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22日,在地铁19号线花山新城站,地铁工程师卢颖明满头大汗从隧道出来,从车站到严西湖底一个来回约5公里,他一边走一边检查管片质量,每趟需要2个多小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全国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国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22日,在地铁19号线花山新城站,地铁工程师卢颖明满头大汗从隧道出来,从车站到严西湖底一个来回约5公里,他一边走一边检查管片质量,每趟需要2个多小时。
确保盾构机最佳状态下穿严西湖
卢颖明是武汉地铁集团质量安全监察部的一名工程师,他的主要工作是现场查看施工质量和进度。上午9时许,他戴好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掏出随身携带的回弹仪,对准管片按压下去。
卢颖明(左)在19号线使用回弹仪测量管片混凝土强度。通讯员袁永华 摄
卢颖明使用全站仪测量隧道沉降、轴线偏差、姿态导向等数据。通讯员袁永华 摄
“这是检查管片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卢颖明一边操作一边介绍,隧道是由一片片管片拼装而成,每一片管片要经过“四查”,即出厂要查、进工地要查、下井拼装前要查、拼装后要查,以此保证隧道质量。
随后,卢颖明和施工方中铁十一局地铁19号线二标项目总工徐成祥一起进入隧道。“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区间,全长4188米,去年9月盾构始发,已经掘进一年,目前已穿越严西湖,即将到达严西湖北岸风井。”徐成祥说,穿湖地层为中风化泥岩,地质条件差,施工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渗漏透水、盾构机被困等问题。
卢颖明介绍,为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严西湖,他们将穿湖风险前置,施工前,运用“LECD风险评价”方法,全面梳理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施工时,运用现场检查结合视频巡查,后台查阅监测数据,搜集掘进参数信息等手段,实现风险动态跟踪与管控;同时,精心组织、科学筹划、加强监管、重点把控、严格验收,确保盾构机以最佳状态下穿严西湖。
打造“五无隧道”,争创“质量标兵”
隧道里干净整洁,卢颖明熟练使用全站仪,测量隧道沉降、轴线偏差、姿态导向。
“管片破损、错台、渗水等问题一直是盾构掘进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为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区间努力打造无污染、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超限的‘五无隧道’。”他说,在质量管控监察工作中,必须严把“三道关”。
第一道关,管片生产后必须进行三环试拼装,首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不合格管片坚决予以退场;第二道关,盾构始发前必须进行始发节点验收,各项条件具备,各个环节完备,准备工作到位方可始发;第三道关,盾构掘进一百环后,必须进行百环验收,对百环管片质量进行系统分析,查漏补缺,归纳总结,验收通过才允许继续掘进。
卢颖明(左)检查隧道管片施工质量和进度。通讯员袁永华 摄
卢颖明(中)和中铁十一局施工人员研究隧道工序,严格按图纸施工。通讯员袁永华 摄
19号线二标总监理工程师张秋实介绍,监理人员入驻管片工厂,从原材料、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出厂检查等过程进行把关。
记者看见管片贴有二维码以及施工和监理人员姓名。据了解,这是为了让每一片管片都可溯源,压实质量责任主体。
目前,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区间已完成推进4000多环管片,无一渗漏,实体质量均达到了“五无隧道”标准,是名副其实的“质量标兵”。
武汉地铁19号线起于武汉火车站,线路沿武东路、花城大道、花山大道、光谷五路走行,串联杨春湖副中心、青山区武东、花山生态城、光谷中心城,止于高新二路站,全长23.3公里。19号线设计运营时速120公里/小时,远期预留140公里/小时运营条件,被称为武汉“跑得最快”的地铁。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曾斯 袁永华)
【编辑:张文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