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以“海上马车夫”屹立在世界经济之上的荷兰,有一座阁楼,这座阁楼伫立在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的运河边上,阁楼的门框非常窄,可窗户却非常宽。
这一独特的荷兰景观,源于当年荷兰丰富的贸易买卖,早年的税务官就是依据商家门的大小来决定税收多少的:门开的大,说明你们家的买卖好,客人多,所以就得多缴税。
结果可想而知,所有的商家都把自己家的门开的尽可能小一些。
但商家还需要进货出货,窄小的门肯定是不行了,怎么办?走窗户,荷兰商家都会把自家的窗户开的很大,然后拉一根绳索,把货物从窗户吊上去。
所以,沿着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老房子走,会看到很多的房屋窗户上面,都会装一个很大的钩子,那就是当年商人们吊货用的。
安妮.佛兰克,就是曾经这座阁楼的主人,这里也是她的故居(HAUS DER JUGEND ANNE FRANK)。
顺着这座阁楼狭小的门进入,迈上陡峭的楼梯,走到会议室的角落,转动那个著名的书柜,就可以钻进去书柜之后那个冷清狭小的空间:这是一个很小的隔间,隔间上有一扇窗户,窗外,就是那颗著名的板栗树,窗外不远处,就是那座会鸣钟的教堂。
每天这座阁楼,都会有好多好多的人慕名而来,楼下每天都会写着牌子:“今日预计需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进入阁楼观看。”
01
1929年6月12日,安妮.佛兰克,一个美丽、正直、善良的小姑娘,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父母都十分聪明善良,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这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掀起了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迁居荷兰。
安妮的父亲,奥托.佛兰克,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商人,一家人搬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之后,奥托建起了房子,开起了公司,公司有着小小的门,大大的窗,开始卖果冻。
奥托诚信精明的经商,让安妮一家的生活一直很殷实。
02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5月份,德国发动了闪电战,一个星期之内,就占领了荷兰。
安妮一家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之中:每天都听到犹太人被清洗;德国纳粹建立了集中营,专门关押犹太人,类似的传言不断涌入。
此时,11岁的安妮,她依然把乐趣和精力,集中在她家后院的花园里,而她唯一的烦恼,是来自她漂亮的姐姐,和妈妈偏爱姐姐的一些行为的妒忌。
此时她的父亲奥托,已经开始准备应对随时来临的风暴。
奥托就在他卖果冻的公司楼顶上,秘密改造了一个夹层,而这个夹层的通道入口,就建在会议室角落的一个陈旧的书柜后面;从公司外面一眼望去,很难察觉到这个夹层的存在。
(梅普·吉斯)
奥托也拜托了他的同事——梅普·吉斯(Miep Gies),一位女士:“亲爱的梅普,您也知道现在我们犹太人的处境,如果有一天,我寻求您的帮助,当然这对您的处境来说也很危险,但我不知道我还能信任谁,可如果真的有这一天,您愿意吗?”
梅普也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姑娘,她郑重的点了点头,答应了奥托。
03
1942年6月12日,安妮的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了很多的礼物,其中,她收到了她最爱的礼物——一个红白相间封皮的日记本,本子配了一个小铜锁,咔嗒一声,安妮就可以打开,也可以关上那个只属于她的世界。
安妮给这个日记本起了个名字——极地。
安妮的生日过去没几天,1942年7月5日,一个星期日,安妮正在屋顶晒太阳,等待她的小伙伴来找她玩,此时,安妮家的门铃响了。
来敲门的,是德国纳粹当局管理人员,来通知安妮的姐姐,让她马上到东方劳工营——一座集中营去报到。
第二天,安妮的小伙伴来敲门,惊讶的发现,安妮不见了,她们一家人都不见了。
他们的邻居告诉这些孩子,当局确认这一家人已经逃离了荷兰,前往了瑞士。
小伙伴们失望的离开了。
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瑞士,因为奥托知道,去往瑞士的逃亡之路,也是德国纳粹集中搜捕犹太人的路,他不想让他家里的女人们冒险。
于是,安妮一家,开始了在这座密室阁楼里,两年的藏匿生活。
后来,安妮父亲的犹太籍合作伙伴也住了进来,一共8个人。
04
为了安全,这座小屋里定下了严格的规矩:
1、低声交谈;
2、白天不准用水;
3、走路要穿袜子;
4、晚上公司人都下班之后,大家一起进入办公室,听收音机。
这也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少数渠道之一。
安妮也就是在这座阁楼里,真实的记录下了她的日常生活,她的青春期,骚动与渴望,和她的初恋。
但她无法进入外面的世界,她所有的成长,只能在这座阁楼里进行,她所有的烦恼和思虑,都对她最好的朋友——“极地”倾诉。
她说:“极地,我喜欢荷兰底下抵抗电台的那个主持人,他让我有了想当新闻工作者的梦想,我以后要不停的写,但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写出一些伟大的东西呢?”
安妮还有一个小邻居,她父亲合作伙伴的儿子——皮特。
“极地,我想我是喜欢上皮特了,他是那么的害羞,上帝啊,男孩子都是那么幼稚吗?他们的脑子里怎么都是一些那么简单可笑的想法?”
安妮和皮特,开始在这座阁楼里约会了。
05
电台里每天都会传来不好的消息:集中营、毒气室和死亡。
可安妮一直没有放弃,她一直渴望着自由,并热切的追求着。直到盖世太保来到她们家的阁楼,她都没有放弃。
有一天,安妮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通知,广播内容请求所有占领区的人们,要不断的写日记,写文章,不管日子多么黑暗,现实多么残酷,也要用文字记录下一切真实的故事,生活真实的样子。
(《安妮日记》手稿)
安妮受到了更大鼓舞,她的日记,也有了更深的意义。
安妮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个夹层的窗户,那是她与外界唯一的一层隔离,她喜欢看着窗户外那颗板栗树,从开花到结果,再从落叶到新生;她还喜欢听远处教堂的钟声,这钟声,能够让她感受到内心的平静,让他觉得,她距离上帝很近。
06
安妮的最后一篇日记,停在了1944年8月1日。
(当时的荷兰盾)
当时的荷兰纳粹为了搜捕犹太人,只要有一个告密者告发了哪里有藏匿犹太人,当局就会给告密者40荷兰盾赏金。
1944年8月4日,盖世太保打开了那个阁楼的窄门,冲进了会议室,转动了那座书柜,他们逮捕了安妮和其他所有的人,把他们送进了集中营。
奥托的同事梅普,后来来到了这座阁楼,她在书籍和报纸散落一地的狼藉中,找打了那本红白相间封皮的日记,她并没有打开那个小铜锁。
战后,安妮的父亲奥托,经过九死一生,回到了阿姆斯特丹,那座阁楼。
梅普把日记本还给了奥托,他也没有打开,他一心寻找着他的妻子,和他的两个女儿。
07
终于,坏消息还是来了。
(荷兰比尔根.比尔森集中营)
安妮和姐姐,在比尔根.比尔森集中营,去世了。那时的安妮,不到16岁。她去世的那天,距离盟军解放欧洲,只有不到两个月。
奥托知道女儿的死讯后,才打开了日记。
伴随着“咔嗒”一声响,奥托打开了安妮的日记。
安妮美丽而短暂的人生,重现世界,看着她,奥托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的留下来了。
08
《安妮日记》在1947年发表,以65种语言发行于全球,总共3100多万册,成为了二战文学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同时她也是世界上阅读人数最多的100部作品之一。
2009年,《安妮日记》被正式收录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09
德国,是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
战后几年,德国政府试图教育民众,告诉他们德国法西斯的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
1950年,德国海德堡的一家出版社——兰博.施耐德出版了德文版的《安妮日记》。
从此之后,德国的气氛,开始不一样了。
虽然首印只有4500册,但是这真实的记录,开始在整个德意志民族引起震荡。
后来的德国,之所以会对二战反思很彻底,因为他们知道:历史,会被政治家们涂抹。
德国过去就是这么做的,谁上台就写谁喜欢的历史。
可安妮的日记呢?
真实、细致、美丽。
她让德国相信了自己犯下的罪行。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订阅和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
,