而怕就怕意志力不足的时候。

现在提前提供两种抵御外源干扰的办法,

一是物理隔离。通过改善环境提高专注力,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很简单,就是“惹不起,但躲得起”,与其消耗意志力与外源刺激较劲,不如直接釜底抽薪。

通过改善环境,把所有容易造成干扰和分心的因素全部排除在外,创造一个不被打扰的隔绝环境。就像很多绘画、舞蹈、编程等校外培训机构,喜欢遮盖窗户和教室玻璃,就是避免家长向内张望时吸引到孩子的目光,干扰专注力。

物理隔绝,就是制造独立空间,与要着手处理的事情进行独处。在家学习时,电脑、电视、家人、床、零食等等,都是干扰源,所以不如去图书馆;如果非要在家,那就隔离一切干扰,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全部清出你的视线,放到一个很麻烦才能拿到的地方。

我工作与学习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需要专注时,会带上降噪耳机,这就是在制造听觉屏障。如果周围声音确实嘈杂,那我就会用一些白噪音背景的app,或者听“莫扎特钢琴曲k448”纯音乐,相传这首曲子可以让人变聪明。

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私信找我要app软件名称,因为放到文章中,涉嫌广告推广了...无奈。

尽量只听白噪音和熟悉的纯音乐,不要听带有歌词,或旋律很快的音乐,更不要去听摇滚乐,不然屏蔽干扰就变成了制造干扰源。

其实一旦养成了专注的习惯,戴上耳机就变成了极具仪式感的行为,不用再播放任何音乐也能快速进入专注状态,而且当别人看你带着耳机的时候,也会很少去打扰你,一举两得。

二是利用多信道。人的五种感官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都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我简称“信道”。

事实证明,一件事情占用的信道越多,做这件事的专注力就越强。

比如刷抖音,就是占用了人的视觉和听觉,因为特别专注,所以时间流逝便特别快,当人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过去近半个小时;当你在电影院,尤其如此,影屏里的视觉特效和音效,更是会让你完全沉浸。

打游戏是占用了视觉、听觉、触觉,这时一上午都会感觉过得飞快,时间嗖的一下就没了。

所以,学习时想要更专注,那就尽量同时多占用信道。比如在高中晨习时,大家都喜欢高声诵读课文,出声背诵就是利用视觉和听觉,增强专注力。阅读时用手指引导眼睛看,同时小声默读,这就是增加了触觉、听觉两种感官。

我现在阅读,几乎都是在电脑中阅读电子书,因为可以增加移动鼠标和敲击键盘的“触觉”,由屏幕中的鼠标光标进行导读,有时再加上轻声默读,对我个人提升专注力确实很有帮助。

对我来说,阅读时专注力增强的效果,并不在于读得更快,而是接收到的信息量更多、读得更精细了。

以往经常漏话、跳行,读完一两页,就会忘记这整段的小标题是什么。好像自己只有金鱼的7秒记忆,只能片面的理解和记得住7秒内自己阅读过的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这分明就是专注力不足的表现,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

当你仔细审视上面这句话,就会发现里面的文字顺序全是乱的,如果你采用的是默读的话,那可能就会第一时间意识到。由于专注力不足,我们的大脑会经常出现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大脑对“习以为常”经常“不加审视”,一不留神就会遗漏和错过很多细节信息,有些人读完一篇文章,立马重读,经常会发现有没读到的内容。不信的朋友可以在本文上加以试验。

二是大脑经常会根据经验“脑补”信息,刚看完几句话,就“揣测”、“脑补”出了作者表达的内容梗概,这样读书更像是在读自己的经验和内心独白,不如不读。有些人听人说话也是这样武断,没说两句他就“懂”了。

——内源干扰。内源干扰来自内心秩序的紊乱,来自于内在的自己。

需求类像困了、饿了;情绪类像焦虑、压力、烦恼和生气;动机类像厌烦、没有兴趣;杂念类像待办的任务、周末要怎么过;以上这些都是打乱内心秩序的内因。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熵”,其物理意义是指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混乱度(熵值)总是不断增大的。

我们可以用“精神熵”,代指一个人内心的混乱程度。精神熵越高,内心混乱程度越高;精神熵越低,内心越是平静安宁。一个内心充满思绪、欲望、冲突和情绪的人,即精神熵很高的人,是根本无法专注的。

精神熵趋于零,即心如止水,佛家讲入定,心无杂念,是达到极度专注的前提条件。换言之,在你着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任何杂念思绪和情绪都是精神垃圾。

▷思绪和杂念。思绪和杂念就是精神世界中的杂草,当一个人能经常觉察到自己脑中的思绪和杂念时,他的专注力便已经开始提升了。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起始;同样,能意识到自己不专注,就是你专注力觉醒的开端。

试着去清空大脑,让自己时刻静下来,那些待做的事情和需要处理的思绪,可以列成清单或者记在纸上,这样就能给大脑减负,总之别存在大脑中

关于具体如何做到心无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区分思考和思绪”、“阳明心学”和“心神内敛”中有做过详细的介绍,不再赘述。

▷欲望。欲望就是精神世界的枷锁,心里想着那个明眸皓齿、肌肤白嫩、前凸后翘的姑娘;畅想着挥金如土、花天酒地、淫乱奢靡的富豪生活;憧憬作威作福、耀武扬威、只手遮天的权势地位。

欲望让人活在“梦”里,而不是专注的活在当下。关于如何戒除欲望,我在之前“戒瘾四部曲”中,有过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话可以翻阅往期文章。

有些人认为戒除欲望就是在放弃通往美好世界的通行证,戒除欲望就是在放弃人生,因为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其实恰恰相反,舍弃低级的快感,才能享受更高级的愉悦。

戒欲解除了精神束缚,反而会让自己更自由。以前沉迷网游时,天天纠结和想的就是什么时候才能玩上,这种受制于欲望的痛苦,懂的人自然懂。

另外,对于各类知识的过度渴求,也是一种欲望。这个世界日新月异,我们渴望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所以我们渴望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

这种渴望,重在“适度”,自己能“沉下心来”是底线,起码要做到专于一事、做好一事后,再去追求其他知识。不合适的渴望越多,专注力越容易被打散和分割。

▷情绪。情绪如果不能转化为动力和行动,便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

对于负面情绪,大家都深恶痛绝,并极力躲避,当一个人被烦躁、焦虑、愁闷、恐惧、压力、紧张、生气等等情绪缠身时,根本没办法专心于手头的工作,我们绝不会指望一个内心翻江倒海的人,去做好十字绣或者外科手术这些需要专注的事。

注意“紧张”、“压力”两种情绪,这是两种神经过度激活和唤醒的情绪,适度的紧张和压力可以增加专注度,但因为增加了能量消耗,一定不可持续,两种情绪终究是打破了内心的平静,是一个熵增的状态。

其实,当你需要专注时,高兴、快乐、兴奋等等正面情绪,也在起着消极的作用。只有在你想要享受时,才需要开心、快乐这些正面情绪。

再说句题外话,当一个人经常在生活中体会到负面情绪,肯定是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如果一个人能精进认知,学会以新的方式和角度看待问题,生活就会充满智慧和欢乐,这个道理不复杂。

一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越强,更为专注的可能性就越大。关于如何控制情绪,在我之前的文章《哲新丨这篇文章帮你摆脱情绪困扰》中可以找到答案。

▷小结。人处在杂念、欲望、情绪之下,智商和专注度都会有所下降。因此,在需要专注时,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试着让心境安静的就像湖面一样,不起一丝波澜

消除内源干扰,就能减少专注断点,就能提升专注度。所以,对于提升专注力来说,就变成了学会如何控制杂念、戒除欲望、摆脱情绪困扰,以获得内心安宁。要想摆脱内源干扰,就是练心,虽然没有哪一种改变是一蹴而就的,但也并不复杂,只是需要耐心和正确地不断重复。

一位制作铁锅的老师傅曾说过,一口手工锻打的铁锅,从铁板变成锅,主要的工艺就是锤,不多不少,三万六千锤。练心就像砸锅,是一件特别静心的事儿,一拿起锤子,啥也不想,砸就是了。

专注不难,做就得了,只是因为你一直不断强迫、提醒自己要一直保持专注,这反而让专注于手头做的事,变成了在意自己是不是“专注”这件事,尤其是出现“断点”时,有人还会自责。在意自己是不是专注,以及自责自己走神,这就是在打破内心的平静,制造内源干扰

所以,要专注做事时,静下心来,啥也不用想,做眼前事就得了。如果静不下心来,就深呼吸几口;如果想别的了,也深呼吸几口,然后收神。重要的是“别在意”,跟砸锅一样,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就能成。

“深呼吸”是一种能让心平静下来的力量,而且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可以运用的,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能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这也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瑜伽修行者都会推荐的事情。

提升专注力。

提升专注力,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吸引力”和“互动”。

——吸引力一个人做事无法专注,八成是因为这件事的“吸引力”不够。这时的你内心会有一种渴望驱使你去做别的事情,或者有一种厌恶感使你不想做手头这项工作,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追剧和健身之间,你会选哪个?大学时,跟热恋的对象约会和学“微积分”之间,你会选哪个?与朋友去看电影与打扫房间卫生之间,你会选哪个?玩网游和照顾孩子之间,你愿做哪个?

简言之,你出现专注问题的那些事,都是那些根本吊不起你的胃口的事,或者同时存在着其他更为吸引你的选择。那个你强迫自己专注去做的事情,本身的感受就是枯燥、无聊、厌烦,总之体验很糟糕,只想脱离,还提什么专注。

就像我小时候被父母拉去参加成人场合的聚餐,他们的话题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我只想尽快脱离,专注于他们谈话的内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相反,那些极具吸引力的事情,很少会存在专注力问题。比如让你去参加一个全是美女帅哥的单身趴,你是否会全神贯注地倾听和观摩对面的帅哥或美女?是不是专注的嗨到多晚都没事。

又比如网游对于网瘾少年的吸引力,能让其一天一夜不合眼;像赌博对于赌徒的吸引力,能让其两眼放光,只要还有赌资在手,就不会轻易离场,永不知疲倦;更有甚者,毒品对于毒瘾患者的吸引力,能让其抛弃一切。

那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事情,能让人付出一切,精神深陷其中,完全拔不出来,哪还存在什么专注力问题。所以,提升专注力的问题,又变成了如何让事情变得对你更具“吸引力”的问题。

提升一件事的吸引力,可以在“意义和奖励”,与“任务难度”上下下功夫。

一是意义和奖励。一件事情的意义越重大、奖励越丰厚,吸引力越大。当我们不确定一件事情做完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时,我们的大脑便会觉得这个事情不重要。

所以,赋予你所做事情以重大的意义或足够丰厚的奖励,只要你真心地接受和认可,你就会产生渴望,会想尽快得到奖励、实现其意义,这样你很容易投入和专注其中。

比如关于读书的意义,周总理年少时便说出了那句让人振聋发聩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既然具有如此非凡的意义,必定对周总理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我们都知道背英语单词很枯燥,但是当年李笑来却痴迷其中,因为他把每个英语单词都赋予了50元价值,所以当他一天能记住100个单词时,对他来说就相当于一天赚了5000元钱,他每天都激动的根本停不下来,想不专注都难。

所以,我们跟牛人可能每天所做的事情一样,同样都是背单词,但实际上,牛人其实一直在做另外一件事。一念不同,影响的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和吸引力,一般人是在枯燥无味的背着单词,牛人却在着迷和疯狂的赚着钱。

同样是工作,有人是在辛苦地赚钱,有人却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专注力和行动力。

赋予事情以意义和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想象力,而且要把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到心底,不断重温,这样一件事的吸引力会很强。

我有时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我一直将写作当成是塑造个人影响力、发家致富的事,所以虽然苦,但是耐不住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一想到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我就能全情投入。

二是任务难度。专注力要兼具动机和能力,具备了动机,还需要具备能完成事情的能力。读小说时,大家很少考虑过专注力的问题,是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吸引人,易读不难。但是让你去读认知成长类、教科书类的书籍,专注力可能一会就涣散了。

又比如安排你去制造航空母舰,你除了会发呆,还是会发呆,想要专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造不出来,“臣妾做不到啊”。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那些远超我们能力边界的事情,会让我们很难专注。

哲新这篇文章能让你获得超强的专注力(哲新这篇文章能让你获得超强的专注力)(3)

所以,具备能够完成手头事情的能力,是专注的基本条件。太难的任务,势必带来痛苦的体验;而太简单的任务,时间一长又会让人感觉枯燥;只有任务难度在一个人的能力边缘,伸伸手就能够到时,才最具吸引力。

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消耗的体力脑力,是影响事情难易程度的三要素。

如果消耗的时间、体力和脑力太多,即任务的“门槛”太高,会让人望而却步,造成拖延,这时人们会更倾向于去做些难度较低、吸引力更大的事情去逃避。

降低任务难度,我们可以将任务进行“分割”,即切分任务步骤,每次只做一部分,这样每个部分专注力,都可以有所保障。

——互动。想要完全沉浸到当前的事情上,必须与当前着手做得事情进行“互动”。

首先,主动参与者与被动旁观者的专注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是参与者,他们很难走神,而且走神可能导致表演事故;相反,台下的观众是旁观者,走神很正常,而且一点代价也没有。

同样,开会时,发言者和参会者的专注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课堂中,一个随时准备举手回答问题、随时准备课下提问的学生,肯定专注程度更高。当你全身心投入时,你根本没有空隙分神、去考虑其他事情。

所以,不要让自己停留在”旁观”被动的观众角色中,要积极“互动”,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的主角;不要做单方面“输入”的观众,因为被动输入时,专注力永远得不到保障。

“互动”策略利用的理论原理就是“分身乏术”,一个人很难同时左手画五角星,右手画六边形;同样,一个演员不可能边想着下一个动作和台词,一边想着晚上吃什么;一个人也不可能边思考着深刻的东西,一边还刷着手机娱乐。

一个人进行“输出”的时候,是难以分身的时候,而且思维活动越多,越专注。比如你不可能一边组织语言,一边走神;老师不可能一边授课,一边走神;写作时,不可能一边构思敲打着文字,一边走神。

根据“互动”原理,再配合上文中“利用多信道”的方法,我说下自己的阅读法,

我阅读时,只在电脑上读word版的电子书,因为可随时编辑,敲打键盘的过程,即是占用了触觉和视觉两种信道,而编辑的文字,也是自己思维的痕迹。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随时加粗(Ctrl B)自己有感触的段落和语句,从触动我的这个点出发,我会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思考为什么会受触动,并将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链接,做延伸思考,尽量转化和提炼出一些生活中可以实践运用,即切实有用的东西。

一本书,我只对触动我的点感兴趣,我读书是带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就是一种主动选择和参与,就是在与书建立“互动”关系。

一章或者几章节读完后,我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这时书就变“厚”了。隔天或不久,我会回看之前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快,真的会温故而知新,回顾的过程我会利用思维导图,提炼观点和浓缩关键词,这样整本书的逻辑框架就一目了然了,论点和论据也很清晰,这时书就又被读“薄”了。

在我整个阅读过程中,比如在我在思考和输出自己观点与评论时,是互动专注的;在我提炼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是互动专注的,这种程度的专注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我也已经从这本书中有所得了。

阅读是件很费脑力的活,真正高效学习的本质就是高强度的用脑、高度的互动。

其实,“分身乏术”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哄人,因为一个人也不可能边伤心边开怀大笑,所以安抚一个伤心的人,很好的办法就是使劲逗他开心。

关于专注力。先分享到这。本篇是一篇万字文,能阅读至此的人,肯定已经具备超强的专注力。

如果感觉文章真诚且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