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所有文字和照片皆为摄影师陶羽原创,请尊重创作者的付出,未经允许请勿盗用。​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年二月都会到美国的洛杉矶和旧金山出差各一周,如此往返已有五年了。

到现在我对第一次来美国时候的兴奋心情还有印象,只是在网络地图上看了看第一站酒店周围的地图便觉得很新奇:一个个正方形的社区,周围还有各种商店餐厅,应该跟英国或者欧洲的旅行体验会很不一样吧?

还记得第一次到洛杉矶机场时连炎热的气候都觉得很新奇,当时也没觉得美国人的说话方式很“粗鲁”,只是觉得他们有点不太听你讲话。自顾自地说,自顾自地做。后来新鲜劲儿过去了……我就直说吧,美国人真是很粗鲁。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1)

他们的交流方式非常排外、不友好,我觉得如果移民到美国生活,会很难融入,会有很多文化冲突,最少比(像我们现在这样)在英国生活要暴露出更多的文化冲突。仔细想一想,美国人这种“不友好”的交流方式,可能是由于他们被精英政府灌输洗脑了一种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的思想。

“我们的交流方式就是自由,这是最自然最伟大的交流方式,外国人来这边就得按我们的方式来,你们来美国不就是喜欢美国吗?那你们就得学着点我们怎么说话。”

英国则不同,英国人更矜持,虽说有点“假客气”,不过也因此对不同的文化显得更加包容。各地都有不同的交流方式,但谈话间充满了友好和理解。

以上想法绝不是因为对美国的敌视导致的片面评论,相反我第一次去美国时真的很期待,带着最开心的心情想拥抱美国文化。后来第二次,没有这么多新鲜感,就多了这些批判性的观点。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2)

再后来就不想来了,出发之前我还记得上一次去是有多无聊。

在欧洲出差,晚上下班可以去市中心的教堂、酒吧、街道里走一走,甚至会早起出门溜达溜达拍拍照。在美国呢,不想出门,因为我知道出去什么都没有。而且开车会堵车,不开车要走很久。

比如有一个周日,我想去附近吃个中餐、去买瓶酒,还想找个玩具店给儿子带个礼物。三个地点在三个地方,距离都很远,周围没有其他内容,要想全办完打车也得弄一下午。

这就不像我在英国镇上的生活,步行就可以把这样几件事都办了,即使开车到镇中心,停下来也可一口气办妥。美国城镇上的商店太零散了,而且对行人非常不友好,即使看上去很短的距离,因为每个路口都要等红绿灯,最后可能都要走很久。而且不少地方没有人行道,只能走公路边的泥土地。

美国朋友说,是啊,在美国每个人都开车,去哪都得开车。我说这样彻底摒弃步行,不是太不环保了吗?朋友说是啊,不过这里油价很便宜。于是我就抬杠,那美国的石油比水资源丰富喽?可为什么我去的每个公用卫生间的水管水流都那么细小,每次手都得贴到水龙头上才能洗干净?有的地方还只能一次洗一只手,因为另一只手必须用力按住一个按钮。

我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但常年在欧洲出差,我从没见过如此这般到哪里都不愉快的洗手经验。每年浪费那么多人类资源发动战争的美国,对底层人民其实是非常吝啬的。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3)

说到吝啬,我们来谈谈整个湾区的物价吧。我们单位出差有报销限额,在欧洲(瑞士除外)都没什么问题,在美国吃饭却成了大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找不到报销限额以内的餐厅。而且美国的小费基本是强制性的百分之十五、十八、和二十,如果饭本来就贵,小费则更多。

美国朋友说他们给高额的小费,是因为这里的服务员挣得实在太少了,不给小费会活不下去。我问他像我们这样两个人一桌180刀,小费平均算30吧,这服务员一天接待50桌,小费分给后厨三分之一,一天1000刀,还没算工资也已经挣很多了啊。他说像这样市中心的餐馆,他们很有可能是没有工资的。我说不给工资工作不违法吗?他说那是欧洲吧。

就像我们在美国商场里买东西,每样东西的标价都是不含税的,最后付款时候都要再多加百分之十,这些税难道不应该商家来付吗?就像餐馆员工的工资难道不应该老板来付吗?仔细想想也不能怪商家老板,其实房租很贵,竞争也很激烈,这些钱最终其实是被政府或美国的精英阶层收走了。

这些钱把美国打造成了一个强国,却根本没有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富裕的硅谷、湾区有着比东欧还破的公路,昂贵的医疗系统让穷人根本看不起病。然而富裕的美国精英却可以对整个社会洗脑,让被剥削的底层美国人觉得自己即使流落街头也比其他国家生活的更优越。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4)

每天夜幕降临,旧金山的人行道就走不了了,全是臭烘烘的帐篷,一个接一个,是流浪汉准备睡了。整个街道不仅脏,还不安全。流浪汉三五成群,周围乌漆麻黑,若是下班晚了,就得赶紧溜着机动车道边跑到车站。

有时候聊到这里,很多国内的长辈就质疑:我听人都说美国很好啊,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去美国。我想一是因为美国区域差异性特别大(比如物价),再一个是刚到美国可能也有让人觉得新鲜的地方。

湾区是高科技公司聚集的地方,生活好,挣得多,但是物价房价也高。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而且穷人永远翻不了身,绝大多数都是一代代穷下去。中产阶级呢,现金大幅流动,挣的多花的也多。我大部分朋友同学现在在美国工作的应该都算是中产阶级,在高科技、五百强公司做研发、工程、也有管理阶层,跟每个人聊聊发现他们的现状都是挣得很多但是月光。

湾区的房子非常贵,最少三百万美元,小公寓也要一百万以上。而且加州税非常高,尤其有一项叫“地税”,这在英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税非常高,一百万的房子每月要交两三千的税,而且如果你买的房价涨了,那这个税也会跟着涨。

就算你辛辛苦苦工作,在湾区买了房子,后面退休了很有可能因为供不起地税而要卖掉房子。

我这几个湾区的同学都表示每年交税要东拼西凑,前一秒还在笑我拿英国工资来美国吃不起饭,后一秒就开始哭诉他们的工资也交不起湾区的地税。

有的国内的朋友不懂,跟我抬杠说最少他们这些人在美国有车有房吧。那你不能这么比,有车有房算什么,这是他们工作创造的价值。他们在哪个国家做同样的事难道不应该有车有房吗,只是他们创造的这些价值大部分又还给美国了。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5)

英国医疗福利很好,虽然效率没有国内那么高,看个病得排很久队,但是最少全民免费。每次过来跟在美国生活的同学聊天,听到的看病贵问题也是骇人听闻。

我同学说上次在火车站,有个人手被火车剐到了,情况看着很严重,旁边路人要打911。结果那人拖着骨折的手大喊别打,说自己没保险……

还听到有人讲在美国吃鱼卡刺的事儿,说看个病最后陆续收到好几千的账单,很多项目都是保险不保的或者有很多自付的部分,同样在中国你要是卡个鱼刺要多少钱看病?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6)

看过一个美国电影,说其实精英阶层都是外星人,他们控制着政府、大公司、财富和权力。你别说,身在美国还真能有这种感觉,我想这就是极端扭曲的资本主义社会吧。

美国就有一种富人掌控社会,穷人被剥削洗脑的感觉。不说那些流浪汉,你看那些每天追着被银行要钱威胁收回房子的美国人,一个个胖到病态,吃的喝的都是富人给穷人设计的“高科技”食物和饮料,越喝越傻越喝越胖。

美国饮料可便宜了,因为里面糖都是合成的,超市里有的牛奶也可便宜了。我有个中国同学刚来美国不知道,看到便宜牛奶一块钱巨大一桶还很高兴,后来脸上长痘痘,才发现换了那种贵一点的牛奶就好了。

穷人不知道便宜的吃喝里面有什么,他们也不关心,可能还因此自豪于自己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不愁吃喝。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7)

这里的教育也是问题,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大多会多花钱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差,教师的工资水平很低,没有好老师,老师也不管学生。

再一次,中产阶级挣的钱最终都花出去了。同时底层人接受着底层的教育一代一代做着底层人。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8)

我现在是非常不喜欢来美国出差的。手续也越来越麻烦了。我主要是去洛杉矶和旧金山nasa的部门,以前来提前一个月做审批手续就可以了,后来要等好几个月。最近这次竟然在填问卷时候,除了问你是否有犯罪记录之类的,还多加一个问题问你是否跟任何中国公司有关系。

工作结束,到傍晚,我不会想出来散个步,不安全,也没得看。我不喜欢这里扭曲的金钱社会,也不喜欢美国人的交流方式。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也不喜欢这里的风景,这里也有好山好水,然而山上没有欧洲的小房子,牛羊马、小教堂,没有灵气,随时随地都在提醒着我这里是个没有灵魂的金钱社会。

美国穷人去不了富人区(聊聊真实的美国湾区生活)(9)

我是摄影师陶羽,每日更新一篇旅行摄影随笔,喜欢就关注我吧。

欧洲旅行摄影笔记|柏林:深沉的外表,有趣的灵魂

旅行摄影|瑞士:探索绝壁峡谷上的弗里堡,体验中世纪欧洲风情

旅行摄影中,如何把握好“天空”,为你的照片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